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高峰期取消閉館日 遊客點讚陜歷博新“作息”
2025-04-14 11:04:39來源:陜西日報編輯:吳明玲責編:王菲

  為滿足公眾對文化服務的需求,近日,陜西歷史博物館發佈公告,4月1日至10月31日期間推出系列惠民措施,內容包括取消閉館日、延長開放時間、增加日參觀預約數量等。

  公告顯示:4月1日至10月31日,陜西歷史博物館每日均正常對外開放;陜西歷史博物館本館、秦漢館每日均延時至19時閉館(17時30分停止檢票);陜西歷史博物館本館接待遊客量由1.2萬人次/日增加至1.4萬人次/日;秦漢館接待遊客量2萬人次/日維持不變。

  陜西歷史博物館工作人員介紹,推出惠民措施是為了更好地發揮博物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作用,進一步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不斷優化文化服務和文化産品供給。

  4月10日下午5時,記者在陜西歷史博物館看到,仍有部分遊客在博物館門口排隊。甘肅遊客陳芳語告訴記者:“這次很幸運能夠預約到陜西歷史博物館的門票。第一次在這麼晚的時間走進博物館,我很高興。”

  長期以來,博物館設置閉館日。在閉館日,工作人員可以進行必要的場館和藏品維護、清潔以及展品調整,讓文物在最佳狀態下與觀眾“對話”。如何在有限的空間和條件下更好地滿足公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考驗著博物館工作人員的智慧與創新。陜西歷史博物館通過旺季取消閉館日的措施,緩解了遊客集中涌入的難題,“旺季彈性、淡季調整”的開放模式逐漸形成。

  陜西省社會科學院文學藝術研究所所長、省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劉寧表示:“公共文化服務剛性供給與民眾文化需求彈性發展的矛盾是公共文化服務面臨的一個突出問題。公共文化空間從‘定期閉館維護’轉向‘動態開放’,有助於更好滿足公眾的精神文化需求。”

  陜西歷史博物館推出惠民舉措並非個例,而是博物館行業解決公共文化服務矛盾的縮影。南京中國科舉博物館、殷墟博物館、成都武侯祠博物館、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淮安市博物館等博物館也全年無休,迎接各地遊客。殷墟博物館等文博單位更是推出“夜遊博物館”項目,緩解客流壓力,為遊客提供更多選擇。

  取消閉館日看似簡單,實則考驗博物館的綜合管理能力。全年開放意味著文物在公眾參觀環境中的暴露時間增加。為此,博物館需要通過技術手段強化對文物的實時監測與保護。這對工作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增加了他們的勞動強度。如何在保障公眾遊覽體驗的同時,確保文物安全和工作人員權益,是博物館正在努力解決的重要課題。

  國家文物局2024年7月發佈的《關於做好2024年暑期博物館開放服務工作的通知》明確提出,熱門場館可通過延長開放時間、優化預約機制等措施提升服務能力。陜西歷史博物館這一舉措不僅是對公眾呼聲的積極回應,還是博物館管理模式向精細化、人性化轉型的重要突破。

  劉寧認為,提供更好的文化服務,符合群眾的情感需求、精神需求,有助於釋放文化産品的公共價值。陜西歷史博物館推出系列惠民措施更好服務群眾,讓人們看到博物館不僅是歷史的守護者,還是現代城市文明進步的推動者。(陜西日報記者 趙茁軼)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