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能源革命的進程下,氫能作為能源領域新質生産力的典型代表,發展勢頭已不可阻擋。”2024第二屆西部氫能博覽會開幕式上,中國氫能聯盟副秘書長丁奉這樣説道。
在全球低碳化發展的共識下,尋求綠色、低碳發展是未來全球主要經濟體的必然選擇。早在上世紀70年代,“氫經濟”的概念便被首次提出,並認為未來氫氣能夠取代石油成為支撐全球交通的主要能源。
氫動力大巴
2022年3月,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佈《氫能産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將氫能定位為了戰略性新興産業的重點方向,並提出到2030年,形成較為完備的氫能産業技術創新體系、清潔能源制氫及供應體系,有力支撐碳達峰目標實現。
氫能,正在全球掀起一場廣泛且深刻的能源革命浪潮。
未來已來 機遇與挑戰並存
榆林是陜西能源大市,更是中國主要能源供應地之一。僅煤炭探明儲量就達1500億噸,佔全國煤炭儲量的1/5。2023年榆林實現地區生産總值7091.44億元,成為中西部首個邁入七千億大關的非省會城市。
榆林市夜景
2020年第75屆聯合國大會上,我國宣佈了到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達到峰值,到2060年實現碳中和的“雙碳”目標。這也奠定了未來我國走低碳綠色發展之路的總基調。
與眾多資源型城市一樣,榆林因煤而興,在“雙碳”目標的大背景下,也面臨著轉型求變的壓力。
然而,轉型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十四五”規劃中,榆林主動砍掉了45個總投資7000多億元的“兩高一資”項目,這對榆林工業帶來的“陣痛”可想而知。
開弓沒有回頭箭。轉型決心已下,可怎麼轉?往哪轉?發展氫能及相關産業似乎為這個問題提供了不錯的答案。
從工業體系來看,榆林具有完備的煤炭、油氣、電力、化工等工業基礎,這為氫能的發展提供了豐富的化石制氫資源。
公開數據統計,榆林氫氣總供應潛力約60萬噸/年。其中,蘭炭荒煤氣提氫約45萬噸/年,煤化工副産氫約9萬噸/年,煉廠副産氫約1萬噸/年,輕烴裂解副産氫約5萬噸/年,未來總供應潛力可達100萬噸/年以上。
氫能重卡
與之相對應,榆林市氫能資源應用場景同樣十分廣闊。每年300萬噸到400萬噸氫氣在煤化工體系運轉,2萬輛短倒重卡在榆林境內運行。榆林推進氫能産業“制-儲-運-加-用”一體化發展條件得天獨厚。
然而,氫能産業的發展仍是一條需要不斷摸索向前的路。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氣候政策研究室主任李繼峰指出:“我國氫能産業鏈體系尚不完備,綠氫制氫和用氫場景的技術經濟性較差,可再生能源制氫的成本高,導致綠氫産業鏈整體成本居高不下。”
從政策頂層設計,到基礎設施完善,再到標準化體系搭建、産業鏈重塑。發展氫能産業這條路上充滿了機遇,也處處存在著挑戰。
立足當下 榆林發展氫能勢在必得
2022年,陜西省發改委出臺《陜西省“十四五”氫能産業發展規劃》,為未來幾年陜西省氫能産業的發展提出了具體的要求。
2024年8月15日,榆林市制定出臺《榆林市打造氫能産業示範區若干政策》,將氫能産業列為全市10條重點産業鏈之一,每年拿出3億元支持氫能産業發展。可謂是誠意滿滿。
2022年12月31日,陜西氫能産業發展有限公司掛牌成立,致力於打造千億級氫能産業集群。推動榆林能源化工産業綠色低碳轉型,預計將於2030年實現每年500萬噸氫能供給和産值1000億元的目標。
截至2024年8月,總投資5億元的華秦氫能産業園一期項目已建成試運行;總投資達20億元的府谷淩沁10萬噸/年綠電制氫合成氨項目正在進行場平。
一個個項目的落地,都是實打實的投入。
在榆林召開的第二屆西部氫能博覽會上,更是將氫能産業標準化政策解讀、氫能技術創新與應用展覽等氫能産業發展的關鍵要素納入議程。
2024第二屆西部氫能博覽會開幕式 攝影 裴伊昕
陜西省也向外界宣佈自9月1日起對安裝ETC的氫能車輛全額免除高速公路通行費3年,並對高速公路上建設的日加氫能力500公斤以上的固定加氫站進行補貼。這為氫能在交通運輸領域的運用再一次提供了政策激勵。
面向未來,榆林將主動融入“榆林——延安——西安”和“西安——渭南——韓城”兩條城際氫能廊道,將氫能産業打造為引領傳統能化産業升級、推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的新引擎。
在氫能産業的賽道上,榆林已經成為了躬身入局的先行者。未來,榆林能否用實際成果交出一份綠色低碳轉型的“榆林答卷”,還需拭目以待。(文/裴伊昕 圖/榆林市委宣傳部)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