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視頻·直播      |      滬動長三角
滬上“技術派”民企搶抓“出海”新機遇
2025-02-20 17:12:26來源: 文匯報編輯: 安娜責編:魏寒冰

  原標題:上海對阿聯酋直接投資項目達42個,備案中方投資額3.02億美元 滬上“技術派”民企搶抓“出海”新機遇

滬上“技術派”民企搶抓“出海”新機遇

  2025上海優質企業及前沿技術推介會現場。 文匯報記者 徐晶卉攝

  外灘半島酒店二樓,上海微觀紀元數字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耿威等了好一會兒才坐下,他面前是一家從事工業製造企業的代表,來自阿布扎比。耿威很快聊起了技術“出海”:“如果你們能夠提供一些落地場景,那麼,我們雙方可通過項目形式先試水,再推動産品端深度合作。”

  由上海市商務委、阿布扎比投資辦公室、阿布扎比工商會主辦,市外國投資促進中心承辦的2025上海優質企業及前沿技術推介會2月19日舉行,上海民營企業紛紛打出“技術牌”,在家門口搶抓“出海”機遇。

  民企“技術出海”大有可為

  對於“出海”這件事,耿威是有信心的。微觀紀元是2022年在上海成立的量子計算公司,主要做量子演算法的行業應用,聚焦生物酶工程與新材料領域,創業至今已積累不少成熟的技術方案。

  “量子計算是材料科學生物化的引擎。”對於阿布扎比市場,耿威覺得技術上有一定吸引力,“當地較為缺水,我們研發了一款新型材料,叫做MOF材料,通過量子計算模型,幫助當地利用太陽能進行補水,經過凈化後,提供飲用水與農業灌溉用水。”他説,這個項目2025年有望在新疆率先落地,阿布扎比當地的情況與此頗為相似,這也是他期待與阿布扎比企業達成商業合作的原因。

  儘管成立不足3年,但微觀紀元與阿布扎比頗有淵源。耿威告訴記者,2023年,阿布扎比當地政府代表就曾來他們公司參觀。2024年,他們又受邀前往阿布扎比回訪,對當地市場有了初步了解。在一對一溝通中,耿威與阿布扎比的企業代表相談甚歡,迅速交換了各自公司的材料,約好了下一次溝通。他告訴記者,雙方的合作方式多種多樣,可以是投資入股,也可以是合資成立公司,但他最希望的是“技術出海”——由當地的公司提供一些場景,而他們則通過輸出技術形成産品。在他看來,“阿布扎比是共建‘一帶一路’的經貿節點城市,對於前沿技術的需求十分強烈,一旦有項目落地,可以為進入拉美、非洲等新興市場起到良好的示範作用。”

  記者在現場發現,不少滬上民營企業都是有備而來。 峽灣(上海)企業發展有限公司主要投資硬科技企業,負責人武潔此次帶了生物製造等領域的兩家企業來對接,她去年也曾去過迪拜等地考察,發現當地把對科技的投資和佈局作為重要戰略,是一個較好的“出海”目的地。2月19日,她在現場與幾家企業交談後認為,此次來滬企業都是很嚴謹地來尋找商機的,有些來尋找技術,有些來尋找投資對象,目標都很明確,可以進行深度交流。“我今年將把阿布扎比之行排上日程,幫助參投企業對接當地市場機遇。”

  讓更多“技術派”打開新市場

  記者在現場發現,此番參與對接的均是上海民營企業中的“技術派”。市商務委主任朱民介紹,此次推介會邀請到來自生命健康、量子計算、人工智能、可持續發展、製造業、城市更新等重點領域的30家企業,並帶來7個重點項目路演,目的就是為雙方企業牽線搭橋,讓更多好技術找到新夥伴,讓更多好項目打開新市場。

  作為生命健康領域的代表,信諾維醫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首席戰略官周智敏介紹,目前信諾維的抗多重耐藥菌感染管線具有全球領先的技術,在解決如鮑曼不動桿菌、銅綠假單胞菌、腸桿菌等世界級難題上有了方案,已完成臨床三期,並在中國提交了新藥申請。“我們非常期待與阿布扎比開展合作,包括技術上的合作和資本上的聯合,把市場拓展到海外去。”在一番自我介紹後,周智敏很快就收到對面發出的邀請,他興奮地告訴記者,企業已得到阿布扎比商會、瓦哈資本等機構的認可,將就後續合作開展深入探討。

  華道(上海)生物醫藥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余學軍此次最大的目的是展示中國生物醫藥的創新技術。他告訴記者,目前國際上流行的CAR-T細胞治療價格昂貴,公司計劃把百萬元級的細胞藥物降到20萬元,2025年將在國內申報上市許可,計劃于2026年上市。“企業將把共建‘一帶一路’國家作為‘出海’目的地,通過技術輸出造福全球市場。”

  截至目前,阿聯酋在上海設立企業120余家,累計投資超過3.2億美元;上海對阿聯酋直接投資項目42個,備案中方投資額3.02億美元。據悉,在2月20日舉行的阿布扎比投資論壇上,市商務委還將與阿布扎比投資辦公室簽署經貿合作備忘錄,全面深化經貿領域務實合作,助力上海科技企業海外業務發展。(文匯報記者 徐晶卉)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