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市延川縣貧困發生率由19.7%下降到0.77% 可如期實現決勝脫貧攻堅目標
2020-10-14 15:29:49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王菲責編:趙瀅溪

  國際在線陜西消息:10月13日上午,在延安市脫貧攻堅系列新聞發佈會延川專場上,延川縣委書記張永祥介紹,截至2020年9月底,全縣建檔立卡貧困戶7198戶21356人,累計脫貧6614戶20224人,63個貧困村全部退出,貧困發生率由2014年的19.7%下降到目前的0.77%;剩餘584戶1132人貧困人口的“兩不愁三保障”和安全飲水指標全面達標,延川縣可如期實現決勝脫貧攻堅目標。

延安市延川縣貧困發生率由19.7%下降到0.77%   可如期實現決勝脫貧攻堅目標_fororder_圖片11

  延川縣委書記張永祥介紹相關情況

  近年來,延川縣始終把産業就業扶貧作為脫貧之基、治本之策,精心繪製了“22111”農業産業發展藍圖,大力實施戶均一座棚、人均一畝園一畝藥一頭大家畜的“四個一”産業扶貧措施。5年來,新建、改造蘋果園8.1萬畝,累計達到22.2萬畝;精細化管理紅棗從5萬畝增加到20萬畝;設施大棚從1540座發展到12480座;豬牛存欄從4.3萬頭增加到8萬頭,農業産業逐步形成了以棗果棚畜産業為主,核桃、中藥材、羊肚菌等特色産業為輔的農業體系。

  張永祥介紹,延川縣紮實推進消費扶貧,發展“以銷定産、以銷促産”的訂單農業,構建從田間地頭到廚房餐桌的全鏈條供給模式,通過動員各級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以購代捐”“以買代幫”,與幫扶企業簽訂長期購銷協議,推動“陜貨入蘇”,創新“電商+消費扶貧”等方式,2020年累計幫助貧困群眾銷售農副産品金額達8000多萬元,實現了産得出、存得住、運得快、賣得掉、賺得多。通過東西部扶貧協作,延川縣引進台灣見龍機構EPS、斯派爾、華延服裝廠等産業轉型項目,建立就業扶貧基地6個,社區工廠7個,吸納貧困勞動力就業370人,開發公益性崗位1087個,聘用貧困戶護林員2169名,蘇陜勞務協作、企業合力團提供就業崗位5179個,實現了有意願有勞動能力的貧困群眾就業全覆蓋。

  延川縣充分發揮光照資源豐富優勢,建成光伏扶貧電站37個,輻射帶動63個貧困村發展村集體經濟、4235戶貧困戶穩定增收;深入推進農村産權制度改革,探索形成光伏帶動覆蓋式、旅遊帶動股份式、土地流轉託管式等“六式”增收路徑,2019年全縣村集體經濟總收入2078萬元人民幣,所有行政村集體經濟收入均超過了5萬元人民幣,累計給貧困群眾分紅1400萬元人民幣;通過産業就業扶貧,使貧困群眾真正實現了“有産業、能就業、穩增收”;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4年的7634元人民幣增加到2019年的10472元人民幣,年均增長9.3%,其中貧困群眾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866元增長到7678元人民幣,年均增長21.8%。(文/圖 劉君慧  編輯  馮妍)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