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記者從省生態環境廳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獲悉,我省持續加大推進核與輻射安全監管體系和監管能力現代化建設,核技術利用單位輻射安全許可證持證率、放射廢物(廢源)收貯率實現雙百分,放射源實現全過程監管,射線裝置安全受控,全省未發生較大及以上輻射事故,一般輻射事故發生率保持歷史最低水準,公眾健康和環境安全得到了有效保障。
“十四五”以來,我省核技術利用、電磁輻射設施設備應用發展迅速。截至目前,全省共有核技術利用單位3316家,在用密封放射源3620枚,射線裝置8628台,核技術利用單位數量較“十三五”末期增加71%,在用放射源數量增加11%,射線裝置數量增加79%。全省現有110千伏及以上變電站907座,線路長度64874千米;廣播電臺、差轉臺等電磁輻射設備368台(套),氣象和民航雷達24台(套),行動電話基站數超過43.2萬個。
為築牢輻射安全防線,省生態環境廳紮實開展核與輻射安全隱患排查,組織開展為期30天的全省放射源安全隱患排查專項行動,實現省內237家涉源單位及來陜作業的28家涉源單位監督檢查全覆蓋。組織開展全省工業探傷、核儀器儀錶使用、伴生放射性礦開發利用以及放射性物品運輸等專項監督檢查,指導幫扶企業立行立改。嚴肅查處某探傷檢測公司非法租借伽馬射線移動探傷機,雇傭無資質無上崗證的操作人員,異地違規從事探傷作業的嚴重違法行為,依法吊銷了該企業的輻射安全許可證,堅持嚴重違法行為“零容忍”。
為提升輻射環境監測能力,省生態環境廳持續加大國控、省控輻射環境監測網絡建設,構建全省輻射環境品質監測、重點核設施周圍輻射環境監督性監測和核與輻射應急監測“三張網”,逐步實現全省輻射環境自動站點雙備份、人工監測點位全覆蓋、監測時段全覆蓋。落實輻射環境監測數據品質例行檢查和實時核查機制,強化市(區)生態環境部門對省控網輻射環境監測數據的品質審核,做到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處置,監測數據的時效性、準確性和可靠性穩步提升。2023年,我省12座國控輻射環境空氣自動監測站數據獲取率為99.9%,排名全國第三。
省生態環境廳輻射源安全監管處(核安全監管處)處長汪源表示,下一步,省生態環境廳將進一步強化核與輻射安全監管體系建設,紮實開展“十四五”核與輻射安全規劃實施情況評估,不斷深化省級核安全工作協調機制,強化部門聯動,發揮統籌作用,持續強化專業人才儲備,常態化開展分級分類、全員覆蓋的業務培訓,打造專業過硬、能力突出、堪當大任的核與輻射安全監管隊伍。
此外,省生態環境廳將強化輻射安全風險評估和隱患排查整治,常態化開展市級輻射事故應急演練“盲演”,以演促訓,逐步提升核與輻射應急專業化、實戰化水準。壓實企業輻射安全主體責任,以有效監管促進行業自律自治。持續推進核安全文化建設,引導從業人員形成良好的安全意識和行為規範。加強核與輻射信息公開、科普宣傳和公眾參與,做好公眾溝通和輿情應對,推動核與輻射安全事業行穩致遠。 (各界導報首席記者 李榮)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