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7年西安市出臺限購政策以來,先後歷經數次調整。就在9月19日,從西安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組織召開的促進房地産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工作會議上傳出消息:西安市二環以外區域將取消限購,並同時提出了六項具體要求。
而在昨天,西安市住建局官網、官微又發佈了《住房交易政策調整相關問題解答》《圖解西安市住房交易政策調整內容》,就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做了詳細解答。那麼,廣大市民和購房意向者、業界人士、行業專家都怎麼看?市場反應如何?這一調整又將會帶來怎樣的影響?帶著上述問題,記者進行了走訪。
購房者:購房趕上利好政策
昨日下午,記者來到位於西安曲江新區雁翔路上的一家貝殼簽約服務中心,看到有三五桌客人正在簽約室裏溝通。在大廳,有意購房的喬先生告訴記者,自己之前其實已經看好一套二手房,但因為是外地戶口,沒辦法購買;上週末得知解除限購政策後,就趕緊和仲介進行聯繫,剛好細則出來了,考慮再三,準備正式簽約。
而來自上海的萬先生早有在西安買房的打算,這次解除限購,正好可以圓了自己的“置業夢”。萬先生説,“首套房首付款降低至20%,銀行利率也降了不少,西安的政策很實惠,對於購房者來説購房門檻真的降低了。”
仲介:成交量將有明顯變化
隨後,記者就地採訪了這家貝殼平臺的一位姓楊的經理。他表示,這次解除限購,就我們的判斷而言,房價短期之內會保持平穩,但是隨著中秋、國慶“雙節”臨近,加之政策“鬆綁”效果的後發性,預計未來一個時期,西安房地産市場的成交量一定會有很明顯的變化。目前市場最大的反應是新房市場變火了,以前還在猶豫觀望的購房者,現在果斷選擇出手。
業界專家: 切勿盲目跟風
昨晚,記者採訪了房地産資深分析師沈瑋。她表示,這幾年,西安圍繞限購政策調整的動作其實並不少,但這些調整對基本盤的需求影響並不大。直至9月19日,長達近七年的限購,迎來實質性的鬆動。
“現在從不限購的主城區樓盤來看,上訪量有明顯的增多,像一些比較好的項目,基本上客量能夠增加到30%-50%。如此看來,取消限購,確實能夠激活一部分購買力。”沈瑋對記者説道。
同時,她還建議購房者,無論是剛需還是改善,看到合適的可以入手,但不要盲目跟風。(三秦都市報記者 吳昌永 胡琳 )
■政策連結:
住房交易政策調整細則相關問題解答
1.住房限購區域包括哪些?
答:西安市住房限購區域調整為二環以內,二環以外區域不再執行住房限購措施。
2.住房限售政策有無變化?
答:西安市住房限售區域未作調整,包括:新城區、碑林區、蓮湖區、雁塔區、未央區、灞橋區、長安區行政管理區域及高新區、經開區、曲江新區、浐灞生態區、航天基地、國際港務區、灃東新城(不含上林街道)。
在住房限售區域內,已購買或新購買的商品住房,房屋産權人取得《不動産權證書》滿2年,或商品房買賣合同網簽備案滿3年且取得《不動産權證書》的,可上市交易。已購買或新購買的二手住房,房屋産權人取得《不動産權證書》滿2年的,可上市交易。
3.在住房限購區域內,居民家庭購房條件有何變化?
答:(1)本市戶籍居民家庭在限購區域內限購住房(含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下同)總套數為2套;非本市戶籍居民家庭在住房限購區域內限購總套數為1套。符合西安市購房資格的二孩及以上家庭,在住房限購區域內限購套數的基礎上可新購買1套住房。
(2)在住房限購區域內,本市戶籍居民家庭購買首套、第2套住房取消落戶時間限制;非本市戶籍居民家庭須持有本市有效期內《居住證》,且在購房之日前6個月在本市連續繳納社保或個人所得稅,可購買首套住房。
(3)夫妻離異後,任一方在限購區域購買住房的,不再核查離異前家庭住房總套數。
4.在取消限購的區域購房,是否還需進行登記、搖號?
答:需要。為規範交易秩序,保障剛需家庭優先購房,在新城區、碑林區、蓮湖區、雁塔區、未央區、灞橋區、長安區行政管理區域及高新區、經開區、曲江新區、浐灞生態區、航天基地、國際港務區、灃東新城(不含上林街道)範圍內的商品住房項目,繼續按照剛需家庭、普通家庭分類進行實名意向登記,核驗通過家庭多於可銷售房源的繼續實施公證搖號選房,相關流程保持不變。
5.“剛需家庭”條件有何變化?
答:有變化。即日起,以“剛需家庭”登記購房的,須滿足以下條件:
(1)居民家庭為夫妻雙方、夫妻雙方及其未成年子女、離異(喪偶)父(母)及其未成年子女、28周歲以上未婚的單身、離異滿3年的單身;
(2)家庭成員在西安市範圍內(含西鹹新區)名下均無自有産權住房且自購房前48個月起無住房轉讓記錄(二孩及以上家庭無住房或僅有1套住房);
(3)居民家庭成員至少一方為本市戶籍。
6.已進入商品住房意向登記、簽訂認購協議等流程的,是否適用新政?
答:2023年9月19日前,已在登記平臺完成購房登記的搖號項目,中號及遞補家庭按照購房登記時的政策進行審核,遞補選房結束後的剩餘房源及2023年9月19日前已在登記平臺完成購房登記的不搖號項目,適用新政策。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