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3年“文化和自然遺産日”陜西省主會場活動上,陜西省文物局公佈了陜西省首批文物主題遊徑,西鹹新區秦漢新城帝陵文化長廊項目“大漢紫道”作為大漢文化主題遊徑正式亮相。
大漢文化主題遊徑以西安漢長安城未央宮遺址公園為起點,途經始建於漢武帝時期並沿用至唐代的昆明池(昆明池景區),串聯十一座西漢帝陵,全面展示西漢政治制度、陵墓制度以及文化藝術發展傳承。
2024年“5·18國際博物館日”中國主會場活動將在陜歷博秦漢館舉辦,秦漢新城以此為契機,重點依託秦咸陽城遺址和西漢帝陵群兩大最具代表性的文化遺址,加快建設以“核心遺址展示+大地農耕景觀”為特色的秦咸陽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精心實施帝陵文化長廊項目“大漢紫道”。
開啟文物活化利用新形式
大漢紫道位於秦漢新城全力打造的“連接古今的秦漢文化帶”上,是聚力推動秦漢曆史文化遺存展示利用、強化歷史文化資源保護傳承與創新發展的重要載體,也是2023年西安市大力實施“文化北跨”戰略,以西漢帝陵遺址帶為主線精心策劃的新型文物主題遊徑。
它是探索帝陵文化展示傳播的新途徑,也是踐行文物活化利用的新形式,包括後四陵組團、張裕城堡過渡帶、長陵—安陵組團、陽陵組團4個板塊。
大漢紫道遵照文物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要求,依託帝陵所在地段的既有鄉、村、田微路網體系橫向關聯,形成以漢帝陵景觀、漢文化展示為核心,融愛國教育、健康休閒、生態田園于一體的遺産景觀體驗線路。它的顯著特質之一,是將現狀道路改造為遊覽路,而非建設工程。
其建成後將漢帝陵東西向串聯起來,通過佈置移動式導覽服務設施,構建探尋帝陵遺址厚重歷史、體驗黃土臺垣田野風光、感受優秀傳統文化的特色研學遊線,形成利於文物安全巡查、完善城鄉功能、優化産業結構,提升區域人氣活力的“帝陵文化長廊”。
“紫道”的由來
為何是大漢“紫”道,而不是其他顏色呢?這裡的“紫”,來自文物保護規劃中的“紫線”這一概念。
據《西安市西鹹新區文化遺産保護總體規劃》內容,文物紫線專指縣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文物遺存範圍保護控制線。如文保單位保護規劃編制中,保護範圍製圖使用紅色線,建設控制地帶範圍製圖則使用藍紫色線。
紫道就是一種線形開敞空間,通常沿著既有的自然與人工廊道建立,內設可供使用者進入的文化體驗遊憩線路,貼近線性文物古跡本體(如驛道、古路、城墻、運河等)或連接文物古跡片區(如文物點、遺址公園、歷史村鎮等)。
紫道串聯歷史文化資源,提高了文化遺産的可達性、教育機會和公眾體驗,是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利用的新途徑。帝陵文化長廊是國土空間規劃的戰略結構,大漢紫道便是其落地實施的設計手法與形態。
率先推進“長陵—安陵組團”
今年率先推進的“長陵—安陵組團”,線路總長8785米。
該組團將並聯周邊鄉村道路,連接長陵博物館、長陵、趙王如意墓、劉家溝村、安陵等節點,打造一條沉浸式品味歷史文化、體驗式感受自然之美、互動式帶動鄉村振興的多元特色文旅廊道。
該項目的主線、支線絕大部分路段位於秦咸陽城遺址保護範圍內,長陵服務區位於長陵建設控制範圍內,安陵服務區位於秦咸陽城遺址保護範圍內。
大漢紫道選址時嚴控規模,並儘量削減形象特徵以便與遺址環境相協調。其主要利用現狀道路進行改造建設,不設路牙,對部分新修擴建道路,採用在現狀地面以上鋪設改性土道路的做法,嚴格遵守不開挖的建設原則保護地下遺存,整體與遺址環境相協調。(西鹹新區秦漢新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