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奔跑吧》“跑進”千年古都 成員集體化身“文旅推薦官” 帶領觀眾深度感受西安古韻之美時尚之變
《奔跑吧13》開播發佈會現場,成員展示非遺展品。(西安日報全媒體記者 郝鐘毓 實習生 郝雨辰一 攝)
4月17日,以大“XI’AN”身手 Power Show為主題的浙江衛視綜藝節目《奔跑吧13》開播發佈會在西安舉行,節目組“兄弟團”成員李晨、鄭愷、沙溢、白鹿、周深、范丞丞、宋雨琦、張真源和“奔跑摯友”孟子義現身發佈會現場。
在解讀新一季節目亮點之外,已在西安多個地標連續錄製多日的節目組成員,因對西安古今風貌有了更深的認知,在發佈會現場對這座城市“表白”不斷。用李晨的話説,“我覺得西安從古到今的風采,代表了華夏兒女的文化傳承底蘊。我要呼籲全國的朋友們都來西安打卡,這座城市有意思的地方太多了!”
文化走秀別出心裁
《奔跑吧13》開播發佈會以別出心裁的文化走秀拉開帷幕。發佈會現場,節目組成員分別手持兵馬俑、泥塑、腰鼓、秦腔頭面、嗩吶、木版年畫、馬勺、皮影、花饃等富有陜西歷史文化特色的道具走秀,並介紹這些文化符號背後的故事,讓更多人感受到三秦大地博大精深的文脈流傳。
2015年,《奔跑吧》曾在西安錄製,大唐芙蓉園、西安城墻等景區,通過節目鏡頭,在樂趣滿滿的遊戲互動中帶給全國觀眾無限回味。時隔10年《奔跑吧》再度回到這座城市,多日來,從小雁塔、大明宮等歷史遺跡,到長安雲、長安十二時辰主題街區、長安樂·一帶一路文化藝術中心、西安奧體中心等新地標,都留下了“兄弟團”與“奔跑摯友”的足跡。他們在這座傳統與現代文化交融的“寶藏之城”,用純粹的快樂與青春雙向奔赴,也將把這座城市動人的當代風采、時尚一面,展現給更多觀眾。
腦中還縈繞著10年前在西安城墻上吃肉夾饃畫面的鄭愷感慨,這次來西安,被這座城市的時尚和現代震撼了,“我們去了長安雲等西安新地標,錄完節目還是意猶未盡,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西安科技館,想從頭到尾再參觀一遍——那裏的‘飛魚’讓我們都非常好奇。西安不愧是一座既有歷史傳統又有現代感、科技感的城市。”
而對於同樣在10年前來過西安錄製節目的李晨而言,這次的西安之行,讓他看見了這座城市的飛速發展,“我們落地在全新的機場,去了很多全新的場館,大到城市建設、街道建築,小到熱門打卡地的人性化設置,都讓人非常傾心。”
李晨認為西安是一座非常讓人“漲知識”的城市,“我是北京人,對故宮比較熟悉,當我去了大明宮遺址博物館,才知道大明宮的佔地面積是故宮的4.5倍。在西安錄製的這期節目也會讓大家知道,‘北京時間’其實是從西安發出的。”
李晨説,在巨大的城市變化中,不變的是西安人的熱情,“每次來西安錄製節目,都能感受到大家對我們的鼓勵和支持,再來這裡,我覺得非常親切。”
現場共敘“古城情緣”
李晨和鄭愷印象最深的是西安的變化,其他幾位成員,同樣對來到西安感懷滿滿——他們都有著不同的“古城情緣”。
沙溢在分享自己的“西安故事”時就笑言,這座城市是自己的愛情起點,“我跟胡可老師認識的緣起,就是在西安一起拍劇。那時候,我們住的酒店離西安城墻很近,不拍戲的時候,我們這些組裏的年輕演員,就經常在城墻上騎自行車,晚上在城墻上看西安的夜景,很美。所以現在,每次回西安感覺都很特別,空氣裏都是甜的,有愛情的味道。”
而對於白鹿,長安和自己的多部作品都互有映襯,“我對西安一直有一種特別的情感,一直想來西安,而且我特別喜歡吃麵食,所以這次來到西安之後,就一直在念叨説我要吃biangbiang面,包括肉夾饃,在西安吃的味道跟在別的城市都不一樣的,真的很好吃。”
在周深的講述中,此次來到西安,猶如在某個時空跟自己又重新相擁了一次,“因為當年我送給自己的成人禮,就是來西安,然後我去爬了華山,想挑戰一下自己。所以再次來到西安,覺得心情很激動。”
探尋一座“寶藏之城”
騎著自行車去西安小巷裏找美味油潑面的鄭愷;鍾情“油潑辣子配一切”的周深;享受在西安麵食中“暈碳”的范丞丞;從西安小串饞到水盆羊肉的張真源;在西安天天都吃油潑面,還猛刷軟體看博主推薦西安美食的孟子義……
在《奔跑吧13》開播發佈會上,“舌尖上的西安”也成為了眾人討論的焦點。包括肉夾饃、油潑面、水盆羊肉、涼皮、菠菜面等“西安碳水”,讓眾人討論的熱火朝天、食指大動。在分享美食的同時,眾人還跟觀眾分享了很多“西安美食享用秘籍”。
當《奔跑吧》與奔跑的西安相遇,在新一季節目開播之際,節目組成員情不自禁化身“西安文旅推薦官”,邀請更多人通過節目感受西安、身臨實地走進西安。
“西安這座城市非常有‘穿越感’,當我在節目裏穿上傳統服飾走入這座城市,感覺就像回到了盛唐,也突然想對那時的歷史文化有更深的了解。”宋雨琦説。
“我帶孩子去過全國很多科技館,這次到的西安科技館應該算數一數二的,真的特別棒。”沙溢説。
李晨認為,就如節目中,大家從大雁塔、小雁塔、古城墻,奔跑到全新的體育館、機場、劇場一樣,“來到西安,就如來到一座奔跑的城市,就像走進了時間長廊,在歷史和現代的交織當中進行暢遊,我認為是一種非常好的文化體驗!”(西安日報全媒體記者 孫歡 張靜)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