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視頻·直播      |      滬動長三角
雙向奔赴 上海“特斯拉速度”刷新
2025-02-12 13:51:43來源: 解放日報編輯: 安娜責編:魏寒冰

  原標題:美國本土之外首個儲能超級工廠在滬從開建到投産僅9個月 雙向奔赴,上海“特斯拉速度”刷新 首臺超大型商用電化學儲能系統Megapack下線,産品依託上海輻射亞太乃至全球市場

雙向奔赴 上海“特斯拉速度”刷新

右圖:特斯拉上海儲能超級工廠外景。新華社發

雙向奔赴 上海“特斯拉速度”刷新

特斯拉Megapack超大型商用電化學儲能設備內部結構。 特斯拉供圖

  抓開局 促發展

  ■本次投産的上海儲能超級工廠規劃年産能1萬台,儲能規模近40吉瓦時。40吉瓦時是什麼概念?目前中國每年新增儲能裝機量大約50吉瓦時,全球新增裝機量200吉瓦時

  ■當Megapack的白色集裝箱從臨港碼頭啟航,運往日本、澳洲或世界其他地區時,人們看到的不僅是一台臺儲能設備,更是一個個關於創新、信任與共贏的東方故事

  2月11日上午,特斯拉上海儲能超級工廠舉行投産儀式,首臺超大型商用電化學儲能系統Megapack下線。

  這是特斯拉在上海臨港投建的第二座超級工廠,也是特斯拉在美國本土之外投建的首個儲能超級工廠,于2024年5月開工建設,用時僅7個月竣工完成,再度刷新了“特斯拉速度”和“上海速度”。

  6年前,當特斯拉整車超級工廠在上海投産交付時,國産Model 3攪動汽車行業生態,加速了中國汽車電動化轉型。人們都在期待,這座新的儲能工廠將複製特斯拉整車超級工廠的“鲇魚效應”。

  如果説2019年,特斯拉整車超級工廠落地上海是“鲇魚入局”,那麼這一次儲能超級工廠的再次落地,則是特斯拉與上海的“雙向奔赴”。

  儲能“中國引擎”

  與很多人的印象不同,在特斯拉創始人兼CEO馬斯克的眼中,特斯拉是一家能“創造可持續能源文明”的公司。為了實現這個目標,馬斯克制定了一個龐大的“宏圖計劃”,這組計劃的第一章、第二章都致力於拓展電動汽車,剛剛展開的第三章則把重點轉向了完全可持續能源。

  特斯拉的這種探索已初見成效。1月30日,特斯拉發佈2024年財報,其儲能業務全年裝機量達到31.353吉瓦時,較上一年度同比增長114%,且毛利率為26.17%,已經領先於電動汽車毛利率的表現。

  儀式現場,特斯拉能源與充電業務副總裁麥克·斯耐德表示,隨著新市場的開拓和儲能産品的需求增長,Megapack的供應受到了産能的限制。儲能投資運營商美克生能源總裁劉雙宇對記者表示,目前海外市場的儲能需求基本上是市場驅動的,因為很多地區的風、光資源發達,可再生能源加上一套儲能系統的價格,已經比電網用電更具競爭力。

  儲能産品利潤率不斷攀升,海外需求又緊俏,特斯拉的當務之急是提高産品産量。 下轉 5版(上接第1版)根據特斯拉官方披露信息,本次投産的上海儲能超級工廠規劃年産能1萬台,儲能規模近40吉瓦時。

  40吉瓦時是什麼概念?電力行業資深人士武廣富告訴記者,目前中國每年新增儲能裝機量大約50吉瓦時,全球新增裝機量200吉瓦時,所以特斯拉儲能工廠的規劃産能體量是很大的。

  麥克·斯耐德表示,上海儲能超級工廠將於今年一季度開始産能爬坡,預計2025年特斯拉儲能産品裝機量將實現至少50%的同比增長,同時將展開下一代産品的研發。

  産能的巨大增長,不僅將支撐特斯拉儲能業務的快速發展,更會將中國推向全球儲能産業鏈的核心位置。據公開報道,特斯拉已與日本金融服務集團歐力士達成合作,將為目前日本規模最大的儲能設施提供産品。不少市場人士推測,特斯拉日本訂單的産品就將從上海超級工廠生産。

  依託上海臨港的區位優勢和港口優勢,未來特斯拉會將産品輻射至亞太乃至全球市場。

  “上海速度”再突破

  特斯拉在上海新建一座超級工廠,很容易讓人回想起6年前特斯拉剛剛牽手上海的場景。

  2019年,特斯拉Model 3在全球汽車界嶄露頭角,但彼時美國本土工廠的産能卻跟不上節奏。關鍵時刻,上海與特斯拉達成合作,用“當年開工、當年竣工、當年投産”的速度震驚了世界。此後,上海超級工廠又以超95萬輛的年産量,成為特斯拉電動車的全球製造中心,把特斯拉送上了電動車銷量排行榜榜首。

  上海開放與務實的商業氛圍給特斯拉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次儲能超級工廠從開工到建設再到投産只用時9個月,再次刷新了整車超級工廠的投産紀錄。

  “特斯拉速度”的背後秘訣仍是“上海速度”。臨港新片區管委會高科處副處長奚濤介紹,特斯拉上海儲能超級工廠項目應用了臨港新片區創新推出的“項目服務包”機制。具體來説,就是針對項目視角和特定場景將全套服務體系前置嵌入到審批啟動前。把企業端、政府端的事項都塞進一個“包”,大幅降低企業獲得信息的時間和學習成本。

  但即使有服務包,具體建設過程中,企業仍會遇到形形色色的問題,特斯拉也不例外。奚濤提到,儲能工廠選址特殊,三面環水。緊鄰工廠西側,一條南奉界河將工廠與外部道路隔離開來,且根據最初的市政規劃,兩者之間並沒有橋連接。如要修改規劃、補建橋梁,僅審批流程可能要走一年之久。

  考慮到工廠體量大,工人眾多,人行通道、車行通道、貨運通道均不可少,臨港新片區管委會複製了5年前特斯拉工廠建設過程中類似問題的解決方案,把橋的建設納入水利基建項目中,既不需要重新修訂規劃,又能滿足企業對通行的需求,由此修建了兩座跨河橋梁,保障工廠建設的進度。

  在投産儀式現場,臨港新片區黨工委副書記吳曉華現場再次給出三個承諾,第一是推進臨港將創造更好的條件幫助特斯拉開拓國內外市場,加快儲能應用在臨港的落地;第二是加速打造臨港儲能産業生態;第三是創造更加有利於人才發展的環境,讓特斯拉員工在臨港發展得更順心、更安心。

  能源轉型“雙向奔赴”

  不同於2019年特斯拉的“鲇魚效應”,今天中國儲能産業並不遜色于國外任何一個國家。

  “上海儲能研發力量強大,有著很深的研究基礎,比如説在新型儲能領域中,上海空間電源研究所就是國內最早一批從事固態電池研發的機構。”武廣富説。同時,上海背靠的長三角,有著全世界最完整的儲能産業鏈之一。劉雙宇説,特斯拉通過在上海建廠,依託國內供應鏈強大的技術和價格優勢,可以有效建立在國際市場的核心競爭力,幫助儲能製造各方面成本下降。

  此外,上海的工商業儲能應用潛力巨大,這也為特斯拉儲能工廠留下了更多本土發展的想像空間。劉雙宇説:“上海匯集了許多大企業總部,它們在其他地區有著眾多製造基地。儲能工廠立足上海,也可以和這些企業加強合作。這是上海在工商業儲能應用方面的絕對優勢。”

  就在臨港,也有大量的儲能産品應用場景,如工廠、數據中心、算力中心等。奚濤透露,目前已有不少本土數據企業提出要與特斯拉儲能工廠合作,管委會也在積極牽線搭橋,讓近水樓臺的優勢發揮乘數效應。“這些應用場景不僅有助於特斯拉向全球市場推廣儲能産品,雙方也能在合作中實現更大的利益共贏。”

  所以説,這次特斯拉與上海的合作實際上是一場能源轉型的“雙向奔赴”——特斯拉需要上海的産業鏈優勢,上海也希望儲能工廠能與本地汽車、能源産業形成協同。

  一方面,特斯拉憑藉在整車領域的標準化生産理念和製造經驗,可以在儲能産品集成、封裝等領域形成優勢,有望帶動臨港、奉賢儲能産業發展,激勵本土新能源行業加大研發投入,優化技術、安全和成本等方面的表現。另一方面,儲能工廠的落地,也將提升本地産業鏈的韌性和抗風險能力,推動臨港從“汽車城”向“能源樞紐”轉型。

  特斯拉與上海的雙向奔赴,本質上是跨國企業與國際都市以開放姿態擁抱彼此。當Megapack的白色集裝箱從臨港碼頭啟航,運往日本、澳洲或世界其他地區時,人們看到的不僅是一台臺儲能設備,更是一個個關於創新、信任與共贏的東方故事。

  2月11日上午,特斯拉上海儲能超級工廠投産儀式在上海臨港舉行,首臺超大型商用電化學儲能系統Megapack從上海儲能超級工廠下線,標誌著特斯拉在華業務正式步入了新階段。

  這座工廠是特斯拉在美國本土之外的第一座儲能工廠。據特斯拉官方介紹,工廠佔地約20萬平方米,焊裝車間焊接自動化比例已達到90%以上。特斯拉方面還表示,上海儲能超級工廠也將借鑒整車超級工廠的經驗,盡可能地進行本地化。

  市委常委、臨港新片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陳金山,副市長陳傑出席儀式。(解放日報記者 吳丹璐 沈思怡)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