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里秦川塵土飛揚,三千萬老陜齊吼秦腔!”這聲跨越千年的吶喊,如今在渭南的城垣巷陌間再度激蕩。
3月15日,一部以我市為取景地、以秦腔為藝術靈魂的電影《誰是大英雄》登陸全國院線。當銀幕上的關公揮刀斬斷浮華,當蒲城縣老戲臺的斑駁磚瓦與富平縣溫泉河的粼粼波光交織成戲,這部由渭南市委宣傳部聯合攝製的電影已不僅是一部電影——它是一次對傳統戲曲的深情凝視,更是一曲文化自信的鏗鏘宣言。
光影渭南:黃土地上的文化磁場
“快看,那是咱劇團的舞臺!”銀幕亮起的瞬間,渭南觀眾在影院裏開啟“尋寶模式”。日晷廣場的青銅刻度折射時光流轉,唐橋陵石像群靜述歷史滄桑,崇壽寺塔與富昌大橋碰撞出古今交響——這些鑲嵌在電影裏的故土地標,正構建著獨特的文化磁場。
“戲在景中,景在戲裏,這裡是天然的攝影棚。”電影《誰是大英雄》發行總負責人石磊感慨,“以情懷為舟、匠心為楫,做電影終究要回到赤子之心的原點。”
這部影片將秦腔化作命運圖騰,讓關公精神躍齣戲曲程式,在銀幕上完成傳統文化與當代價值的深層對話。作為曾發行過電影《柳青》《九妹》《鄉土》等影片的資深發行人,石磊説:“身為土生土長的渭南人,我希望把這部電影推向更廣闊的市場,把家鄉文化用影視化的方式傳播出去,也期待帶著更多更精彩的故事回家。”
其實,這些年渭南確實成了影視劇的熱門取景地。《白鹿原》的麥浪,《百鳥朝鳳》的嗩吶,《孫子從美國來》的皮影,《歲歲年年柿柿紅》的秋色,都在此找到最本真的表達。
從司馬遷祠的千年柏影到高新區的科技流線,從潼關古城的旌旗獵獵到詩經合陽的溫婉動人,從灼灼桃林到市集煙火,這片土地正以“活態博物館”的姿態,將黃河沖刷的歷史年輪、華山挺立的文明筋骨,化作新的鏡頭語言和靈感源泉,書寫新的光影振興圖景。
秦腔新聲:傳統戲曲的破圈密碼
正如劇中主人公孫樹清在戲臺上扮演關公、最終人神合一在現實中守護正義,銀幕外的渭南秦腔劇團正以“守正創新”為筆,用一場場巡演、一部部新劇,打響文化保衛戰,將秦腔的“魂”注入時代脈搏。
內容煥新,主題創作緊扣時代脈搏。渭南秦腔劇團積極融入全市發展大局,深挖地域文化資源,持續加強重大題材文藝作品的組織生産,著力打造具有城市特色的文化IP。復排的《遊龜山》等傳統劇目入選中國戲曲像音像工程,創排《家園》《根據地》等現代戲,獲得國內外多項大獎和“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以傳統藝術形式講好渭南故事。在馬來西亞文化交流演出中,首次以秦腔形式向海外推介渭南“華夏之根”文化名片。2025年計劃復排新編秦腔歷史題材劇目《王鼎》,通過傳統戲曲形式再現民族精神,並推出“城市版”“農村版”多版本劇目,滿足不同觀眾需求。
技術賦能,傳統藝術煥發新活力。開闢新賽道,引入現代舞美技術、開通抖音直播、搭建社交媒體矩陣,正為老劇種注入新活力。《根據地》全國巡演跨越6省10市,吸引2萬餘名觀眾,線上直播觀看量超10萬人次,巡演時重點對渭南文化和旅遊進行推介,這是文旅融合的創新舉措。通過抖音、快手、劇團官方微信公眾號等1600余場直播,吸引5000余萬人次雲端賞戲。探索構建“直播+文旅”融合模式,今年一月首家推出抖音戲曲短視頻,培育新生代戲迷,讓秦腔從“老戲骨”的獨唱變為全民參與的合唱。
戲韻綿長:從一元劇場到文化長征
清晨六點的縣城廣場,送戲下鄉的流動舞臺車已搭起戲臺。“一元劇場”文化品牌創立18年來,演出足跡遍及9省,年均開展惠民演出超120場,線上、線下惠及戲迷觀眾1500多萬人次,打通了藝術惠民的“最後一公里”。今年起推行“訂單式服務”,組建流動演出小分隊,計劃開展縣際交流演出20場,新時代文明實踐之“秦腔唱起來”全市巡演40場。
如今在渭南,秦腔正形成立體傳承鏈:電影造勢擴大傳播半徑、文旅融合延長産業鏈條、校園育苗夯實群眾基礎、數字技術構建保護屏障。這種“秦腔+”模式,不是簡單的形式嫁接,而是讓千年文化基因在時代土壤中不斷萌發新芽。
“只有讓觀眾看得懂、聽得進、傳得開,傳統文化才能真正紮根。”渭南市秦腔劇團有限責任公司黨支部書記、經理代九奎説,秦腔作為陜西極具代表性的文化藝術形式,歷經一代代秦腔人的傳承,其藝術魅力不僅未曾衰減,反而愈發成為我們最寶貴的文化遺産和時代潮流。未來將繼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以精品創作為核心,以深化改革為動力,探索更多創新路徑,積極發揮秦腔劇團文明實踐點陣地作用,讓秦腔在渭南唱得更響亮。
當《誰是大英雄》把秦腔搬上全國院線,其意義遠超一部電影票房的成敗。當銀幕暗去,渭南秦腔劇團的板胡依然高亢,孩子們學戲的身影愈發清晰。從《誰是大英雄》出發,傳統文化正在完成一場靜水深流的偉大突圍——這突圍沒有終點,因為文化傳承本就是永不停息的精神長征。(渭南日報記者 郭艷)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