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油菜花海中穿行的高鐵列車。陳喆 攝
三月的漢中,百萬畝油菜花競相綻放,將秦巴大地染成金色海洋。
3月20日,由漢中市政府主辦的“2025年最美油菜花海漢中旅遊文化節”在勉縣定軍山下盛大開幕。今年,中國鐵路西安局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西安鐵路局)與地方政府深度聯動,通過優化高鐵運力、創新服務模式,為遊客打造“快旅慢遊”的賞花新體驗。
高鐵織就“金色走廊” 出行服務再升級
作為連接關中平原與漢中盆地的交通動脈,西成高鐵近期迎來賞花客流高峰。西安鐵路局漢中車務段通過動態調整運力,在西安北至漢中間加開D6877、D5261、D5263、D5265、D5275次等多趟“花海”高鐵,列車途經佛坪、洋縣、城固、寧強等多個油菜花核心觀景區,日均160 趟動車往返,從清晨6時至夜間22時,平均每8分鐘就有一列動車穿梭于秦嶺南麓,實現“公交化”開行。旅客乘坐高鐵從西安出發,最快70分鐘即可抵達漢中,開啟“早出午賞晚歸”的一日遊模式。
為進一步提升旅客出行體驗,漢中火車站聯合客運樞紐站在出站口設置公鐵業務諮詢處,為旅客提供公鐵接駁服務和賞花路線、漢中景區推介;針對今年油菜花節主會場設在勉縣的實際,漢中至勉縣每天開行城際和普速列車共5趟,勉縣火車站提前組織全體客運人員開展服務禮儀培訓,安排專人在出站口為旅客做好旅遊景點、觀光線路的諮詢及出行提示服務,增加人工出站通道,引導遊客順暢出站。同時,西安北站在候車室中心服務台協調地方文旅單位,安排專人提供旅遊諮詢、線路指引及出行提示服務,助力旅客便捷開啟花海暢遊之旅。
“早上從西安出發,中午就能漫步花海,傍晚還能返回西安。”遊客李女士表示,“公交化”高鐵讓賞花之旅變得輕鬆愜意。鐵路部門通過“高鐵+旅遊”模式,將交通出行與旅遊體驗深度融合,不僅為遊客提供“快節奏出行、慢生活體驗”的新型範式,更有效激活了春季文旅消費市場,助力區域經濟高品質發展。
文旅融合新場景 沉浸式體驗全域花海
據悉,本屆旅遊文化節推出“金色花海、漢中有約”文旅惠民舉措。3月10日至4月20日(不含清明假日),漢中轄區內黎坪、張騫紀念館等10家重點景區及文博單位面向所有遊客實行門票半價優惠;龍頭山、楮溪源景區對所有遊客免門票,穿漢服遊覽蔡倫墓祠、靈岩寺博物館同樣可免門票。
為讓旅客快速便捷抵達遊覽目的地,漢中鐵路部門推出“高鐵+普速”“高鐵+公益慢火車”運力接駁模式,沿途經停佛坪、洋縣西、城固北、寧強南、西鄉、勉縣等多個觀賞油菜花的觀花點,提供更多運力支持。積極協調漢中客運樞紐站及旅遊集散中心,開通由漢中火車站發往龍頭山、黎坪、華陽、石門、武侯祠、諸葛古鎮等 24條熱門旅遊景區的直通車;開通漢中客運樞紐站至油菜花節主辦地勉縣往返旅遊專線,暢通出行“最後一公里”,讓遊客輕鬆抵達15條精品觀花線路和39個A級旅遊景區,暢享金色花海盛宴。
鐵路定點幫扶 助力鄉村振興
3月20日,在“2025最美油菜花海漢中旅遊文化節”開幕式上,來自鐵路定點幫扶村楊莊小學的孩子們以一曲《如願》唱響了鄉村振興的動人旋律,中國鐵路文工團為勉縣創作的原創歌曲《花開勉縣》《走近你》和惠民演出更是為活動增添了濃厚的文化氛圍。這一幕,正是西安鐵路局多年來深耕勉縣定點幫扶工作的生動縮影。
作為國鐵集團定點幫扶縣,勉縣近年來依託鐵路幫扶資源,將油菜花海與鄉村振興深度融合,走出了一條“農旅結合、以旅促農”的特色發展之路。2012年開始,西安鐵路局承擔了勉縣4個鎮8個貧困村的定點幫扶任務,通過開展基礎設施建設,産業振興、消費幫扶、鐵路支教等措施,積極向上級爭取幫扶資金1.45億元,實施幫扶項目125個,派駐鐵路支教老師4批10人次……此次油菜花節上,楊莊小學孩子們的精彩演出,正是鐵路教育幫扶成果的集中展現。“鐵路幫扶不僅讓群眾口袋鼓起來,更讓鄉村文化活起來,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持久活力。”漢中車務段派駐勉縣唐家灣村駐村第一書記王軍紅説。
依託鐵路援建的18個産業基地,勉縣逐步形成了以油菜種植為核心,茶葉、食用菌、金絲皇菊等特色農産品為補充的多元産業格局。西安鐵路局通過“鐵路+旅遊+幫扶”模式,引導村民開辦文旅康養、茶葉製作體驗工坊、文創基地等項目。在龍灣觀花點,遊客可登觀景臺俯瞰油菜花田,昔日的貧困村如今成為網紅打卡地。
據統計,2024年鐵路援建的辣椒加工基地收購當地辣椒2.2萬噸,帶動群眾增收4200余萬元;消費幫扶累計銷售勉縣農産品超2億元。如今,穿行于勉縣金色花海中的列車,不僅載來了八方遊客,更承載著43萬勉縣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奏響了“交通強國、鐵路先行”的動人樂章。
三秦都市報記者 張毅偉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