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東大地,沃野千里;民俗之鄉,精彩紛呈。
7月31日—8月3日,2022年“一帶一路”媒體合作論壇採訪調研行活動南線採訪團首站走進渭南,採訪團深入合陽縣、韓城市、大荔縣、華陰市等地,用鏡頭記錄渭南市非遺保護和傳承的故事,用筆頭書寫鄉村振興的渭南實踐,用作品展示渭南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的新實踐、新成就、新經驗。
多彩非遺 賦能文旅融合
“將令一聲震山川,人披衣甲馬上鞍……”8月1日上午,渭南市非物質文化遺産展示傳習館內響起陣陣掌聲,唱腔豪邁的華陰老腔表演、精妙的提線木偶戲、變化莫測的華山戲法,讓採訪團成員大飽眼福,更有成員上前向老藝人“拜師學藝”。
採訪團成員學習老腔表演 攝影 吳明玲
渭南是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素有“三秦要道,八省通衢”之稱,是“一帶一路”的重要節點城市。悠久的歷史和廣博的文化積澱使渭南市蘊藏著得天獨厚的文化資源,字聖倉頡創造了漢字,酒聖杜康釀造出美酒,史聖司馬遷寫出了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目前,渭南全市共有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1項,國家級代表性項目17項,省級112項,市級311項,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17人,省級118人,市級643人,國家級非遺項目和代表性傳承人數量均位居陜西全省第一。華陰老腔等非遺項目,曾先後亮相歐洲、東亞及東南亞等國際舞臺,為“一帶一路”建設注入渭南元素。
“在渭南,我了解到了以前並不是很熟悉的非遺文化,同時也感受到了陜西人民的熱情好客與開朗樂觀。”採訪團成員人民日報社記者吳凱説,“非遺文化既有老一代人的傳承,又有新一代人的創新。這些傳統文化在一代又一代非遺傳承人的手上重新煥發出光彩,我十分感動。希望陜西在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方面做得更好、更出彩。”
威嚴端莊的史聖雕像、古色古香的古城街道,獨具特色的韓城美食……在韓城市,深厚的文化積澱和濃郁的懷舊氣息詮釋著韓城的味道,演繹著古城質樸的風土人情。
在司馬遷祠,採訪團詳細了解司馬遷和《史記》的傳奇故事,在史記大講堂聆聽專題講座,在衣冠冢前拜謁一代史聖司馬遷。在韓城古城,採訪團一行先後來到城隍廟、史記文化街區、狀元府博物館等地,探秘古城的前世今生,觀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韓城行鼓、韓城秧歌表演以及《對決·嘉慶三年》情景劇表演,參觀非物質文化遺産産品展示,品嘗韓城特色美食。
採訪團成員參觀司馬遷祠 攝影 吳明玲
“從古道慢慢走上來,看著滿地的巨石,看著司馬遷祠墓,能夠真切地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底蘊,對我來講,在古道上走過的每一步都讓人感到非常震撼。”採訪團成員人民日報社國際部記者李欣怡説,“希望通過大家的報道,把司馬遷祠介紹給外國友人,將中華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展現給全世界。”
近年來,韓城市始終把文物工作擺在重要位置,切實履行文物保護主體責任,堅守文物安全紅線,注重文物的挖掘、保護、傳承、弘揚,相繼推出了韓城鼎、司馬遷銅像等一大批文創作品,推出話劇《司馬遷》、兒童劇《鯉魚躍龍門》等一批傳承黃河文化的優秀作品,行鼓、秧歌、抬神樓等非物質文化遺産多次外出展演。
特色産業 助推鄉村振興
八月的同州大地,瓜果飄香,采收正忙。
走進渭南市大荔縣小坡村的大棚裏,一棵棵棗樹上挂滿了飽滿的果實,果園裏處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與甜蜜。
大荔縣位於關中東府渭河以北最東段,東臨黃河,洛河斜穿其境內。三河匯流使得大荔縣水資源豐富,但過去河水氾濫也遺留下大片的鹽鹼灘地。
小坡村臨近黃河,是當地有名的窮村。黃河灘地多鹽鹼,只長荒草不長莊稼。小坡村人守著鹽鹼地過著苦日子,“種一葫蘆收不了半瓢”。經過不斷探索,小坡村找對了路子——在鹽鹼地上種植耐鹼性較強的冬棗。經過多年努力,冬棗逐漸成為小坡村致富的“黃金果”。
冬棗小鎮 攝影 吳明玲
目前,小坡村為冬棗園區配套建設了貯藏冷庫、交易市場、物流中心和電子商務平臺,同時建成採摘觀光園、棗文化博覽園、兒童樂園等特色旅遊項目,使冬棗“億元村”做活了農旅融合的文章。
“大荔縣去年遭受了60年以來的洪災,冬棗受災嚴重,卻能在短時間內恢復生長,難以想像當地民眾付出了多少心血。”採訪團成員楊英琦説,“通過工作人員的介紹,我了解到科技與人才對區域果業發展的重要性。我將詳細記錄這裡的故事,讓更多人了解陜西。”
順著沿黃公路一路向前,進入合陽縣,再經過一條蜿蜒曲折的山路,採訪團來到了合陽縣的聯合光伏電站。站在觀景臺上從空中俯瞰,一排排光伏版橫亙在綠色的旱垣間,波光粼粼,甚是壯觀。若是向下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光伏板下竟然還種植著各種作物。
“‘光伏+農業’模式是我們的創新探索。”聯合光伏電站負責人楊力説,因地制宜種植玉米、黃芩、柴胡等,讓電站立體空間的經濟效益得到了充分發揮。
一排排光伏版橫亙在綠色的旱垣間 攝影 彭一鵬
據了解,該項目佔地約4500畝,總裝機容量100MW,由國家電投陜西分公司投資建設,年發電量約1.4億千瓦時,年減排二氧化碳9萬噸、二氧化硫650噸,對於改善渭南市能源經濟結構及黃土旱垣生態、生産環境,促進區域經濟結構轉型,實現關中地區節能減排具有重要意義。
坐著西峰索道,採訪團來到了渭南行的最後一站——華山。山下驕陽似火,山上涼風習習。站在華山之巔,透過層層白霧,隱約還能看見遠處黃河與渭河的交接。舉目遠眺,才能真正感受到華山的奇險與壯觀,看著標誌著西峰最高峰的石碑,採訪團成員紛紛感嘆山河之壯美。
奇險壯觀的華山 攝影 吳明玲
“奇險天下第一山”——華山,是陜西山水人文旅遊的地標和符號,也是國家首批重點風景名勝區、全國5A級旅遊景區、國家自然和文化雙遺産、中華十大名山。
近年來,華陰市堅持“旅遊立市、文化興市、産業強市、生態美市”發展戰略,將“全域旅遊”作為主攻方向,加快旅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山上山下統一規劃,城區景區一體佈局,推動“山水聖地、魅力華陰”全域旅遊品牌進一步發展。
“在渭南,我們欣賞了非物質文化遺産,聆聽了《史記》對中華文化的影響,品嘗了各種地方特色美食,也感受到了渭南鄉村振興和生態保護的成效。目前,中國是包容性發展的模範,陜西,尤其是渭南為國家在這方面的成就作出了重要貢獻。”採訪團成員、古巴籍記者亞瑟夫笑著説,“這片土地有太多的驚喜等待著我們去挖掘、去體驗,有機會我願意花更多的時間再來這裡感受!”
亞瑟夫與演藝人員合影 攝影 吳明玲
近年來,渭南市積極踐行“一帶一路”倡議,始終把服務國家總體外交和地方經濟發展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充分發掘和利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兩個市場,不斷推動合作交流,朋友圈越來越大,國際影響力、合作吸引力持續釋放。
站在新的起點,渭南市將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擁抱世界,不斷增強對“一帶一路”建設的支撐作用,在新的歷史征程中昂首闊步,奮勇向前。(文 吳明玲)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