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聲奪人】榆林橫山玉米百畝示範田突破“噸産”大關
2025-11-20 17:33:01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吳明玲責編:王菲

  近日,榆林市橫山區山旱地玉米百畝示範田測産結果正式出爐,全區佈局的11個示範點全部跨越“噸産田”(畝産1000公斤)門檻,以波羅鎮孟和家庭農場百畝示範田1308公斤/畝的超高産成績創下陜北旱作農業玉米單産新紀錄。這一突破性成就,不僅顛覆了“陜北旱作農業低産低效”的傳統認知,更構建起一套可複製、可推廣的旱作農業高産技術體系,標誌著橫山區在探索旱作農業高品質發展道路上邁出里程碑式步伐。

專家測産組對玉米示範田開展現場驗收

  權威測産:全程規範築牢數據公信力

  高産數據的背後,是科學嚴謹的測産流程保駕護航。由榆林市農業技術服務中心牽頭,聯合橫山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組建的專家測産組,對各示範田開展現場驗收。測産工作嚴格遵循農業農村部《全國糧食高産創建測産驗收辦法》,在每個百畝示範方內,按照“隨機抽樣、均勻分佈”原則選取6個代表性樣點,每個樣點實收面積達0.1畝,累計實收測産面積0.6畝。

  為確保數據精準,測産組採用國家認定的PM-8188型穀物籽粒水分測定儀對籽粒含水量進行測定,同時通過電子秤精準稱重等流程,最終核算出標準含水量下的畝産數據,並且做到每個環節都有記錄、可追溯,確保讓高産數據更具公信力,為技術推廣提供了權威依據。

  技術集成:逆境突圍的“橫山密碼”

  在2025年玉米生育期內,橫山區先後遭遇“前期乾旱缺墑、中期高溫大風+強降雨、後期陰雨寡照”的三重氣候挑戰,尤其是7月中旬的強對流天氣,對玉米授粉和抗倒性提出嚴峻考驗。示範田之所以能逆境突圍,核心在於精準集成的旱作農業技術體系。

  “品種是基礎,密度是關鍵,管理是保障。”橫山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郭宏強説。在品種選擇上,示範田精準選用耐密型優良品种先玉1483,其株型緊湊、抗逆性強、結實率高的特性,為高産奠定遺傳基礎。在播種環節,創新採用高性能氣吸精量鋪毛管一體播種機,一次性完成開溝、播種、鋪管、覆土等工序,既保證播種精度,又為後續節水灌溉埋下“伏筆”。密度調控上,將傳統種植密度從4500株/畝提升至6600株/畝,通過合理密植挖掘群體增産潛力。

  配套技術的協同發力更顯成效,滴水齊苗技術、化控防倒措施、水肥精準調控技術、“一噴多促” 技術和植保綠色防控體系的應用,既通過精準滴灌保障95%以上的出苗均勻度,以科學調控強化高密度群體抗倒伏能力,又依據玉米關鍵生育期定制“水肥套餐”提升資源利用率,更實現病蟲害綜合防治與植株健康管理的協同推進,為作物營造了安全健康的生長環境。

  示範引領:旱作農業的“橫山樣本”

  11個示範點的集群突破,不僅刷新了陜北旱作玉米單産紀錄,更形成了可複製的“橫山經驗”。測産專家組表示,橫山區通過品種優選、密度提升、水肥精準調控等技術集成,構建起山旱地玉米畝産1100公斤以上的高産技術模式,為我國北方旱作農業區糧食産能提升提供了寶貴樣板。隨著這一技術模式的進一步推廣,橫山區的農業産業將迎來更廣闊的發展前景,為保障區域糧食安全、促進農業高品質發展注入新的動力。(文/圖 吳文英 高立婷)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