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陜西消息:為充分發揮博物館在文化傳承中的“中樞”作用,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陜西省2019年“5·18國際博物館日”主會場系列活動將在5月18日于陜西省渭南市博物館舉辦,這也是陜西省“國際博物館日”主會場首次走出省城西安。
據了解,此次活動由陜西省文物局、渭南市人民政府主辦,渭南市文物旅遊局、渭南市博物館承辦,活動主題為“作為文化中樞的博物館:傳統的未來”。活動將圍繞博物館職能和角色,突出博物館作為聯通歷史與未來的“文化中樞”的定位,聚焦秦東大地百年來文化歷史的變遷。
俯瞰渭南市博物館 供圖 渭南市委宣傳部
活動當天,渭南市博物館主題歌《與華相宜 與你相約》將首次與觀眾見面。同時,陜西省級非遺傳承人郭玉生和電影焦家班原班人馬將現場演奏《百鳥朝鳳》,讓人們思考現當代藝術對傳統藝術的衝擊以及傳統藝術的未來。渭南市博物館設立的公益性講座“渭南文博講堂”也將在當天首期開講,面向現場觀眾傳播歷史人文知識和文物、考古、博物館等方面的動態信息。在活動當天,主辦方還將特邀“2018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的陜西澄城劉家洼遺址項目負責人種建榮研究員以《追跡古芮:從梁帶村到劉家洼》為題、以考古發掘人的視角,帶領觀眾走進渭北神秘的周代諸侯方國芮國,領略久遠的兩周文化。
展出的“渭南風情”系列版畫引人關注 供圖 渭南市委宣傳部
作為活動的重頭戲——由渭南市博物館自主策劃和實施的原創展覽《百年滄桑——渭南記憶》也將在5月18日開幕。據了解,《百年滄桑——渭南記憶》展覽,將展出展品352件/組文物和400余幅照片,以“東府風雲——清末民國時期的渭南”“山河巨變——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渭南”“秦東春潮——改革開放之後的巨大成就”“振羽騰飛——關中東部中心城市的崛起”四個板塊,全方面記錄和見證渭南百年來滄海桑田般的巨大變化,展示近代渭南的重大歷史事件、主要發展成果和“追趕超越”以來作為關中平原城市群次核心城市的新面貌。
活動當天還將舉行《陜西博物館教育項目優秀案例》圖書首發式、陜西省第二批社區博物館授牌儀式、陜西博物館教育項目優秀案例展示、何柳生美術作品及版畫製作工藝展示等活動,屆時陜西省文物專家還將現場免費為市民鑒定文物。
據了解,“5·18國際博物館日”是國際博物館協會為促進全球博物館事業的健康發展,吸引全社會公眾對博物館事業的了解、參與和關注而在1977年確立的國際節日。在每個博物館日,國際博物館協會都會確定相應的主題,本次“國際博物館日”主題為“Museums as Cultural Hubs:The Future of Tradition(作為文化中樞的博物館:傳統的未來)”。中國博物館學會于1983年正式加入國際博物館協會組織,並開始在每年5月18日于國內推廣舉辦形式多樣的博物館日紀念活動。
據了解,渭南市博物館地處渭南市樂天大街中段,佔地90畝,建築面積35940平方米,主體建築共分四層,共設置十一個展廳,陳列面積達11576平方米。渭南市博物館建築厚重大氣,充分體現了渭南人的剛毅硬朗的品質,是渭南歷史文化和現代建築藝術的有機融合,已成為渭南市的標誌性建築。同時渭南市博物館展品豐富,也是細緻了解渭南上起遠古、下至當今的社會發展與進步、文明傳承與演進的必去之地。(文 劉嘉宸 編輯 吳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