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文帝霸陵邑在哪?居民有多少?從事西漢帝陵考古工作30餘年的陜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員馬永嬴近日進行了“解密”:根據地形地勢以及與陵園的距離,並結合周邊發現的中小型漢墓、陶窯遺址等推測,霸陵邑很可能位於現在的灞橋區狄寨街道江村一帶。
陵邑在皇帝生前設置形成制度
據介紹,西漢在宣帝杜陵之前均在帝陵附近設置陵邑,文帝霸陵也不例外。《漢書·地理志》有這樣的內容——“霸陵,故芷陽,文帝更名”,沒有設置時間;但《史記·漢興以來將相名臣年表》裏的內容“文帝九年……以芷陽鄉為霸陵”,則明確指出是在文帝生前設置。此後,陵邑在皇帝生前設置形成制度,時間大約在帝陵營建工程之前或與其同時。
霸陵邑與西漢其他帝陵的陵邑一樣,由太常管理,元帝永光之後,陵邑分屬地方管轄,霸陵邑劃歸京兆尹,改稱霸陵縣。王莽更霸陵縣為水章縣,更始時復稱霸陵縣,東漢繼續沿置,仍歸京兆尹管轄。曹魏年間改霸陵縣為霸城縣,位置也發生了變化,可能位於長安東或東北,與漢文帝霸陵已無關聯。此後,霸陵邑作為縣級行政單位名稱遂消失,其城邑可能也逐漸廢毀。因而,霸陵邑設置於漢文帝九年,先屬太常直轄,後歸京兆管理,歷新莽、東漢,至曹魏廢止。
西漢陵邑大多有徙民,也就是從外地遷入的移民。馬永嬴認為“當時朝廷似未曾下令徙民至其地”的説法值得商榷,他指出,徙民陵邑表面看是供奉皇帝陵墓,實則是消除不穩定因素、穩固政權的一項重大國策。從這個角度來看,霸陵是否宜居、文帝是否薄葬的因素與徙民似乎關係不大。根據史料分析,霸陵邑應當有一定數量的移民遷入,其總人口大約在4.5萬人。
專家分析霸陵邑所在位置
關於霸陵邑的位置,考古調查勘探未發現相關遺跡。之前學者推測的霸陵邑位置均在灞河東岸,但馬永嬴認為霸陵邑如果在灞水東岸,不僅距離陵園過於遙遠,而且當時自陵邑至陵園需繞道漢長安城東的灞橋渡河,交通很不方便,根本無法起到陵墓建設的後勤保障作用,也不能實現其供奉守護陵園的職責。
霸陵邑在哪?
馬永嬴指出,根據西漢帝陵規制的沿革和陵邑所起的功能來看,霸陵邑最有可能的位置就在霸陵陵園附近,即西安市灞橋區狄寨街道江村、任家坡一帶。因為霸陵陵園東西長1206米,南北寬863米,其西至白鹿原西坡,東界灞河河谷,經考古調查、勘探確認,霸陵陵園南、北兩側無漢代城址,東側瀕臨灞河谷地,顯然無法安排建築設施,這就排除了霸陵邑在陵園東、南、北三側的可能。霸陵陵園西側下延至浐河二級臺地的江村附近,該區域地勢相對平坦、寬闊,是霸陵周邊地勢地形較好的一處所在。
此外,在江村周邊發現大量燒造建築材料的陶窯遺址,出土的磚、瓦多為西漢早期,與霸陵陵園發現的最早的建築材料時代一致;在白鹿原西坡的灞橋區棗園蘇村一帶發掘漢墓94座,該墓地周邊距離較近的城邑只有霸陵邑,其發掘區距江村約3千米,而且延續和繁榮時間與霸陵邑基本吻合,很可能是霸陵邑居民的一處公共墓地……這都是霸陵邑位於江村一帶的輔助性證據。
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張瀟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