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楊唐代糧倉遺址(資料照片)。 受訪者供圖
11月11日,記者從省文物局獲悉:大白楊唐代糧倉遺址考古新發現11座糧倉,為證實太倉的相關情況提供了重要實物資料。
大白楊唐代糧倉遺址位於西安市蓮湖區原大白楊村,地處龍首原高地之上、唐長安城北禁苑之內、漢長安城東南。2012年,此地未央區住保大廈項目建設時發現糧倉遺跡,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漢長安城工作隊與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院進行了搶救性發掘,清理糧倉10座,推斷周邊至少存在3排24座糧倉。發掘者根據以往文獻記載、出土遺物及地形地貌關係等,判斷此處為唐朝太倉所在地。2023年,陜西省考古研究院對梨園路以南、天朗大興郡蔚藍君城以北、大白楊路以西、大興家苑以東區域進行考古,共清理漢代墓葬80座、溝1條,唐代糧倉11座,明清井2座。
唐代糧倉為本次發掘最重要的發現,南北成排、東西成列。糧倉上部已被破壞,形制不詳,現存部分開口平面均呈圓形,倉壁呈斜坡狀,整體為口大底小的缸形;下部壁面垮塌,原始壁面殘留較少,部分糧倉壁面存在烘烤現象,壁面及底部發現大片黑灰色土及白灰色土,應為木板腐朽而成的板灰。糧倉內未見明顯糧食殘留。通過對底部遺存進行植硅體分析,發現底部大多殘存有植硅體,主要種類有水稻扇形、蘆葦扇形、垂直排列啞鈴型和並排啞鈴型,説明可能存儲過水稻或者粟黍。
據悉,唐朝的糧倉主要有正倉、太倉、轉運倉、軍倉、常平倉和義倉,其中太倉是都城儲糧的大倉,向長安城百萬人口供應糧食。本次發掘的糧倉與2012年發現的糧倉同為唐代,位於其東350米處,糧倉形制相同、修築方式相近,因此兩者應在同一遺址範圍內,性質上同屬唐朝太倉遺址。大白楊唐代糧倉遺址處於龍首原之首400米等高線之上,地勢較周邊高且平坦,方便排水,是墓葬埋藏及糧食儲存的理想區域。(陜西日報記者 趙茁軼 張琪悅)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