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中良正在採摘葡萄。
王蘭手機上的實時監測系統。
立夏過後,西安市各鄉村大棚內的瓜果陸續成熟,空氣中飄散著甜蜜的果香。從高陵區的葡萄、藍田縣的櫻桃到鄠邑區的西瓜,各具特色的水果産業蓬勃發展,不僅為市民遊客帶來舌尖上的享受,更為農戶們帶來增收致富的新希望。
智慧果園的“科技甜夢”
5月是櫻桃成熟的季節。5月13日,走進藍田縣洩湖鎮杜坪村櫻夢田園櫻桃基地,布魯克斯櫻桃如串串紅寶石挂滿枝頭,飽滿的果實在陽光下泛著光澤。
在水肥一體化操作間,管理員周楷瑞輕觸智慧控制屏,黑色管道下的水肥一體化滴灌系統隨即啟動,細密的水珠緩緩滲入土壤。“這套系統能根據溫濕度動態調節灌溉量,還能根據櫻桃不同生長階段的補水需求,實施精準智慧灌溉,就像給櫻桃定制‘營養餐’。”周楷瑞介紹道。
這片佔地50畝的櫻桃基地內,露天種植區、連棟薄膜溫室與自動伸縮避雨棚錯落分佈,物聯網感測器24小時監測著每一株果樹的生長數據。“避雨設施能有效避免成熟期降雨導致的裂果問題,加上基地堅持自然成熟不早採摘,使櫻桃口感更豐富,甜度穩定在18度以上。”陜西淏舜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運營總經理王蘭介紹,目前基地種植的布魯克斯、弗裏斯科等中早熟品種,憑藉果肉厚實、口感香甜的特點,成為眼下櫻桃市場的“明星産品”。
如何在分揀與流通環節讓櫻桃保鮮?記者走進現代化分揀包裝中心,一場“櫻桃選美”正在上演。新鮮採摘的櫻桃經過0℃-5℃低溫水冷鎖鮮處理後,“登上”智慧分選線,360度高清攝像頭對櫻桃進行快速拍照掃描,系統依據果實大小、色澤等指標自動分級,由人工完成細緻的打包碼垛後送入冷庫暫存。
王蘭拿起一顆果徑32毫米的特級果介紹:“每顆櫻桃需要拍攝32張照片進行精確分選,分選效率和精度提升了50%。”如今,這些櫻桃被包裝成2斤、5斤的精美禮盒,借助全程冷鏈運輸網絡,新鮮直達全國各地市場。
為讓消費者感受 “從枝頭到舌尖” 的新鮮,基地還推出了“櫻桃樹認領”服務。認領現場,遊客王女士帶著孩子為認領的 F1號樹挂上名牌:“每年5月果實全熟時,我們就會來採摘,這種見證果樹成長的過程很有意義。”
藤蔓架下的“紫色經濟”
當藍田的櫻桃以科技賦能甜蜜産業時,在西安的另一片土地上,高陵區的葡萄也在藤蔓間醞釀著豐收的喜悅。5月12日,位於高陵區通遠街道灰堆坡村的葡萄園內,一串串紫中透紅的“美人嬌”葡萄綴滿藤架,葡萄的香甜四處飄散,吸引眾多遊客前來嘗鮮。市民李女士剪下一串葡萄笑著説:“這兒的葡萄口味獨特,孩子在這裡也能體驗採摘的樂趣,比單純買水果有意思多了。”
葡萄園負責人張中良一邊為遊客遞上採摘工具,一邊介紹:“園子裏主要種植美人嬌、紅珍珠兩個品種,4月底成熟後,僅體驗採摘的遊客就有近千人,採摘收入約10萬元。”
為吸引更多客流,張中良還邀請本地網紅走進葡萄園直播,鏡頭裏,飽滿的葡萄和熱鬧的採摘場景,讓直播間熱度不斷攀升,線上訂單量也持續增長。園區人氣火爆的同時,也引來了連鎖商超合作。
“盒馬鮮生幾天前來園區考察,近期正在緊密洽談。”張中良介紹,美人嬌口感清脆,甜而不膩,屬於早熟品種,可以實現錯峰上市,滿足消費者的多元需求。隨著訂單量不斷增加,他計劃明年擴大種植規模,滿足更多市場需求。
這份“甜蜜生意”的背後,是張中良多年的堅持和種植技術的不斷提升。“以前不懂技術,種出的葡萄酸澀,産量低,也賣不上價。”張中良介紹,如今,他通過因地制宜開展測土配方施肥,科學調節生長週期,讓葡萄園煥發新生。目前,葡萄園每畝産量穩定在3000斤左右,畝均收入約3萬元。張中良不僅讓自家果園碩果纍纍,更將種植經驗輻射至周邊區縣,帶動一片“甜蜜産業” 蓬勃發展。
鄠邑區靈山寺村的果農弋福康就是受益者。“2019 年引進張中良葡萄園區的種苗和技術,如今我的葡萄種植面積近40畝,水果上市期僅禮盒就賣出一萬多盒。”弋福康説。
與此同時,葡萄園周邊正在逐漸配套農家樂等設施,形成一條集種植、採摘、休閒、餐飲于一體的完整産業鏈,讓遊客既能採摘美味的葡萄,又能享受田園生活,催動這藤蔓間的“紫色經濟”蓬勃躍動。
瓜田裏的夏日豐收
盛夏熱浪未至,秦嶺北麓的鄠邑區蔣村街道同興村已瀰漫著清甜果香。近日,一場熱鬧的同興西瓜推介會在此舉行,展臺上 ,黃瓤、綠瓤的西瓜整齊擺放,切開的果肉鮮甜多汁,令人垂涎欲滴。種植戶們熱情地遞上切好的瓜塊供遊客品嘗,“嘗嘗我們的西瓜,喝著秦嶺水,曬足了太陽,甜得很!” 不少遊客當場下單,把這份甜蜜帶回家。
5月13日,記者踏入大棚,翠綠藤蔓間,披著黃色條紋“外衣”的瓜垂吊而下,模樣新鮮可人。種植戶溫西峰介紹:“棚內的吊蔓瓜品種‘金夫人’ 口感脆甜,是近年來新引進的‘明星品種’。”
溫西峰是土生土長的同興村人,有著十餘年西瓜種植經驗。3年前,他偶然接觸到吊蔓瓜,引進山東種植技術後便開始嘗試本地化種植。“吊蔓瓜採用懸挂式種植,能充分接受陽光照射,加上秦嶺腳下晝夜溫差大,種出來的瓜糖分積累充足,口感格外清甜。”溫西峰説。如今,他的大棚裏遊客絡繹不絕,每天還有冷鏈車將新鮮採摘的瓜運往甘肅、四川等地。“現在每天能賣四五百斤,除了現摘現賣,我們還推出了精美禮盒裝,很受市場歡迎。”溫西峰介紹。
大棚內,遊客王女士興奮地穿梭在藤蔓間:“這種金黃色的吊蔓瓜還是頭一回見,太新奇了,我要多帶幾個回去給家人嘗嘗!”
在同興村,隨著種植規模不斷擴大、技術日益成熟,家家戶戶開始了西瓜種植。同興村黨支部書記溫來宏介紹:“自2005年村裏探索發展設施農業以來,經過多年實踐與創新,同興西瓜已從傳統農作物蛻變為鄉村振興的‘金疙瘩’。”這份“香甜”既得益於秦嶺北麓獨特的地理氣候條件,更離不開“溫室育苗、嫁接栽培、多膜覆蓋、規範管理”的標準化種植技術。
如今,同興村2000余畝瓜田不僅撐起了村民的致富傘,還帶動周邊 20 多個村子發展起了大規模種植。村裏還配套發展了2000余畝蔬菜、30余畝花卉,形成多元化産業格局,年産值突破7000萬元,為種植戶帶來了“甜蜜”的經濟回報。一車車運往全國各地的西瓜,滿載著甘甜,成為鄉村振興道路上甜蜜的幸福注腳。
5月的西安,各色瓜果的上市共同繪就了水果産業豐收的絢麗畫卷,既充實了農民的錢袋子,甜蜜了市民的舌尖,也書寫著鄉村振興的幸福篇章。(文/圖 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王卉)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