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駝隊”奔馳不息、出口品牌持續“上新”……2024年,陜西民營企業進出口額達1735.7億元,佔全省進出口總額近四成。民營企業成為擴大開放的生力軍。
助力民營企業“出海”,背後有哪些金融力量?陜西持續推進金融高水準對外開放,為民營企業解難題、謀發展。
豐富供給 助力企業加速“出海”
眼下,在烏茲別克斯坦安集延州,中國西部水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西部水泥”)投資的日産6000噸水泥廠已投産9個月,生産的水泥直接用於當地基礎設施建設。
與此同時,中國銀行陜西省分行作為銀團牽頭行為西部水泥辦理的4000萬美元出口信貸項目剛剛落地。這是陜西首筆民營企業出口買方信貸業務。
“企業在海外經營,需要投入大量資金,資金不足可能導致‘走出去’以失敗告終。”中國銀行陜西省分行金融部副總經理劉憲政説,“對於西部水泥在烏茲別克斯坦建廠的融資項目,我們從工廠建設階段就開始考察。”
“出口買方信貸期限長、利率低,我們綜合考慮西部水泥融資需求、項目信息、境外營商環境等,加強和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中國銀行總行及海外分支機構、外資銀行、烏茲別克斯坦金融機構合作,促成這筆信貸業務落地。”劉憲政説。
這是陜西金融機構豐富外貿金融産品供給的縮影。民營企業“走出去”面臨海外環境複雜、跨境融資難度大、匯率波動風險高等問題,只有持續加大金融産品供給,才能加速民營企業“出海”步伐。
2024年,陜西36家銀行、448家分支機構為3011家涉外企業提供跨境人民幣金融服務,企業數同比增長15.99%、銀行機構數同比增長17.89%。其中,陜西與90個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開展跨境人民幣收付502.81億元,佔全省跨境人民幣收付的43.75%。
“一企一策” 提供專屬服務方案
“公司又一筆出口歐洲和東南亞地區的積體電路訂單即將交付。”3月5日,華天科技(西安)有限公司財務總監吳樹濤説,“去年底,我們就簽署了出口專項貸款合同,第二筆貸款資金即將到賬。”
華天科技(西安)有限公司是陜西重點民營企業,主營積體電路高端封裝測試,其中出口業務佔公司收入來源的三分之一。
“我們與該公司的出口信貸業務保持長期穩定,目前已累計發放貸款超30億元。”中國進出口銀行陜西省分行客戶經理鄭強説,“不只為他們發放貸款,我們還圍繞該企業産業鏈上下游企業,同時審批投放信貸資金,支持積體電路産業鏈穩定發展。”
面對複雜多樣的市場、法律、資金風險,我省多家金融機構為外貿企業制定了“一企一策”,提供覆蓋項目各環節的結算、交易、融資等專屬綜合金融服務方案。
“今年以來,銀行通過篩選陜西省製造業單項冠軍、專精特新‘小巨人’和34條重點産業鏈企業外貿主體,建立重點客戶服務清單,配備專屬金融顧問,加大對‘外貿+’領域的支持力度。”中國進出口銀行陜西省分行行長助理王奇介紹,“為了重點支持民營小微外貿企業,我們即將上線‘外貿通’平臺,實現企業信用評價、授信核定、貸款審批等主要信貸業務全流程線上辦理。”
目前,陜西民營外貿企業金融服務“多點開花”。聚焦民營外貿企業“輕資産”“結算頻”等特點,金融機構創新推廣“跨境快貸”“運費貸”等特色融資産品;為加強匯率避險,多家金融機構持續優化窗口指導服務,為企業提供涵蓋國別風險管理、國際貿易規則、法律訴訟等服務。
政策賦能 撬動更多信貸資金
出口信貸規模是保障民營企業“走出去”的關鍵。日前,省商務廳、省財政廳與中國銀行陜西省分行聯合設立風險補償金項目,目前已累計投入4000萬元,用於中小外貿企業不良貸款本金餘額30%至40%的風險補償,有效增強銀行機構外部風險緩釋,撬動更多信貸資金助力外貿企業發展。
近年來,陜西多措並舉加大對外貿企業的支持力度。2024年,全省加快跨境人民幣示範網點建設,網點數量擴大至33家;創新“跨境人民幣+信保”激勵信保投保企業開展跨境人民幣業務。
日前,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陜西監管局印發進一步支持陜西建設內陸改革開放高地的實施意見,從增加對各類外向型經營主體信貸供給、創新推廣特色融資産品等方面進一步指導全省銀行保險機構滿足外貿中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加大對共建“一帶一路”和高水準對外開放的金融支持力度。
“今年,我們將進一步加強監管引領,加大對民營外貿企業金融的支持力度,擴大出口信用保險承保規模和覆蓋面,在授信、放款、還款等方面持續提升金融服務,優化跨境貿易結算,創新金融産品,幫助企業提升匯率風險管理水準,以‘一攬子’金融措施助力全省民營企業‘出海’。”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陜西監管局相關負責人説。
三秦都市報記者 孫丹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