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脫貧答卷:繼續發揮産業扶貧作用 做好與鄉村振興有機銜接
2020-05-20 17:37:57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王菲責編:石麗敏

(A  已改   )西安脫貧答卷:繼續發揮産業扶貧作用 做好與鄉村振興有機銜接

西安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開幕 攝影 吳宇婷

  國際在線陜西報道(柳洪華):5月17日,西安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開幕,西安市市長李明遠作政府工作報告。報告中,“脫貧”共出現7次。報告顯示,當前,西安市累計減貧6.87萬戶、24.23萬人,291個貧困村退出,周至縣脫貧摘帽,貧困發生率降至0.23%。

  從決定性成就到全面勝利,肯定成績的同時,也要清晰的認識到時間的緊迫感和疫情疊加下的艱巨性。當前,西安市剩餘5424戶8769人在冊貧困戶;同時還要確保6.87萬戶24.23萬人已脫貧戶鞏固提升,495戶1725人的脫貧監測戶和351戶1058人的邊緣戶零返貧、不新增。

 2020年脫貧攻堅大考,西安如何“交卷”?

  政府報告中指出,2020年西安市要瞄準突出問題精準施策,確保剩餘在冊貧困群眾高品質脫貧退出。其中提到要完善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機制,加強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多措並舉鞏固脫貧成果;強化産業就業扶貧,支持貧困村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拓寬貧困群眾可持續增收渠道;持續推進全面脫貧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促進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

 扶貧政策要變臨時性為常態化

  在脫貧攻堅中,西安各區縣結合實際,探索助脫貧、防返貧的實招。比如西安市長安區杜曲街道探索的“黨建+合作社+企業+貧困戶”産業扶貧模式,從根本上幫助貧困戶建立持續穩定的中長期農業産業,以産業幫助貧困戶可脫貧、能致富。

  西安市周至縣則瞄準貧困地區産業發展的需求和貧困群眾轉移就業的需要,立足生態功能區定位,在保護好秦嶺北麓和渭河、黑河生態環境的前提下,加快現代都市農業、綠色生態工業、文化旅遊服務業發展步伐,以經濟發展帶動群眾致富,以産業發展促進農民增收。2019年5月7日,西安市唯一的貧困縣——周至縣脫貧摘帽退出貧困縣序列。

  在脫貧攻堅收官之戰中,防返貧成為重點工作,而扶貧政策的延續性也成為關注點之一。

  陜西省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所長于寧鍇接受國際在線陜西頻道採訪時表示,在防返貧方面,各地已按照要求建立了比較完備的監測機制和幫扶措施。

  “首先要確保這些機制和措施落實到位;其次要認真總結這幾年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經驗,提高貧困識別的精準性和幫扶措施的針對性;第三要認真研究,把過去一些行之有效的脫貧政策確定下來,變臨時性為常態化,尤其是對無勞動能力人群的補助政策;最後,還是要大力發展經濟,為低收入人群創造更多就業和增收機會。”于寧鍇説道。

  繼續發揮産業扶貧作用 做好與鄉村振興的銜接

  無論是脫貧攻堅,還是鄉村振興,歸根結底是要讓農民生活富裕起來。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要靠産業來“幫忙”。

  國際在線陜西頻道從西安市扶貧辦了解到,西安市持續深化“十百千萬”工程效益,全力打造“五種産業脫貧模式”,確定10大類210個産業扶貧項目,在特色種植養殖産業方面,已逐步建成以鄉村旅遊、奶山羊、苗木花卉、中蜂、獼猴桃、核桃、電子商務等為主的特色産業體系。

  同時,西安市還突出新型主體帶動,累計扶持各類新型經營主體533家,與37074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建立利益聯結關係;推進142個貧困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帶動5.3萬戶19.08萬名貧困群眾通過産業發展獲得更多收益。

  “西安作為省會,比起其他地市,在解決貧困問題方面有更好的經濟基礎。西安應當充分發揮這种經濟優勢,以城帶鄉,以工促農,深入推進城鄉融合發展。”于寧鍇認為,城市和鄉村各有其功能和特點,西安應充分發揮國家中心城市和國際化大都市的作用,建設服務於特大城市的鄉村産業體系、生産體系和經營體系,強化鄉村分工體系,延伸産業鏈,提升價值鏈,為低收入人群創造更多産業就業機會。

  在當前和未來一段時間,中國處於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交匯的特殊時期,加快形成二者相互支撐、相互配合、有機銜接的良性互動格局,西安又如何謀篇佈局?

  于寧鍇表示,西安完全有條件在鄉村振興方面先行一步、做出示範。“一是要繼續穩定精準脫貧政策和幫扶措施,“扶上馬,送一程”,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二是要抓住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的機遇,打通城鄉要素平等交換、自由流動的政策障礙,激發農村發展的內生動力;三是深化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加快農村建設用地入市步伐,增加農民財産性收入。”于寧鍇説。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