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行在秦嶺深處柞水縣,綠水青山的牛背梁、田園鄉村的朱家灣,勾勒出一幅幅全域旅遊的山水畫。
近年來,陜西省商洛市柞水縣堅持把發展全域旅遊作為脫貧攻堅的核心動力,積極探尋旅遊産業與脫貧攻堅的有效契合點,以旅遊業統籌引領農村經濟發展,通過“全域聯動、産業聯接、景區聯帶、入股聯營”的 “四聯”模式,走出了一條旅遊脫貧、旅遊富民、旅遊強縣的新路子。
旅遊+扶貧 依託景區村民吃上“旅遊飯”
從空中俯瞰,牛背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巍峨蜿蜒,一分南北。綠水青山不但孕育了稀有的動植物,還成為當地群眾的“金山銀山”。
終南山寨楊傳紅的豆腐坊。人民網記者吳超 攝
貧困戶老楊賣豆腐脫貧了!49歲的楊傳紅是陜西省柞水縣紅岩寺村二組貧困戶。
2019年2月,他在幫扶單位的對接下,開了一家豆腐坊,成為了終南山寨景區的商鋪老闆。
“以前在工地打工,收入不多還經常被拖欠工資,景區不但提供了免費培訓,商鋪租金都免了。”老楊告訴記者。
隨著景區越來越火,如今他也嘗到了“旅遊飯”,他經營的豆腐坊也成了景區的網紅店。“現在不用出去打工了,在家門口賣豆腐去年一年收入超過8萬元,今年預計超過15萬哩。”老楊笑得合不攏嘴。
老楊所説的終南山寨景區緊鄰牛背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柞水縣做大做強全域旅遊的嘗試。
柞水縣地處秦嶺南麓,是秦嶺國家中央公園核心區。夏無酷暑,冬無嚴寒,一日曆四季,十里不同天。溫暖濕潤的生態環境,繁衍出複雜多樣的植被群落,負氧離子每立方米達5萬個以上,年均空氣品質優良天數335天以上,有著“天然氧吧”“城市之肺”的美譽。
牛背梁葫蘆峽。人民網記者吳超 攝
橫跨秦嶺主脊南北坡的主峰牛背梁,海拔2802米,為秦嶺東段最高峰,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羚牛的棲息地,牛背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因此而得名。保護區森林覆蓋率達90%以上,有一級保護動物豹、林麝等26種。國家一級保護植物紅豆杉、二級保護植物太白紅杉、連香樹、水曲柳和野大豆等4種,省級保護植物28種,被譽為動植物的“天然基因庫”“中國森林氧吧”。
依託旅遊資源,像老楊這樣吃到旅遊飯的農戶還有很多。以前上山伐木捕獵,現在下山辦農家樂,如今,牛背梁腳下的村民不僅吃上了“旅遊飯”,還嘗到了綠水青山帶來金山銀山的紅利。
“目前有300多戶農戶辦起農家樂,每戶年均收入20多萬元。群眾嘗到了好生態帶來的甜頭,珍愛並守護綠水青山已成為當地群眾的共識。”柞水縣文旅局副局長孟如意介紹。
牛背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溪流瀑布密布。人民網記者吳超 攝
柞水縣歷史悠久,文化厚重,旅遊資源豐富。擁有連接秦楚驛道的古道嶺、柞水溶洞、鳳凰古鎮、洞天福地、木耳小鎮、朱家灣村等歷史文化景區。目前,柞水縣已成為陜西省旅遊示範縣和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單位,每年吸引上千萬遊人來此觀山聽水怡情、休閒養生度假。
鳳凰古鎮。當地供圖
據統計,柞水縣2019年實現接待遊客1015萬人次,實現綜合收入58.8億,分別同比增長12.13%、18.14%。如今旅遊産業已帶動3500余戶貧困戶、11000余人實現穩定增收。
“四聯”模式帶動全域旅遊發展
朱家灣村。人民網記者吳超 攝
“現在辦起了農家樂,光這一項,一年純收入6萬多元,吃穿不愁了。”家住柞水縣朱家灣村二組的農家樂業主柳太青説。
柳太青一家2014年被精準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媳婦種了三畝地,我還在外打工,除去一家老小吃穿用度,兩個女兒上學,一年下來也掙不到5000元。”回想起以往的日子,柳太青説。
柳太青一家。當地供圖
看到柳太青家裏的光景,縣鎮村幹部看在眼裏,急在心裏。村裏扶持發展民宿、農家樂,柳太青兩夫妻勤勞,自然成為了首扶對象。技能培訓、貼息貸款、獎勵資金......一系列政策全部到位。2016年,女兒考上了大學那年,農家樂也跟著開起來了,隨著村上美麗鄉村建設和配套設施健全,農家樂生意也漸漸火起來,最忙的時候,還要請兩個打雜的人。
走進朱家灣村,茅草門樓,籬笆圍墻,小橋流水,一幅陜南特色民居在綠水青山間鋪開。
朱家灣村是柞水縣第一批整村推進農家樂經營的試點村,2010年以來就依託牛背梁景區開辦農家樂,2015年以花錦園、雲林小屋為代表的高端民宿,對傳統農家樂進行轉型升級,同時引進了97號驛站等北美風格鮮明的鄉村民宿和鄉村客棧。
2017年,朱家灣村又引入惠達公司整體打造陽坡院子民宿集群,建設了13座高端主題民宿。實現了從農家樂到客棧到民宿的三級跳。目前全縣建成和在建民宿近50余家,年實現綜合收入2億多元,帶動300多貧困人口從事旅遊服務,旅遊帶動效果明顯。
朱家灣農家樂集群。當地供圖
這正是柞水縣“全域聯動、産業聯接、景區聯帶、入股聯營”“四聯”模式探尋旅遊産業與脫貧攻堅的契合點的完美實踐。
“旅遊+”賦能脫貧攻堅
丈夫因一次意外癱瘓常年臥床,孩子又要讀書。
看到村裏修建了很多停車場、道路兩側栽種了漂亮的花草苗木,河對岸的民宿引來了一波又一波遊客,同樣是貧困戶的朱家灣村二組村民王賢鳳決定拼一把,要讓窮家變模樣。
扶貧貸款5萬元,問親戚又借了3萬元,裝修了房子,買了桌椅板凳,王賢鳳跟著辦起了農家樂。政府免費為他家搭建了遮陽亭,提供技術指導,王賢鳳的農家樂生意一天比一天好,2019年,王賢鳳農家創收5萬元。
“客源我不操心,我有招牌菜,那就是我炒的‘柞水三寶’——木耳香菇炒板栗,叫人吃了忘不了!”王賢鳳説。
終南山寨景區。人民網記者吳超 攝
柞水縣通過大力實施“旅遊+”産業發展模式,就地解決就業人數近2萬人,人均旅遊收入1.74萬元。開發4大系列200余種旅遊商品,引導和鼓勵貧困群眾開設銷售門店70多家。成立了農産品配送中心,與89個農民專業合作社,140家賓館、飯店、商場等簽訂供貨協議,解決貧困戶農副産品的賣難問題。開展各類農家樂培訓、文明禮儀等培訓7場次400余人,為貧困戶補助發展獎補資金近8萬元,發展農家樂、民宿400余家。
在貧困村開展旅遊技能培訓。當地供圖
“把旅遊作為戰略性支柱産業,把全縣作為一個大景區來打造”,柞水縣確立了“産業圍繞旅遊轉、産品圍繞旅遊造、結構圍繞旅遊調、功能圍繞旅遊配、民生圍繞旅遊興”的全域旅遊工作推進機制。
近年來,柞水縣整合各類資金5.8億元,把全縣81個村(社區)建成了風格各異的美麗村落,貧困村基礎設施條件、貧困戶生産居住環境得到明顯改善,為全域旅遊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現已建成國家最美休閒鄉村1個,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1個,國家鄉村遊模範村1個,鄉村遊示範村9個,鄉村遊已成為全域旅遊的新引擎。
“將移民搬遷點建在小鎮,讓貧困群眾搬進景區,帶動更多的貧困戶依託特色小鎮增收脫貧。”柞水縣文旅局副局長淩娜説。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