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雲:守好入河排污口閘門 讓水污染治理有據可依
2021-03-25 14:29:45來源:央廣網編輯:王菲責編:趙瀅溪

  央廣網西安3月24日消息 入河排污口是污染物入河的最後一道關卡,入河排污口的排水水質直接關係到水環境品質和生態環境安全。“加強入河排污口整治是保護我區優質水環境、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應有之義。”西安市生態環境局高新分局水環境管理部副部長劉雲説。

  “十三五”期間,西安高新區吹響“藍天、碧水、凈土、青山”保衛戰的號角,在碧水保衛戰入河排污口整治中,通過全面排查、摸清底數、精準整治、動態管理等一系列舉措,全面把好入河排污口閘門,讓水污染治理有據可依,使“水清、岸綠”的願景成為現實。

  據了解,高新區通過入河排污口整治使河湖水質明顯改善,高新區主要河流灃河、潏河水質已提升至地表水Ⅲ類,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做出了高新貢獻。

  應查盡查 科技助力入河排污口整治

  排查整治入河排污口,首先就是要摸清底數,將入河排污口查清楚、數明白,做到“有口皆查、應查盡查”。

  2020年,高新區通過“排查、監測、溯源、整治”的有效治理,採用無人機航測、人工徒步排查相結合的方式,對高新區內入河排污口進行“大體檢”。“其實這就是一種‘高科技+笨功夫’的結合方式,高科技更加快速便捷,人力不便到達的區域,利用科技含量較高的無人機、無人船進行排查,高效便捷,與此同時,人力排查也有其優勢,靈活度高,準確度高。”劉雲説道。

  其次,建立動態管理臺賬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一方面按照實際情況實時更新已建立臺賬的入河排污口相關信息,另一方面及時將新增或新排查出的入河排污口列入日常監督管理。“排污口的治理,應該是一個實時的監測,這方面肯定是少不了科技的助力,建立動態管理臺賬能夠實時監測水質指標,出現問題,可以做到及時發現、及時排查、及時治理。”劉雲説,在線監測設備、app的運行其實都是科技元素的體現。

  一口一策 生態傷疤搖身成為風景線

  雜草叢生、臭氣熏天……面對各種複雜、危險的排污口現場,劉雲説,高新區對此通過反復摸查,採取“一口一策”的整治方案,嚴防排污口對河流水質的影響。

  據了解,五幹渠曾經是一條灌溉渠,隨著周邊群眾生産生活方式的轉變,五幹渠也慢慢變成了一條雨污混合排放渠。“曾經的五幹渠排污口味道刺鼻,水質較差,經過整治,現排污口水質已達到地表水Ⅳ類。”劉雲介紹,在治理的過程中,主要通過黑臭水體整治工程、修建污水處理站、建設生態凈化區等措施,確保排水水質達到Ⅳ類水質,為水清、岸綠做好長效保障。

  排污口的“一口一策”治理,要堅決杜絕“一刀切”。對於企業廢水入河排污口,通過環保執法倒逼治水,加大監管力度,開展涉水企業執法檢查專項行動,確保企業出水水質穩定達標後排放;對於生活污水入河排污口,將其與黑臭水體整治工程相結合,兩項工作同步開展,相互促進,建設污水管網和污水處理設施,從根本上杜絕污水直排河道;對於雨污混流排污口,進行“尋污溯源”,順著雨污混排口,排查出雨污錯接漏接位置進行整改。

  共治共享 多舉措守好入河排污口閘門

  據了解,高新區在排污口的排查過程中,繪製了高新區入河排污口點位分佈圖,同時設立了入河排污口標識牌,鼓勵公眾進行監督管理。“公眾對於生活環境的需求是在不斷提高的,對於水環境治理而言,環保意識的提升才是打贏碧水保衛戰的關鍵性環節,通過在排污口設立標識牌,能夠提高公眾對入河排污口的認識和環境保護意識。”劉雲説道。

  2018年以來,高新區紮實開展查、測、溯、治四項重點工作,解決了一批疑難問題,摸索出一些可以借鑒和值得推廣的經驗。劉雲説道:“在治理的過程中,首先要提高公眾的環保意識,動員全社會一起來為環境改善作貢獻,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生態環境治理新格局,以此來助推生態品質的提升”。

  對於治理成果的維護上,劉雲表示除呼籲倡導發現問題及時上報,使民眾也成為監督員之外,關鍵還是要加大執法力度,對工業聚集區和城市污水處理廠重點污染源持續開展日常監督性檢查,建立長效監管機制,確保出水水質穩定達標後排放;其次要加強日常河道巡查、建立水質自動在線監測站,並每月開展入河排污口出水水質人工監測,及時了解實際情況;另外,在加快城鎮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及擴建工程及深化河湖長制方面也要持續發力。

  下一步,高新區將持續落實水污染防治任務,加強入河排污口管控,持續開展河湖水質監測,加大涉水企事業單位監管力度,持續改善水環境品質,堅決打贏碧水保衛戰。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