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在漢中市南鄭區新集鎮岳嶺村,飛馳的列車駛過油菜花海。
一色菜花十里黃,好風斜日送微香。
春風拂過漢中的山野,漢江兩岸百萬畝油菜花競相綻放,金黃的花海與青山碧水、黛瓦白墻相映成趣。各地遊客紛至遝來,奔赴這場“春日限定”。
今年是漢中第16年舉辦最美油菜花海漢中旅遊文化節。最美油菜花海成為漢中文旅産業第一IP,更成為一座城既要生態“顏值”又要産業價值的生動實踐。
花海引來人海
今年清明假期,漢中市憑藉“花海奇旅”刷屏文旅熱榜,入選同程旅行平臺全國賞花目的地榜單。“漢家故里、油菜花海”之旅成功入選“花期鄉遇”全國鄉村旅遊精品線路。
4月8日,在漢中市南鄭區新集鎮岳嶺村觀花點,一眾攝影愛好者架好相機,等待列車飛速駛過油菜花海時按下快門。
“今年是我們第3年來漢中拍油菜花海,這裡的景色堪稱一絕。高鐵從遠處駛入油菜花海,仿佛是‘開往春天的列車’。”來自西安的攝影愛好者陳亦博説。
春風裏,來自全國各地的2500名跑者迎著茱萸花海,用腳步體驗“靜美佛坪”的美麗;鎮巴縣在黎壩鎮推出全國春季“村晚”首演實景劇《風起巴山》;“走馬觀花”馬術耐力賽在茶鄉西鄉縣激情開賽……一項項精彩紛呈的文旅體活動,吸引了各地遊客來漢中參賽、觀賽、賞景,激發了鄉村休閒遊、田園山水遊、茶園觀光遊、溫泉康養遊和農特産品市場活力,助力漢中市形成全域聯動的“賞花經濟”網絡。
今年,漢中市不僅打造了15條精品觀花旅遊線路和32個精品觀花點,還推出跟著民歌遊漢中、花海馬拉松、直升機飛“閱”花海、漢服嘉年華等56項系列活動,通過“賞花+文化”“賞花+體育”“賞花+潮玩”等模式,將單一的賞花場景升級為複合型文旅體驗,掀起春季文旅消費熱潮。
一季度,漢中市接待遊客、旅遊收入同比分別增長5.8%、11.2%。
良種成為招牌
“賞花經濟”始於花。油菜花不僅是春日田野中的一道風景線,還是農業經濟中的“金種子”。
種子是農業的“晶片”。漢中市是長江上游冬油菜的優勢種植區域,油菜制種水準全國領先。長期以來,漢中市農業科技工作者在油菜制種上下苦功,取得了諸多突破性成果,登記(審定)24個漢油系列雜交油菜品種。其中,高産高油高抗油菜新品種“邡油777”位列2024年全國糧油生産主導品種(油菜)之首,被15個省市推廣應用。
眼下正值油菜田間育種的關鍵時期。漢中市農業技術推廣與培訓中心油菜研究室主任諶國鵬帶領團隊深入田間地頭,開展技術指導工作。
4月9日,在漢中市南鄭區新集鎮的油菜制種基地,漢中市富民種業有限公司負責人周應軍跟隨農技專家到田間查看油菜生長情況。
“除了這一大片油菜花田,我們在南鄭區新集鎮、高臺鎮、兩河鎮、陽春鎮、黎坪鎮等5鎮22村建成穩定的油菜制種基地1.2萬畝,涉及農戶6700余戶,受益群眾近3萬人。”周應軍説。
漢中市常年種植油菜面積110余萬畝,具有雙低、濃香特點的漢中菜籽油産品遠銷四川、湖北、重慶等地。
“目前,全市發展油菜制種企業14家,涉及30個鎮,為國內30多家種業公司和科研院所代繁代制油菜新品種近百個。”諶國鵬介紹,油菜育種、制種已成為漢中市的“金字招牌”。
美景帶動投資
以花為媒,漢中市堅持“文旅搭臺、經濟唱戲”,借助最美油菜花海漢中旅遊文化節契機,策劃開展春季主題招商系列活動,掀起新一輪招商熱潮,引進了一批高品質産業項目,為生態城市建設注入新動能。
3月21日,漢中市重點産業鏈圖譜招商專題推介會成功舉行。會上不僅發佈了《漢中市資本助力招商引資工作實施方案》、漢中市重點産業鏈招商圖譜,還集中簽約項目70個、總投資87.51億元。
當前,漢中市正以生態城市建設為戰略引領,加快發展5個千億級産業集群和3個百億級産業集群,聚力構建具有漢中特色的現代化産業體系。
圍繞“産業鏈”部署“資金鏈”。4月2日,漢中市資本助力高品質發展座談會順利舉行,省內外130余家金融機構、企業代表參與座談。漢中市與11家金融機構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為全市産業與資本高效對接搭建了平臺。
連日來,漢中市各縣區紛紛“走出去”招項目、“請進來”談合作。2025最美油菜花海漢中春季文旅消費季漢臺區系列活動現場,200余家企業代表齊聚一堂謀發展,簽約項目15個、總投資16.45億元;洋縣赴上海開展“朱鹮之原·有機洋縣”——走進上海合作交流活動,洋縣企業現場對接客戶290多戶,達成合作意向163戶,簽訂各類合作合同40余份……
從春天出發,遇到更美的春日。在“花海經濟”的推動下,漢中市正加速釋放“春日經濟”潛能,為高品質發展注入新動能。(文/圖 陜西日報記者 段承甫)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