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印記——陜西電力文化遺産系列宣傳活動(五)| 渭南公司:點亮,華山之巔!
2024-06-21 11:47:53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吳明玲責編:高崗

  編者按:“讓歷史活起來,讓精神傳下去。”在陜西電網發展進程中,那些人、那些故事和那些曾經輝煌過的老物件,是歲月給予我們最好的饋贈。曾經的拼搏奮鬥、曾經的探索創新、曾經的追趕超越,都是我們賡續前行的底氣和力量。敬請關注由國網陜西電力黨委宣傳部傾力打造的“光明·印記——陜西電力文化遺産系列宣傳活動”,本期刊發來自國網渭南供電公司華山通電的故事。

  走進國網渭南供電公司華陰電力檔案館,有一段歷史至今熠熠閃耀、歷久彌新,這些珍貴的老照片、舊書籍、剪報和視頻記錄著華山通電前後的點點滴滴。“華山天險,誰與爭鋒。”把電送上華山,這一壯舉,凝聚了電力人的智慧和勇敢、責任與使命,書寫了供電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每當夜幕降臨,居住在華山腳下的人們,都會看到華山峪內蜿蜒而上,直到山頂,形似龍盤的閃閃路燈,像天上的啟明星,引導著來自八方的遊客,向頂峰攀登。

  這似乎是很平常的事,“夜行險峻峰,晨起看日出”已儼然成為一種旅行時尚。可是,你能想像嗎?就在四十年前,華山的夜晚還是一片漆黑。這燈光來之不易,它滲透著一代人畢生的經歷和心血。

  一張設計圖  千磨萬擊始出征

  懸崖峭壁立孤峰,峰頭卻有麗仙莊。

  華山的美,美在其險。古時候,遊人登山,最多上到北峰正西面山樑上的北斗坪,仰望東南,看華嶽絕壁,所以民間才有了“朝北斗、望華山”的説法。山上奇峻天險,沿河曲彎,繞山過澗,有道士跳石過灘、翻溝越嶺、攀石登山。李白醉酒,夜上華山,早晨酒醒不敢下山的故事,不知真假,卻講了一年又一年。

  改革開放後,旅遊業起步,拓寬了登山路,遇河架橋,鑿石開山。也就是這個時候,夜遊華山成了一大特色。每到夜晚,成千的遊客,帶著手電筒,徒步登山,山上的廟宇、景點全靠點煤油燈照明,做飯、取暖則用柴火或者煤。油和煤全靠平時人力擔運上山。送電上山,此時成了華山風景區討論最多的話題。

光明·印記——陜西電力文化遺産系列宣傳活動(五)| 渭南公司:點亮,華山之巔!_fororder_圖片1

1986年,設計人員為華山峪道通電勘測線路走徑

  楊馬利,原華山旅遊發展集團總公司職工:“1984年,華山通電就提上了日程。1986年5月,召開了啟動大會。我們進山勘察十幾次,確定方案。當時的技術只能做架空線路,但其實景區最好是用電纜,不影響風景。太高太險的地方,上不去,只能沿路鋪設。完成華山峪10千伏線路大約7公里、架設配變六台的工程,已經是1987年的年末,實現了華山峪青柯坪以下通電。這在當時是驚天動地的事情,可是我心裏一直有遺憾,沒能把電通上頂峰。”

  一聲號子響  軍民協力上五峰

  楊馬利的遺憾一放就是8年。

  1994年,華山的年登山人數已達百萬,全國各地的遊人慕名而來一睹華山之俊秀,而華山的奇險又令很多人望而卻步。遊客的留言冊裏,建索道的呼聲越來越大。承擔著重要氣象任務的西峰氣象站也急需電源和通訊升級。眾多的和聲匯聚成急切的催促,華山頂峰通電又一次被提上日程。

光明·印記——陜西電力文化遺産系列宣傳活動(五)| 渭南公司:點亮,華山之巔!_fororder_圖片2

10千伏供電線路通上華山頂峰

  張海坤,原華陰電力局書記:“要通電,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就是,變壓器、電纜怎樣運上山。華山幾乎沒有平路,什麼都不拿,光人上來,都特別費勁,更何況背著這些東西。我們在全國找了專家,特別設計了幹式變壓器,這個變壓器可以被拆成87件,分別背上山,再組裝。電纜就更難辦了,特別重,300米一整段,沒有機械,純憑人手拉肩扛,幾乎一米要一個人,三百個人,行動要統一。上山的石階一米寬,坡陡路彎,稍不注意兩邊就是萬丈深淵,這個任務簡直難於上青天。”

  就在這一籌莫展之際,華陰當地政府、華山管委會、華陰電力局、四一五團部隊,四方會談,找到了解決辦法。

  1994年5月,那是一個星期六,渭南供電局工程處負責,電纜班、線路班齊出動,將電纜運至山澗,同時沿途扎點保障後勤。

  部隊出兵四個營,千余人,沿著智取華山路,寸寸向上攀登!嘹亮的號子響徹山谷,軍人的身影讓人動容!

  翻越青龍背,他們左手抓鐵鏈,右肩扛電纜,腳蹬石臺階,胸貼岩石面。步步艱難,汗濕軍衣。

  累了,一首軍歌就唱回了士氣;

  餓了,啃著鹹菜幹饃也笑語盈盈;

  夜晚來臨,席地而躺,披著薄衣。

  你們可能無法想像,千余軍人,綿延公里半、道路溝兩邊、躺臥亂石灘、鼾聲震天響的場面。就是這些天不怕地不怕的人民子弟兵和電力鐵軍,鏖戰三天,將電纜送上了華山頂峰,詮釋了“特別負責任、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奉獻”的精神。這是華山光明的火種!這是電力人智慧的堅持!這是中國偉大的“軍魂”!

  一條電纜線  約定頂峰超時空

  時間來到2002年3月,説起這一天,國網華陰供電公司的老員工們都為之振奮。

光明·印記——陜西電力文化遺産系列宣傳活動(五)| 渭南公司:點亮,華山之巔!_fororder_圖片3

運電纜的“長蛇”通過華山門

  馮旭紅,華陰市供電公司城區供電所所長:“一生沒吃過的苦,那一天都吃了。我們公司108大將,加上農電股160個農電工,所有男女齊上陣!”

  扛著銅電纜,走著十八盤。Z字形的路彎拐硬急,電纜粗壯不能靈活搬運,260余人齊心協力,要走得一起走,要歇得一起放。還有後勤組送水擦汗,安全組協調指揮,大家一路向上,將電纜送至青柯坪。

光明·印記——陜西電力文化遺産系列宣傳活動(五)| 渭南公司:點亮,華山之巔!_fororder_圖片4

職工協力運送電纜

  戴艷麗,原華陰電力局財務科科長:“當時我29歲,那一天參與的人都不會忘,一大早集合動員,説注意事項,然後大家出發,我們還有後勤、啦啦隊,給他們打氣加油,在旁邊叮囑他們注意腳下,注意安全。真的是人多力量大,本來計劃五點完工,結果三點我們就把電纜運上去了!”

  這電纜就是為了替換1986年的架空線。山中樹多草長,滾石雷雨,時間長了,架空線積累諸多隱患,加上景區本身電纜為宜,這一次換電纜,一箭雙雕,既保障了安全又保證了美觀。同時,也彌補了1986年人力技術不足的遺憾,像完成了一個超時空的約定。

光明·印記——陜西電力文化遺産系列宣傳活動(五)| 渭南公司:點亮,華山之巔!_fororder_圖片5

電力員工檢查索道用電安全

  如今的華山,白天東西索道,遊人如織;夜晚璀璨靚麗,如同明珠。北峰開了咖啡店,西峰有了小客棧。“電”在這兒,不是個稀奇事兒,就像空氣、水,一伸手就有。我們享受著電帶給我們的溫暖、光明和便利,卻很少會想,這背後的故事和艱辛。

  每到節假日,旅遊高峰期,你也許會看到穿“電網藍”“紅馬甲”的電力員工在排查線路設備、巡視消除隱患、保障景區用電安全。大鵬之動非一羽之輕,騏驥之速非一足之功,正是這一代一代的電網人,前赴後繼,默默奉獻,攻堅克難、敢為人先,這精神如月之升、如日之恒,點亮了華山,點亮了時代!(文 蘇永傑  常徵  孫婧一  張爭微 圖片來源 國網渭南供電公司)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