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視頻·直播      |      滬動長三角
5個方面16項政策措施 上海臨港新片區新一輪支持政策文件發佈
2024-08-27 18:12:38來源: 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 狄權責編:邱觀史

  8月27日,上海市政府新聞辦舉行市政府新聞發佈會,市委常委、臨港新片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陳金山介紹臨港新片區五週年發展成就及下一步總體考慮等有關情況,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陳彥峰介紹《關於支持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進一步深化高水準改革開放 激發高品質發展強勁動力的若干意見》有關內容。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40827145503

新聞發佈會現場 攝影 狄權

  據介紹,五年來,臨港新片區始終堅持以“五個重要”為根本遵循,實現了高速發展,地區生産總值年均增長19.8%,規上工業總産值年均增長34.6%,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年均增長33.4%,區域經濟規模邁上了新臺階。更重要的是,臨港立足開放創新這一核心使命,推動特殊經濟功能加速孕育,“十四五”以來,離岸貿易規模年均增長128.9%,洋山特殊綜保區進出口總額年均增長37.5%,跨境人民幣結算量年均增長136.3%,企業外幣收支規模年均增長52.5%。

  臨港新片區2019年8月20日揭牌成立,五年來,上海始終把臨港新片區作為上海高品質發展的重要著力點和發力點,每年出臺市級支持政策文件,快速有效解決區域發展建設遇到的堵點難點,為臨港新片區積勢蓄能提供全方位支持保障,有力推動了臨港新片區經濟實力和經濟總量實現大幅躍升。

  今年的市級支持政策文件,包含5個方面16項政策措施。

  一是更好集聚利用全球高端和新型要素資源。主要包括全面提升數據産業國際競爭力、激發金融創新動能活力、加大海內外人才集聚力度、圍繞人才需求優化住房政策等4項政策措施,支持臨港新片區持續提升對各類要素的吸附整合能力,加快打造“年輕的城,年輕人的城”。例如,聚焦銀行支付等場景制定發佈數據跨境操作指引和負面清單,促進數據高效流通使用。又如,依託再保險功能區建設,推動跨境再保險等業務入場交易,率先開展保險共同體等風險分散機制試點。再如,賦予經營主體更大引才自主權,實行更加差異化的購房政策,多措並舉吸引匯集更多優秀人才。

  二是構建全鏈條全過程科技創新體系。主要包括匯聚優質科技創新資源、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孵化、增強科技金融服務支撐等3項政策措施,支持臨港新片區加強原創性、顛覆性科技創新不斷優化資源佈局,積極探索與其功能定位相適應的科技體制改革路徑。例如,佈局承擔科技創新戰略和重大任務的新型研發機構,區域內社會力量興辦的新型研發機構由臨港新片區管委會審核推薦。又如,面向初創科技型企業融資需求,鼓勵率先探索構建“貸款+外部直投”業務實施路徑,配套完善創業投資基金服務體系,打造投早、投小、投長、投硬科技的科技金融生態圈。

  三是佈局具有國際市場競爭力的重點産業。主要包括打造世界級前沿産業集群、加快智慧網聯裝備創新應用、推動專業服務業集聚發展等3項政策措施,支持臨港新片區通過龍頭企業和重大項目招引,加快培育形成良好産業生態,不斷壯大實體經濟能級。例如,以大飛機産業園建設為牽引,重點發展民用航空發動機、機體結構件、機載系統、複合材料等大飛機高端産業鏈。又如,推動無駕駛人智慧網聯汽車全域示範應用和商業化運營,打造若干自動駕駛超級應用場景。再如,打造法律服務集聚區,推進上海臨港國際商事調解院等平臺建設,持續提升涉外法律服務水準。

  四是拓展高水準對外開放的承載空間。主要包括培育洋山特殊綜合保稅區發展新優勢、完善現代化新城功能配套等2項政策措施,支持臨港新片區更好統籌推進開放軟環境提升和硬設施建設,成為上海發揮國內國際雙循環戰略連結功能的重要樞紐。例如,洋山特殊綜合保稅區創新拓展“保稅+”業態場景,通過試點優化食品等貨物檢驗監管模式,促進國際食品等轉口貿易業態集聚發展。又如,儘快確定實施臨港新片區與市中心直達快速軌道交通線路方案,優化主城區城市空間實施策略,實現開放空間的有機延展和升級完善。

  五是完善保障機制。主要包括加強財力保障、優化營商環境、強化法治支撐、健全工作機制等4項政策措施,立足臨港新片區開發建設的實際需要加大支持保障力度,為深化高水準改革開放提供堅實支撐。例如,通過統籌各類資金,確保市區兩級財政支持臨港新片區建設的總體力度不低於前五年。又如,結合臨港新片區産業發展定位和佈局特點,優化招商體制,全面提升專業化、體系化、規範化水準。

  下一步,上海將繼續舉全市之力支持臨港新片區更好為國家試製度、補短板、探新路,以釘釘子精神打造“五自由一便利”的特殊經濟功能區,使臨港新片區成為上海經濟強勁活躍增長極。(文 黎亞)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