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作為一個農業大省,特色産業在縣域經濟發展中起著重要角色,每年産值持續上升。以大荔冬棗為例,2024年僅一産産值接近百億,同時帶動鋼材、大棚膜、餐飲、零工市場、仲介服務等多個産業共同發展。目前已初步形成全産業化市場鏈條,也吸引了大批青年人才回鄉創業,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活力。
陜西省政協委員、大荔縣紅棗産業發展中心副主任周愛英參加2025年陜西“兩會”受訪者供圖
此次陜西“兩會”上,陜西省政協委員、大荔縣紅棗産業發展中心副主任周愛英建議:做強縣域特色産業,助力鄉村振興發展。
周愛英介紹,過去一年,她走訪調研了大荔縣冬棗産區,以及渭南周邊地區,在調研中她發現,近年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的財政政策,支持鄉村振興發展,但資金主要應用於規模較大的園區。産出率與投入比例較低。帶動效果不強。而新型經營主體,如家庭農場作為企業,發展具有規劃,注重品質,有自己的品牌,能帶動當地産業持續發展。
因此她建議:“重點支持發展具有一定規模和特色的家庭農場。在農場的種植和管理中引入現代農業科技,如智慧農業設備、無人機等技術,提高農業生産效率和品質,同時推廣生態農業種植理念和技術,確保農産品安全、健康、環保,提高特色農産品的市場競爭力,為産業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此外,各地方政府結合當地特色産業發展需要,加強與高校、科研機構的深度合作,引進高水準農業科技人才,提高特色産業的科技含量,特別是二三産業的開發與推廣。同時持續加強當地農業多方面人才培養,特別是電商、品牌宣傳、産品加工等方面人才。立足當地特色産業,點對點全産業鏈服務有發展前景的企業或種植農場,培養本地農民掌握智慧農業和生態農業發展新技能,適應現代農業的發展,提高農業生産的科技含量和管理水準。
“隨著全國經濟工作會議的召開,農業政策將更加注重高品質發展,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這意味著農業將更加注重品質、品牌、綠色、可持續等方面的發展。目前需要培育一批有實力、有品牌的農業經營主體,發揮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推動特色産業向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方向發展。加強特色産業的産前、産中、産後各環節的銜接,完善産業鏈條,促進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提高冬棗産業的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周愛英説。(文 吳明玲)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