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紀念中國和意大利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20週年和馬可·波羅逝世700週年,由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紫荊文化集團指導,中國對外文化集團有限公司、意大利意中交流協會、西安曲江富陶國際博物館和富平鼎州窯研究院共同舉辦的從羅馬到長安——重走“馬可波羅”絲綢之路“陶瓷尋根”之旅。9月21日到23日,在陜西富平“鼎州窯”古陶土原料基地舉行。
非物質文化遺産富平老鼓歡迎維娜陶瓷尋根之旅
9月21日10點,隨著一陣威武雄壯的富平老鼓,來自意大利的75歲徒步旅行家、探險家、“古絲綢之路”學者維娜女士,和24位來自富平大王村的大媽們一起徒步穿越2024米山路,開啟了她絲路中國行陜西站的第一段旅程。以“24名中意大媽共走2024米”的故事,寓意中意友誼在2024年這個特殊的時間和時空節點,進入新的歷程。
維娜和24位富平大媽共走古陶瓷製作之路
2022年4月26日,攜帶一個背包、手持兩根登山杖的維娜女士從馬可·波羅的故鄉威尼斯出發,開啟了總里程2.2萬公里的絲路徒步旅途。8月29日上午,在經過長達兩年零四個月,穿越歐亞14個國家的長途跋涉,維娜女士終於徒步跨越新疆伊爾克什坦口岸抵達中國。
據悉,從羅馬到長安——重走“馬可波羅”絲綢之路“陶瓷尋根”之旅活動舉辦期間,維娜女士除過和24位富平大媽一塊徒步穿越千年以前的古陶瓷製作之路,還和隨行的中外嘉賓一起到富平曹村鎮澇池村的柿子園子裏,體驗柿子採摘、品嘗農家小吃,參觀鼎州古窯遺址和意大利現代陶瓷博物館。
維娜在了解富平特産大尖柿的生長情況
富平坐攆村的88歲老農民伕婦,作為東道主還給維娜贈送了當地畫家仇建莊創作的“柿柿如意”的國畫作品,祝願維娜中國行的旅程“事事如意”,祝願中國意大利的民間交往活動“事事如意”。
88歲的農村夫婦給維娜贈送國畫“柿柿如意”
主辦方為維娜女士舉辦了具有富平特色的歡迎晚會,邀請非物質文化遺産富平阿宮腔的演職人員,為遠道而來的意大利徒步旅行家奉上了一場精彩紛呈的戲曲盛宴。
9月22日上午,心懷對中國革命英雄的崇高敬意,維娜女士特意前往瞻仰了當地革命英雄的陵墓,並敬獻了花圈,以表達對英雄的敬仰。
9月23日中午,在鼎州窯博物館展廳,維娜女士和意大利意中交流協會會長朱裕華還就廣大網民關心的問題,在線接受了中外媒體的採訪直播。
為了更好地宣傳維娜絲路中國行陜西“陶瓷尋根”之旅,吸引更多中國青年人的關注、用年輕人的視角來解讀“維娜絲路中國行”活動的偉大現實意義,活動的主辦方特別邀請西安外國語大學五位在校傳媒碩士研究生作為主播手,並在抖音、視頻號、小紅書、微博和B站等新媒體平臺,特別策劃開通了“維娜在陜西(重走絲綢之路)”“維娜東遊記”“維娜絲路行”“愛徒步的維娜”“維娜去哪兒”等多個新媒體賬號,聯合當地文化賬號“老窯工”和“菩提樹”進行多場在線直播,觀看轉播人數超過數十萬人次。
數千年前,中國的先民們在富平北部山區挖取陶土為原料,製作生活用具、鑄造青銅器、燒制瓷器,從維娜徒步的這段“陶瓷之路”開始,通過偉大的絲綢之路,從富平到長安,從長安到羅馬,開啟了偉大China——中國陶瓷絲綢之路。
800年前,馬可·波羅沿著黃河,從北京進入陜西,尋找中國文化的歷史脈絡。今天,維娜女士從馬可·波羅的家鄉——威尼斯出發,穿越歐亞大陸,徒步來到中國、來到陜西富平,探尋“馬可波羅”之路的“陶瓷旅程”。
鼎州窯研究院院長徐都鋒向維娜介紹意大利現代陶瓷館
秋高氣爽的9月,行走在鼎州窯原料産區北山之上,“脈絡”般的五色泥土盡收眼底,75歲的維娜女士神采奕奕、興致勃勃,一邊徒步穿越、一邊比畫講解,分享她行走絲綢之路的獨特體驗和人生感悟。
維娜分享她徒步走絲綢之路的心得體會
維娜説,她這次絲路中國行陜西站的“陶瓷尋根”之旅最大的意外之喜,就是看到了許多馬可·波羅當年看到的精美陶瓷,也看到許多馬可·波羅沒有看到的東西。
據意大利意中交流協會會長朱裕華和絲路古陶瓷收藏家徐都鋒介紹,維娜女士這次活動期間看到的部分古陶瓷,明年將捐獻到意大利維娜絲路行博物館。
維娜參觀鼎州窯博物館(2)7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會見意大利總理梅洛尼時指出,中國和意大利分處古絲綢之路兩端,兩國歷史悠久的友好交往曾為東西方文明交流互鑒和人類社會發展進步作出重要貢獻。“維娜絲路中國行”系列活動,是當前和明年中國意大利開展民間友好和公共外交活動的重要內容,對於擴大中意兩國人文交流、友好合作具有重要意義。
據意大利意中交流協會會長朱裕華介紹,維娜此次絲路中國行是從新疆開始,維娜將展開她為期一年零三個月的文化中國行。她希望自己能在明年內,沿著馬可·波羅的足跡,繼續在中國新疆、甘肅、陜西、福建、廣州、北京等17個省市的30余座城市徒步旅行,並最終在紀念馬可·波羅進入中國750週年之際抵達北京。
陜西資深記者李建寧評價説,維娜女士追尋馬可·波羅的足跡,來到陜西富平,重走絲綢之路、行走“陶瓷尋根”之旅,播撒中意文化交流的種子,展示了絲綢之路的歷史魅力,傳遞了“一帶一路”倡議下各國加強合作共同發展的美好願景。中國和意大利的旅行家藝術家,通過絲綢之路穿越古今,架起了東西方交流的橋梁,對於賡續中意、中歐傳統友誼,拉近人民間的感情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圖/陳鳳珍 段軍 時建平 張忠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