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長澗河碧波盪漾,藍天白雲倒映其間,與遠處華山遙相呼應。河岸綠樹成蔭,金水橋橫貫南北,串聯城市交通與生態景觀。曾經的“污水溝”,如今蝶變為一條靚麗的“幸福河”,成為華陰市一道生態風景線。
夏日長澗河風景如畫
長澗河全長29.4公里,流域面積118.6平方公里,發源於秦嶺北麓,由華山峪、黃甫峪、杜峪三水匯流而成,自南向北穿城而過,最終注入渭河。作為華陰市南山重要支流,長澗河不僅承載著生態功能,更是防汛體系中的關鍵一環。
航拍鏡頭下的長澗河
曾幾何時,河道淤積嚴重,堤防受損,防洪能力僅能應對十年一遇的洪水。特殊的地勢條件,使其面臨“南山洪、中積水、北倒灌”的多重壓力。為徹底扭轉這一局面,2017年,華陰市啟動長澗河流域綜合治理工程,並於2020年全面建成。
該項目總用地3740.25畝,建設內容包括7.22公里堤防、兩岸堤頂道路、濱河旅遊大道、金水橋與觀瀾橋兩座橋梁、七處親水準臺及一座分洪區改擴建工程,並完成了4.02公里河道清淤疏浚。項目實現了從“水利工程”向“生態工程+民生工程”的轉型升級。
“項目南接華山景區,中依城市核心區,北連渭河大堤,串聯起山水城景。”華陰市太華水務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支部書記武晶晶表示,“濱河大道的建成,更是加快了景城融合步伐,助推華陰向‘國際山水旅遊名市·與華相宜人文福地’邁進。”
居民在長澗河兩岸休閒娛樂
長澗河治理成效顯著。長澗河防洪標準由十年一遇提升至五十年一遇,生態廊道、親水棧道、休閒廣場等公共空間全面開放,成為市民白天健身、夜間打卡的熱門地標。2023年,長澗河被命名為陜西省首批“幸福河湖”,標誌著其生態、文化、民生功能全面躍升。
青山綠岸
如今的長澗河,以清水綠岸為底色,以城市文化為內涵,正不斷豐富“山水城廟”融合格局,為打造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城市注入生態活力與人文溫度。(文/圖 吳明玲)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