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華東師範大學第一附屬初級中學的同學們走進趣看美術館觀看《棟樑——梁思成與林徽因學術文獻展》,探尋中國古建築之美。同學們帶著老師精心設計的任務單走進展廳,近距離觀察中國古建築“獨樂寺”“佛光寺”的建築模型,探究“鬥拱”結構。解放日報記者 蔣迪雯 攝
2月17日是滬上中小學春季新學期首日。開學第一天,不急於打開課本,而是走進社會大課堂,用沉浸式體驗、學習開啟新學期。
“文物進校園”以史傳智
“看到這張1924年拍攝的全家福,同學們可能會好奇,全家福應該是一家人整整齊齊拍照,但這張照片裏身為父親、丈夫的毛澤東去哪兒了?”彭浦初級中學的“開學第一課”,由上海毛澤東舊居陳列館講解員趙雪從一張全家福照片講起。
“1923年9月,中共中央機關遷到上海,為了工作,當時大家約定了一些紀律:不準到外面上餐館、不看戲、不看電影、不到外面照相、不在街上游逛。工作紀律非常嚴格。”趙雪向在場的同學們講述了這張“全家福”的拍攝背景。
“當時,毛澤東為了遵守中共中央嚴格的紀律規定,所以才沒有入鏡。”趙雪解釋,現在之所以稱它為“不完美的完美全家福”,就在於雖然沒有父親、丈夫的身影,但它完美地詮釋了一個共産黨人嚴格遵守黨的規章制度,舍小家為大家的家國情懷。
虹口區的“開學第一課”把課堂搬到上海市歷史博物館。在“近代上海”展廳,一場現場教學以劉曉和他身邊的革命志士為切入點,勾連麥倫中學校史、虹口“文化三地”底蘊與上海城市史,引導學生理解上海這座“光榮之城”的由來與發展。繼光高級中學陸文靜老師説:“雙師教學既發揮了校內老師熟悉學情的特點,又充分發揮了博物館現場資源的專業優勢,深化了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與融合。”
勞模講述國歌背後故事
“孩子們,你們知道嗎?我們的國歌《義勇軍進行曲》,誕生於上海……”早上9時,政立路小學的第一課,是從認識國歌開始的。
給孩子們帶來“國歌嘹亮,伴我成長”這堂課的,是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上海市勞動模範楊春霞。從一名講解員做起,現任楊浦區圖書館館長的楊春霞32年堅守在紅色場館。作為資深講解員的她,用一個個小故事串聯起來,將《義勇軍進行曲》如何成為國歌的歷史,以及國歌詞曲作者和上海的緣分向孩子們娓娓道來。
長陽創谷的會堂,成了鐵嶺中學學生的“大課堂”——40多位初一學生代表受邀來到這裡,感受創谷的勃勃生機,回眸百年紗廠的蝶變歷程,行走園區內的高科技企業,體驗科技創新蘊含的磅薄力量。
走進校外“大課堂”,這樣與眾不同的“第一課”,上到了學生的“心坎裏”。“沒想到開學的第一課就是在校外上實踐課。通過介紹,我了解到長陽創谷從百年工廠更新為一個創新創業的社交平臺,這樣的蛻變令我震撼。”初一(2)班學生於蓮祺更喜歡這樣的“開學第一課”,“現場走訪、社會實踐類課程,讓我記憶猶新。”
“邊玩邊學”適應新學期
滬太新村第一小學是一所老社區裏的普通公辦小學。開學第一天,半日的沉浸式體驗活動激發學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更快適應新學期。
一大早,全校17個班級、500多名師生開始“走班”。孩子們根據個人興趣,抱著柚子,穿梭在一間間“柚子工坊”。高年級小學生用柚子皮製作柚皮清潔劑,中低年級孩子探索柚皮發電實驗;“柚子好看”文創活動中,學生將柚皮雕刻與傳統窗花紋樣結合,製作會“唱歌”的環保風鈴。課間,還有“柚子好玩”的遊戲活動。
一所小學為何突破傳統的開學儀式,鼓勵孩子們“玩轉”柚子?滬太新村第一小學校長俞芳説,一方面,源於校園里正好有不少柚子樹結出了果實,在“好玩”的活動中,讓學生順利度過開學適應期;另一方面,打破“書包”的物理邊界,校園即實驗室,讓學習成為充滿驚喜的探索旅程。寒假裏,學校開發了一款“柚寶智慧體”,通過AI技術與STEAM教育深度融合。“柚寶智慧體”化身“智慧導師”,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引導學生通過項目化學習、人機對話觀察、提問、深度追問,培養問題解決的能力。
“昨晚剛學習了《公共安全教育開學第一課》,今天走進校園,又沉浸式體驗了一把。”華東師範大學第四附屬中學六年級學生莫添雅説。開學首日,消防安全宣傳車、地震體驗車和用電安全宣傳車開進校園。VR互動體驗、模擬煙霧逃生……別開生面的普陀區中小學開學安全教育第一課,以AI元素、科技賦能開啟沉浸式安全學習之旅。(解放日報記者 許沁 龔潔蕓 李蕾)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