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始終把基礎教育發展擺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上海今年約有30所好學校“上新” 擴優提質,滿足“上好學”“學得好”美好期盼
這個寒假,上海海事大學附屬北蔡高級中學(以下簡稱“海大附中”)的學生們前往芬蘭姐妹校交流,探究中芬破冰船的技術奧秘……這樣的研學之旅,學校堅持了12年。因創設以航海科技文化為主題的特色教育,2018年,海大附中成為浦東第一所獲上海市教委命名的市特色普通高中。幾年來,該校依託“航海文化”為校本特色課程持續注入“續航力”。
海大附中的“華麗轉身”,是上海基礎教育近年來擴優提質的一個縮影。
描繪一座城市給市民帶來的幸福感,優質教育不可或缺。自2018年新時代第一次全國教育大會召開以來,上海始終把基礎教育發展擺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持續深化改革,努力辦好每一所學校,切實滿足廣大市民群眾從“有學上”到“上好學”“學得好”的美好期盼。
立德樹人,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終身發展
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在上海,基礎教育一線教師們用扎紮實實的每一堂課、循循善誘的每一句話、開拓創新的每一次改革,回答著這個問題。
12月12日是“好朋友日”,諧音“要愛要愛”;5月20日是“洵陽愛ing”的日子,師生間、同伴間隨時可以表達愛與感謝……在普陀區洵陽路小學,這些“校園限定節日”讓普通的上學日,有了新意義。在上海市教育功臣、洵陽路小學校長朱乃楣看來,“教育,從不是簡單的知識堆砌,而是一場雕琢靈魂的旅程。好的教育應該指向兒童心靈秩序的塑造。”帶著這樣的初心,學校持續探索“指向兒童心靈秩序塑造的洵陽教育”,形成“洵陽經驗”,被譽為“上海基礎教育的一張新名片”。
秉承“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終身發展”理念,上海持續推動青少年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全市持續推進“大思政課”綜合改革和學科德育。在楊浦區,通過打造“人民城市”系列課程,推進小學生的“我眼中的人民城市”、初中生的“我嚮往的人民城市”、高中生的“我行走的人民城市”社會實踐活動課程建設,更好實現“思政小課堂”和“社會大課堂”相結合。
與此同時,上海還實施“學生每天綜合運動2小時”計劃,促進人人會游泳、人人熟練掌握至少2項運動技能;實施面向人人的大中小學美育和藝術教育,幫助每位學生通過在校學習掌握1至2項藝術專項特長;在全市佈局2100余家社會實踐基地,提供80多萬個勞動實踐崗位。
科學佈局,滿足百姓“上好學”美好願望
讓孩子在家門口“上好學”,是眾多家長的期盼。據初步統計,2025年,上海約有30所好學校(包括擴增學段)“上新”。不少家長心中添喜:家門口的好學校,越來越多了!
近年來,上海不斷健全與城市人口變化相適應的基礎教育資源統籌調配機制,加強科學預測和前瞻佈局,穩步推進中小幼學校新建改擴建。“十四五”以來,上海“五個新城”累計高標準新建、高起點辦學近80所中小學和幼兒園,多所教學理念先進的“未來學校”正拔地而起。
在徐匯區宛南實驗幼兒園,教育融入了孩子們的日常生活。從“探秘地鐵站”到“不讓垃圾再流浪”,許多教育契機在日常生活中自然發生。園長衛曉萍説,在“生活即教育”的理念指導下,孩子們在真實的生活場景中學會與同伴相處、克服困難、增強自信,逐漸成長為一個個“小小生活家”。
呵護“最柔軟的群體”,是彰顯上海這座城市溫度的重要舉措之一。上海在全國率先實現學前教育與托育服務立法,持續抬高幼兒園辦園品質底部。上海的學前三年毛入園率常年保持在99%以上,公辦幼兒園在園幼兒佔比84%,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93%;全市托額供給量超過10萬,幼兒園開設托班佔80%。當前,社區托育“寶寶屋”已基本實現街鎮全覆蓋,保教和看護服務品質持續提升。
打“組合拳”,努力讓每個孩子享有公平有品質的教育
加快建設公平優質的基礎教育體系,2018年起,上海實施公辦初中強校工程,推動兩輪207所學校提質辦學,持續做強“腰部”。上海市閔行區顓橋中學便是首輪強校工程實驗校,短短幾年時間,學校便走出閔行區初中學校的“低谷”,持續走向“卓越”,實現教育品質的“翻身”。
多年來,顓橋中學校長李衛軍的辦公室大門始終打開,隨時歡迎學校師生前來談心。與校長辦公室的門一同打開的,還有校門和師生的“心門”:學校鼓勵教師走出校門多學習,邀請各路專家進校指導工作……漸漸地,學校教師隊伍發生了變化:原本那些不自信、有些懈怠的教師不見了,如今,教師隊伍奮發向上、自信滿滿。
眼下,閔行區北橋中學入選第二輪強校工程實驗校,李衛軍兼任校長再次擔起重任,“要把顓橋中學好的經驗總結下來,結合北橋中學的現實情況,助力學校邁向更高的臺階”。
上海依託基礎教育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立足基礎教育各學段多樣化特徵,深入實施擴優提質行動計劃,堅持打好政策“組合拳”,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有品質的教育。記者從上海市教委獲悉,已連續實施兩輪的“特色普通高中三年行動計劃”,培育了90余所市區兩級項目學校,帶動全市30%的高中特色辦學,創建包括海大附中在內的20多所上海市特色普通高中,涉及人文、科技、藝術、金融等多個特色領域,推動本市普通高中教育由分層發展逐步向分層與分類相結合的格局轉變。(文匯報記者 張鵬)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