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公共文化為群眾美好生活賦能——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創新發展成果綜述
2021-11-18 15:17:06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王菲責編:趙瀅溪

  國際在線陜西消息:近年來,渭南市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關於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決策部署,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重心下移、共建共享,完善覆蓋城鄉的四級公共文化設施網絡,不斷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

【暫不審核】渭南公共文化為群眾美好生活賦能——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創新發展成果綜述_fororder_595f8f9f4afa06b5c88f18fe1f24ca0a

渭南市市民綜合服務中心

  公共文化體系日趨完善,資源配置轉向基層

  近年來,渭南市出臺了《渭南市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實施意見》《渭南市關於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實施意見》等一系列文化政策文件,初步形成了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制度框架。在頂層設計的指引下,渭南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不斷完善,資源配置進一步向基層傾斜。

  公共文化設施提檔升級。2018年以來,渭南全市累計投入28億元,在中心城市先後建成了渭南市文化藝術中心、渭南市圖書館、渭南市博物館、渭南市非遺館等一批城市文化地標。渭南全市現有11個公共圖書館、11個文化館、128個鎮(街道)綜合文化中心、2103個村(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公共文化設施覆蓋率達到100%。

  公共文化服務延伸基層。渭南市制定出臺了《渭南市縣級文化館圖書館總分館制建設實施方案》,因地制宜開闢“政府+企業、城市+鄉村、公益+便民、文化+景區”總分館建設模式,打造城鄉一體、社會聯辦、一館一特色發展模式,建成128個分館,70個聯辦社會分館,56個村、社區服務點。渭南全市形成了“市中心館——縣級總館——鎮辦分館、聯辦分館——村社區服務點和社會服務點”的總分館四級網絡體系。

  2018年以來,渭南市開展流動服務、文化下基層、戲曲進鄉村等文化活動2800余場,服務群眾465萬人次;組織實施精品文化交流,依託“大地情深”、“春雨工程”等中省文化惠民工程,邀請國家級、省級優秀院團、文化名人、文化學者來渭進行高品位大型文藝演出和主題講座,傳授文化經典和優秀思想;組織渭南“非遺”“戲曲”等精品展演走出市域縣域,實現公共文化交流互鑒、共建共榮;舉辦群眾文化節、新春文化大廟會、鄉村春晚等主題系列活動,讓優質文化産品惠及人民群眾。

【暫不審核】渭南公共文化為群眾美好生活賦能——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創新發展成果綜述_fororder_e3d257f4a43446ee7a6fd7802d7ccde2

渭南市文化藝術中心

  公共文化服務創新發展,文藝創作精品迭出

  今年以來,渭南市堅持弘揚社會主旋律,承辦第十一屆中國藝術節分會場演出,秦腔現代戲《家園》榮獲“特別貢獻獎”,秦腔小戲《哎呀呀》榮獲“第十一屆中國藝術節第十七屆群星獎”;創編的《李儀祉》《張富清1948》《棗花香》分獲陜西省“文華優秀劇目獎”“優秀導演獎”;《紅梢林》《家園》榮獲陜西省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豐圖義倉》《鄉愁》《渭華星火》等列入文旅部重點原創劇目支持項目,獲中省舞臺藝術創作和傳播交流推廣資助項目扶持資金1485萬元;組織《脫貧路上》《包聯幫扶》等60多部小戲和10部傳統戲,深入全市435個貧困村和大中小學演出,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同時,豐富公共文化服務供給。

【暫不審核】渭南公共文化為群眾美好生活賦能——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創新發展成果綜述_fororder_99b091262729788a479a320f920a8812

2021年“5·18國際博物館日”主會場活動現場

  普及文化服務藝術培訓,探索服務新模式

  渭南市成立渭南市群眾文化藝術培訓學校,開展瑜伽、國畫、書法、朗誦等54項課程,培訓學員20萬餘人次,舉辦專題講座60余場,場館免費開放時間達12000小時,服務群眾30萬餘人次;探索出“培訓+成果展”的服務模式,展出群眾學員書法、繪畫、攝影等1000余幅作品,綜藝節目60多個,參展學員2000余名,有力提升了群眾文化的普及和欣賞水準,極大地提升了群眾參與熱情和學習效率;與市婦聯聯合開辦的“秦東美麗女子學堂”榮獲陜西省“2015—2017年度全省公共文化群眾文化品牌”稱號;和渭南市教育系統共同建立了“關愛留守兒童、啟動素質教育”的免費培訓平臺,被渭南市僑聯授予“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稱號,讓渭南的社會群眾文化成果走出國門。

  對外文化交流不斷擴大,文化影響力日漸提升

  此外,渭南市大力推進精品文化展演和交流,打造了“黃河文化旅遊節”“萬里黃河看渭南”等大型文化節慶活動,主辦了以“傳承非遺創享美好”為主題的首屆國際非遺交流周,向世界展現渭南“華夏根脈、岳瀆相望”的獨特之美;舉辦全國首屆花饃藝術節、“剪刀上的中國節”全國剪紙藝術節作品展。《來自千年前的聲音——唐·雙鸞雙獸葵花銅鏡》榮獲“第十三屆中國旅遊電視周暨第二屆中國大運河文化國際電視周”好欄目獎和優秀短視頻獎項。“華陰老腔”上央視、渡重洋、進景區、下基層,以關西大漢咏唱大河東去之慨,向世界展示黃土高坡上“最早的搖滾”。華州皮影、宮裏石刻入選2021-2023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公共文化服務是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的重要體現,今後,渭南將以提高公共文化機構服務效能為核心導向,通過系統化的資源優化整合,促進文化與科技、旅遊、産業、教育融合發展,聚力打造華夏山水文脈匯聚傳承地,強化創新發展成果的示範引領作用,推動渭南公共文化品質發展、均衡發展、開放發展、融合發展,不斷提升群眾文化獲得感和幸福感。(供稿 文/圖 渭南市文化和旅遊局公共服務科)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