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陜西的“剪鴨村” 駐華外交官找到了發展中國家的“未來鄉村”
2024-06-08 13:26:26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吳明玲責編:高崗

在陜西的“剪鴨村” 駐華外交官找到了發展中國家的“未來鄉村”_fororder_3

土錘咖啡館

  “忙罷農活,村民們習慣在村口的咖啡館來一杯咖啡。” 

    土錘咖啡館在哪?“剪鴨村”是個什麼村? 駐華外交官帶著疑問來到了位於秦嶺腳下的“剪鴨村”——鄠邑區栗峪口村。

在陜西的“剪鴨村” 駐華外交官找到了發展中國家的“未來鄉村”_fororder_1

栗峪口村村民做咖啡

  “Two Tree coffee就是土錘咖啡”“ ‘剪鴨村’寓意減掉你的壓力”到訪西安市鄠邑區的栗峪口村,駐華外交官感知著這個“潮鄉村”的專屬浪漫。

在陜西的“剪鴨村” 駐華外交官找到了發展中國家的“未來鄉村”_fororder_圖片1

駐華外交官在土錘咖啡館的“下午茶”時刻 攝影 喬永禎

  置身土錘咖啡館,兼具古樸和文藝范兒的建築與這個秦嶺腳下的靜謐鄉村和諧相融。微風穿過村口的葡萄林子,拂過咖啡廳午後庭院,也讓平日忙於公幹的駐華外交官徹底放鬆下來,或低聲交談,或閉目養神,盡享這個初夏片刻的“慢時光”。

  駐華外交官和咖啡館老闆、村子的負責人圍坐在一起,找到答案後,他們反而愈發好奇,這個村子是怎麼“變”出來的,便繼續“取經”。

在陜西的“剪鴨村” 駐華外交官找到了發展中國家的“未來鄉村”_fororder_圖片2

駐華外交官在土錘咖啡館暢談 “剪鴨村”的發展模式 攝影 喬永禎

  乘著鄉村振興的東風,文藝賦能加快鄠邑區鄉村的發展。作為鄠邑區鄉村發展的典範——栗峪口村,選擇了鄉村旅遊這個賽道,打造了一系列特色旅遊項目。“通過挖掘本土資源,結合旅遊和文化創意産業,推動農業轉型升級,讓老百姓收入更加多元,在家門口就能輕鬆賺錢。” 栗峪口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王利軍侃侃而談,“促進城鄉要素雙向流動,同時為遊客提供休閒放鬆的好去處,土錘咖啡館就是其中的一個縮影。”

在陜西的“剪鴨村” 駐華外交官找到了發展中國家的“未來鄉村”_fororder_4

栗峪口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王利軍向駐華外交官介紹村子振興情況

  村子的旅遊業態的持續健康運營,這個“潮鄉村”的人才引進和服務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讓“鄉創客”在綠水青山中快樂創業。

  “能讓人過來,更要讓人留下來。”王利軍有著鄠邑人的淳樸,但更實幹。人來了,怎麼留?

  “我們要打心底尊重鄉創客。”王利軍對村民常常念叨。“剪鴨村”通過盤活更多資源,説服村民維持合理租金等措施配合做好服務保障。隨著新業態的不斷入駐和用心經營,“剪鴨村”成了“網紅”村。業態越多,村民收益越高,也讓不少青年選擇返鄉,加入壯大“剪鴨村”的行列。村子提供舞臺,創客大顯其能,共建一個生機盎然的鄉村樣板,讓鄉村文化更具包容性。

  如今,“剪鴨村”的服務保障意識不斷提高,村民的眼界也在不斷提升,“剪鴨村”的鄉村振興路也越走越輕快。

  布基納法索駐華外交官薩瓦多戈·博納旺蒂表示:“人才是鄉村振興的核心。栗峪口村在人才引進和服務方面的努力讓我印象深刻。只有擁有了足夠的創新人才,鄉村才能實現真正的發展。”

在陜西的“剪鴨村” 駐華外交官找到了發展中國家的“未來鄉村”_fororder_2

“山泡茶”茶館

  無獨有偶,土錘咖啡館隔壁是“機車風”的“山泡茶”茶館。品味著茶香的回甘,駐華外交官繼續聽王冰的故事。

在陜西的“剪鴨村” 駐華外交官找到了發展中國家的“未來鄉村”_fororder_圖片3

駐華外交官駐足聆聽“山泡茶”茶館的“機車故事” 攝影 喬永禎

  王冰是“山泡茶”茶館的負責人。作為一名機車愛好者,他以前經常駕駛機車行駛在栗峪口村旁的8號公路上,感受著栗峪口村新業態蓬勃發展的氛圍,於是有了在這裡展示自己“機車文化”的想法。

在陜西的“剪鴨村” 駐華外交官找到了發展中國家的“未來鄉村”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40608154057(1)

“山泡茶”茶館外景

  沏茶、品茶……駐華外交官沉浸在體驗中國茶道的樂趣中。青山綠水間,清風徐來,品茗閒談,耳畔鳥鳴蟲吟,駐華外交官沉醉於此。

  結束了“剪鴨村”的參訪,來自幾內亞駐華外交官卡巴·依帕瑪·森昆感慨:“這個村莊的變化讓我感到不可思議。他們留下了鄉村的原始風情,還能將其與旅遊、文化相結合。” 

在陜西的“剪鴨村” 駐華外交官找到了發展中國家的“未來鄉村”_fororder_圖片4

位於秦嶺腳下的“剪鴨村” 攝影 丁昌民

  “剪鴨村”之行後,駐華外交官們紛紛表示,深刻感受到了鄉村振興的蓬勃生機,探索出了共同富裕的新路徑。希望未來能有更多的機會走進中國的鄉村,親身體驗和了解這片古老而富饒的土地上所發生著的深刻變革。

  在這裡,他們看到了發展中國家可借鑒、可複製的“未來鄉村”模樣。(文 趙浚喆 喬永禎)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