劉月寧:跨文化對話與交融是中國民樂發展的必由之路 揚琴“走世界”就是“會親戚”

2023-04-29 17:15:11|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彭麗 |責編:馮薇薇
分享到:

中央音樂學院“茉莉花”揚琴重奏團和中國宋慶齡青少中心“小茉莉”揚琴藝術團分別演繹《意大利風情》《自由探戈》 視頻來源: “同心行——中國音樂全球巡禮”項目組

  纖巧的琴竹、交錯的琴弦,在演奏者的擊彈下,奏出悠揚、輕靈的樂曲,時而如叮咚的山泉,時而如珠玉落盤、時而又如涓涓泉水流淌不絕……觀眾沉浸在揚琴靈動活潑、柔美恬靜意境之中。

劉月寧:跨文化對話與交融是中國民樂發展的必由之路 揚琴“走世界”就是“會親戚”_fororder_1111

劉月寧教授(中)攜手學生傾情演繹 供圖 “同心行——中國音樂全球巡禮”項目組

  亞洲揚琴協會創會會長、中央音樂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劉月寧領銜的“同心行——中國音樂全球巡禮”項目之“江南行”巡講巡演,把《絲路·茉莉》《意大利風情》《湘墨》《袞雪》《潤雨》等創編揚琴新作品帶給上海、浙江紹興和杭州的音樂愛好者。

劉月寧:跨文化對話與交融是中國民樂發展的必由之路 揚琴“走世界”就是“會親戚”_fororder_114

劉月寧教授分享傳播中國文化的成功實踐與深入思考 供圖 “同心行——中國音樂全球巡禮”項目組

  除了藝術與科學、教育主題沙龍研討會,劉月寧教授還在江南三地分別舉行《敦煌·茉莉——中國揚琴創編新作品分享會》和《與世界分享中國音樂啟示錄》專題講座。分享如何以揚琴為載體,與世界分享中國音樂,向大眾傳播中華文化的成功實踐與深入思考。劉月寧教授接受採訪時表示,“同心行”項目探索開啟“大眾分享音樂會+主題學術講座+高端主題沙龍”的藝術傳播新模式,希望搭建交流分享平臺,以營造藝術發展與創新的濃厚氛圍。

劉月寧:跨文化對話與交融是中國民樂發展的必由之路 揚琴“走世界”就是“會親戚”_fororder_112

敦煌國樂·茉莉沙龍上的揚琴分享 供圖 “同心行——中國音樂全球巡禮”項目組

  據悉,揚琴是一件起源於4000年前的中東地區、見證絲綢之路交流的文化載體,在中國流傳和演化了近五百年。明末,隨著中國和西亞的友好往來日趨密切,揚琴由波斯傳入中國。歷經數百年變遷,不論在樂器形制、演奏風格和藝術創作上,揚琴逐漸成為具有中國傳統特色和民族風格,並與各地民間樂種相結合,成為一種身兼多區域藝術特點,融合不同文化特質的樂器。

  劉月寧教授9歲學習揚琴,曾在歐洲、印度、美國等地區和國家研學,如今她不僅是位知名演奏家,也是跨文化交流使者。據了解,作為中國音樂文化的交流與開拓者,劉月寧教授的足跡遍及歐、亞、美等大洲40余個國家和地區。她曾邀請三位欽巴龍(歐洲揚琴)頂級演奏家用中國揚琴和匈牙利揚琴共同演繹,開啟了中歐揚琴對話的新篇章,並把歐洲揚琴及其教學方法帶進中國高校。

  據介紹,本土化了的揚琴,演奏方式和技法都有了變化。如今,擊弦工具由木質改為竹制。劉月寧教授把早期揚琴演奏效果比作“直嗓子”,本土化後,揚琴演奏者用滑音指套實現了音調的“拐彎”。

  “中國民樂國際化發展路徑呈現多維度、多層次態勢。”在劉月寧教授看來,跨文化對話與交融是中國民樂未來發展的必由之路。她指出,中國音樂已經從簡單的“走出去”到了深層次的“走進去”的歷史發展階段。不過,中國音樂文化真正進入世界民眾心中,還需多方合力。她希望揚琴成為融通中國與世界的紐帶。“揚琴,既古老又現代、既民族又世界,可以成為講述中國故事的優秀載體。”她笑著説,揚琴“走出去”好比“會親戚”。

  劉月寧認為,要推動揚琴藝術長遠發展,除了教學傳承、學術研究之外,離不開不斷創作新作品以及對揚琴這件樂器本身的改革創新。她在揚琴樂器改革領域不斷思考、探索,研發出“分音色琴竹”、新型“茉莉”琴盒、“茉莉系列”揚琴等,獲得多項國家發明專利。據介紹,如今的揚琴已不是笨重難攜的“重樂器”,經過不斷努力,架子變成了三條腿,演奏者一個背包就帶著揚琴走世界。

劉月寧:跨文化對話與交融是中國民樂發展的必由之路 揚琴“走世界”就是“會親戚”_fororder_113

“小茉莉”揚琴藝術團在捷豹上海交響音樂廳演出 供圖 “同心行——中國音樂全球巡禮”項目組

  在過去的15年裏,劉月寧教授和她的“茉莉花”團隊在不斷改良樂器的同時,還致力於原創新曲目編排,優秀演奏人才培養。“用揚琴演奏的內容也從早年間的民間小調、絲竹等變為‘中國室內樂’重奏。”第一代“茉莉花”、天津音樂學院揚琴專業教師陳蕓蕓説,“現在的作品開始有時代感,時尚、好聽。我們用新的音樂語言,新時代創作手法重新詮釋、定位揚琴音樂語言。新創作的曲目突破了傳統的三段體,更符合現代人的音樂審美。”據了解,劉月寧教授不斷吸收全世界各種揚琴的特點併發揚光大,努力創造出更新、更美好的音樂。

  在採訪中,劉月寧教授十分注重人才的培養。她認為,藝術教育既是審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靈教育。作為一種不可替代的人文教化力量,藝術教育能塑造完善人格,滋養人文情懷,也是給未來蓄積強大競爭力。她直言,美育教育應該更注重過程。

  2008年,劉月寧教授成立了以重奏形式演繹中外經典的揚琴藝術團體——“茉莉花”揚琴重奏團。2018年她又發起成立了“小茉莉”揚琴藝術團。這位音樂教育家表示,5-12歲是開發藝術感受力、種下審美力種子的重要時期,學習樂器不僅僅是學習一項技藝,而是在學習過程中學會體驗生活的美好,進而滋養生命。

  據了解,在三個城市的巡講巡演中,“大茉莉”和“小茉莉”們都上臺演奏,孩子們稚嫩而認真的表演迎來觀眾的陣陣掌聲。“小茉莉”揚琴藝術團的孩子們足跡已經到過美國、伊朗、意大利等多個國家,在世界舞臺上展現中國少年兒童的精神風貌,在上海捷豹上交音樂廳和西子音樂廳的分享音樂會還邀請了當地揚琴專業和社會教育師生樂團的同臺展演,帶動美育教育的蓬勃發展,成為此次活動的又一個亮點。

  江南三地系列活動結束了,而“同心行——中國音樂全球巡禮”項目仍將繼續,據透露,6月下旬在廈門華僑大學,8月初,在馬來西亞,今年秋季將陸續展開“齊魯行”、“江蘇行”、”西北行”以及在卡塔爾的巡講巡演。(文 黎亞 彭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