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賀新春丨長安古法造紙 “造”就千年“紙”間傳奇
2025-01-27 10:24:38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張雨晨責編:高崗

視頻製作 惠宇

  國際在線陜西報道(記者 張雨晨):在西安市長安區臺溝村,有一處寫著“紙寶”的牌匾格外引人注目。這便是長安區文化館在此設立的北張村楮皮紙抄制技藝傳習所,裏面藏著承載中國千年文化的“活化石”。

  推開傳習所大門,只見楮皮紙製作技藝傳承人馬松勝正站在一方池水前,雙手熟練地拿起方形竹簾浸入池中,反復前後移動多次後輕輕提起,簾上便出現了一層濕潤的紙漿附著物,倒扣竹簾,再小心揭開,一沓濕漉漉的“紙”在陽光照耀下閃閃發亮。

  馬松勝介紹,眼下他所操作的,正是楮皮紙製作技藝步驟中的“抄撈”。

非遺賀新春丨長安古法造紙 “造”就千年“紙”間傳奇

楮皮紙製作技藝傳承人馬松勝正在“抄撈” 攝影 惠宇

  “看著簡單,實則複雜。三五天的工夫都不一定有成果。”馬松勝笑著説,薄如蟬翼、薄而堅韌,一張“合格”的楮皮紙製作起來並非容易。

  北張村坐落在秦嶺山下、灃河岸邊,自古以來依靠楮樹資源,流傳古法造紙技藝,歷史可追溯至西漢。北張村傳統楮皮紙生産需要歷經採料、蒸煮、切碎、搗漿、打飛、抄撈、去水、分紙、烘曬、成捆等數十道工序,其中最難的便為“抄撈”,它考驗著一個人的速度、細緻與專注,更是一場對毅力的磨礪。

  對於“抄撈”,馬松勝回憶道,能將這一步驟練成,離不開勤奮刻苦地反復練習。

  “長期弓背彎腰,手時刻浸泡水中,身體多少都會覺得不舒服,但是這就是對我們的考驗。咬咬牙堅持每天練習,大半年時間就成了。後來我造的紙數量多品質好,當時在村裏也算是有一定口碑了。”馬松勝説,在他的記憶中,北張村曾經家家戶戶造紙。自己則是“子承父業”,初中畢業後,便全心投入楮皮紙製作技藝的學習。經過30年的潛心研究,他研創了以古法造紙為基礎的造紙新技藝——馬式造紙法,把從祖輩傳承下來的古代造紙術提高到新的境界。

  馬松勝是一位名副其實的手藝人。

非遺賀新春丨長安古法造紙 “造”就千年“紙”間傳奇

  楮皮紙製作技藝傳承人馬松勝接受採訪 攝影 惠宇

  “家有萬貫,不如身有活藝。”馬松勝將父親的教誨牢記在心,努力地將楮皮紙製作技藝學精練湛,毫無保留地將自己掌握和研究的造紙術傳授給了自己的兒子,並告誡他要把這門手藝世代傳承下去。同時,也把這門流傳千年的技藝“領出去”,讓更多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非物質文化感興趣的人知曉楮皮紙製作技藝。

  “歷史文化是城市文化的靈魂,要像愛惜自己的生命一樣保護好城市歷史文化遺産。”2008年,北張村傳統造紙技藝入選國家級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隨著時代的發展,馬松勝也由“手藝人”變成了“守藝人”。

  “現在機器造紙更快更多,對於我們手工造紙而言也有很大衝擊。所以這些年,我也在不斷創新,比如利用楮皮紙製作花紙,以及火燒書法、古燈等文創産品,讓楮皮紙能夠適應時代發展,更好地傳承下去。”馬松勝説道。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