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時代,移動化、社交化、可視化日益成為國際傳播的新趨勢。2025年上半年,“世界你好 我是渭南”多語種全球傳播平臺持續發力,圍繞“職教出海”與中亞職業農民培訓、非遺活態傳承、農業現代化建設、文體雙向交流等重點領域,在Facebook、X等國外社交平臺上及多語種網站上推出一系列內容鮮活、形式多樣的專題視頻與深度報道,用多語種講述可感知、有溫度的渭南故事。
從中亞到非洲 從校園到賽場——渭南在世界舞臺講好中國故事
2025年首期中國—中亞五國職業農民培訓期間,“世界你好 我是渭南”多語種全球傳播平臺推出以烏茲別克斯坦農民賈蘇爾為主角的8分鐘專題片,用英語、日語、俄語、阿拉伯語等多語種,全景呈現他在渭南學習先進農業技術、感受中國農業現代化成果的全過程。英文帖文《中亞農民來陜再取經》獲211次互動,瀏覽量達1.5萬,真實展現中國智慧在中亞落地生根。
英文帖文《中亞農民來陜再取經》
5月,陜西鐵路工程職業技術學院舉辦尼日利亞阿布賈城鐵運營項目培訓班。“世界你好 我是渭南”多語種傳播平臺積極對接採訪,拍攝記錄尼日利亞首位女火車司機白楊的成長與學習經歷,真實呈現中國鐵路技術從設備輸出到人才賦能的全過程。專題片《我在中國學習高鐵技術》在國際在線、央視頻及海外社交平臺廣泛傳播,相關圖文稿件《借“一帶一路”東風拓開放 渭南職教“出海”顯成效》瀏覽量達49.9萬,並獲陜西省教育廳官方轉發。
尼日利亞阿布賈城鐵運營項目培訓班合影
6月,2025年“文化和自然遺産日”非遺宣傳展示暨“跟著非遺遊渭南”活動在渭南師範學院啟動。俄羅斯外教與留學生沉浸式體驗渭南剪紙、皮影戲等非遺項目,深入感受傳統技藝之美。“世界你好 我是渭南”平臺及時報道,稿件《跟著非遺遊渭南 沉浸式體驗讓外國友人愛上中國文化》聚焦外國人視角,講述中華文化魅力,以“外”之口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俄羅斯外教體驗渭南非遺文化
盛夏畢業季,來自巴基斯坦、哈薩克斯坦、孟加拉國、菲律賓、越南、老撾、緬甸、印度、印度尼西亞、塔吉克斯坦等10國的近20名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留學生,走進渭南合陽鄉村小學。他們以英語為橋、文化為媒,在黃土地上播下理解與希望的種子。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留學生走進渭南合陽鄉村小學
6月11日,2025女子斯諾克世錦賽冠軍白雨露回到家鄉渭南,平臺以英語、法語、韓語三語同步報道,圖文視頻多形式呈現她榮歸故里的動人瞬間。稿件《渭南姑娘白雨露:從家鄉到世界 逐夢斯諾克》瀏覽量達16.4萬,Facebook帖文瀏覽超3萬,獲500余次點讚。白雨露的故事拉近了世界與渭南、體育與文化的距離,展現新時代中國青年的家國情懷。
英語、法語、韓語多語種報道《渭南姑娘白雨露:從家鄉到世界 逐夢斯諾克》
農旅融合多語傳播 展現渭南煙火中國
機遇中國,全球共享。為對外展示中國經濟延續回升向好態勢,充分展示中國經濟的強大韌性和內在活力,“世界你好 我是渭南”全球多語種平臺積極策劃,深度採訪,聚焦渭南高新技術企業的發展活力,通過英語、阿語、日語等多語種形式,向世界講述充滿活力和機遇的中國故事。
通過英語、阿語、日語等多語種形式,向世界講述充滿活力和機遇的中國故事
此外,平臺還持續關注渭南在進出口貿易領域的動態與成果,推出了《陜西蘋果苗首次出口塔吉克斯坦》《陜西首批進口種鴨在大荔縣“安家”》《渭南市首臺70DB石油鑽機出口阿聯酋》等重點報道,涵蓋農産品輸出、高端裝備出口以及特色引進項目,充分展現渭南開放型經濟發展的新格局。這些內容不僅反映了渭南不斷拓展國際市場的努力,也彰顯了本地特色産業在“一帶一路”倡議下的活力與潛力,為區域經濟注入了新的增長動力。
入夏以來,渭南農旅熱度持續攀升,平臺借力“This is Weinan”海外社交賬號,以#SeeChinaHeritage、#WeinanCuisine#、#CharmingWeinan#等話題標簽發佈多語種帖文。包括《大荔冬棗甜蜜上市》《富平農業玩出新花樣》《多年攻關 大旱之年顯成效旱地小麥新品種“渭麥19”示範田畝均産量434.4公斤》《渭南的葡萄園甜度爆棚》等圖文,生動展現渭南農業科技賦能與特色農産品的魅力。
《多年攻關 大旱之年顯成效旱地小麥新品種“渭麥19”示範田畝均産量434.4公斤》帖文
《跟著Peter解鎖渭南美食》以意大利“洋主播”的獨特視角,帶領海外網友沉浸式體驗饸饹、涼皮、肉夾饃等地道風味,搭建起一座跨文化的“美食之橋”。與此同時,《一眼清涼!渭南專屬地表“冰激淩”來了》《熱熱熱?夏日來少華山!綠得撩人,涼得舒坦!》《非遺剪紙穿上身!來看,這場走秀好fashion》等創意推文,通過鮮活表達與視覺敘事,讓全球網友直觀感受渭南的山水人文與節日風情,持續講述一個充滿煙火氣、文化味與國際范的渭南故事。
《陜西大荔果園驚現“黑科技” “藍俠”冬棗採摘機器人助力冬棗採摘》則以英語、日語、韓語多語種形式,聚焦AI賦能傳統農業,展現中國縣域在智慧農業轉型中的“硬核力量”;而《老外在渭南|塞爾維亞教練用歐式戰術,讓陜西娃娃的籃球DNA動了……》則通過外籍教練視角,講述體育文化交流故事,體現渭南在青少年國際化培養中的新探索。
《老外在渭南|塞爾維亞教練用歐式戰術》雙語視頻Facebook推廣
此外,“世界你好 我是渭南”全球多語種平臺還聯合渭南市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心、渭南廣播電視臺,策劃並製作《倉頡傳説》《跟著非遺“讀”渭南——臨渭草編》等系列非遺主題雙語短劇,通過沉浸式、多語種表達的方式,講述渭南悠久的非遺故事,展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該系列以“短劇+外宣”模式創新呈現,借助視頻平臺、海外社媒矩陣等渠道,推動中國文化“走出去”,讓世界聽見渭南聲音、讀懂中國故事。
《倉頡傳説》非遺主題雙語短劇
“世界你好 我是渭南”全球多語種平臺不僅是城市對外發聲的傳播窗口,更是渭南連接世界、共繪“一帶一路”人文圖景的重要橋梁。在多元文化交匯交融的今天,渭南正以務實創新的步伐、開放包容的胸懷,讓世界看見一個真實、生動、充滿活力的中國地方城市樣本。(文 吳明玲 任振東)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