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際在線聯合主辦的“古今交響 一見鐘‘秦’”——2025駐華外交官陜西調研行活動正式啟動。8月12日,來自20個國家的駐華外交官齊聚西安鄠邑,在科技與文化的碰撞交融中,感受文藝賦能城鄉融合發展。
活動中,機器人“小鄠”化身版權使者,身著印有戶縣農民畫元素的文創T恤,引導外交官參觀鄠邑區民間文藝版權精品展,憨態可掬的模樣引得現場眾人紛紛駐足互動。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科技參贊可汗·穆罕穆德與“小鄠”互動後笑道:“用智慧的方式展示文藝作品,很有創意!”
駐華外交官們與機器人“小鄠”打招呼互動
現場展出了戶縣農民畫、民間面塑、布藝老虎、楊氏木桿秤等6大類200余件民間文藝作品。當聽聞這些源自田間地頭的創作都擁有“專屬身份證”時,尼泊爾聯邦民主共和國駐華公使帕爾巴蒂·阿裏亞爾由衷讚嘆:“版權保護讓民間文藝安心傳承,這太有意義了。”
駐華外交官們參觀鄠邑民間文藝版權精品展
戶縣農民畫終南分館內,畫家張青義現場創作,並向外交官們贈送農民畫“盲盒”。駐華外交官們紛紛購買農民畫及周邊産品,還與正在作畫的張青義合影留念。“戶縣農民畫讓我們直觀地了解中國鄉村的生活,我喜歡這種文化傳播方式。”薩摩亞駐華大使盧阿馬努韋・馬裡納説。
駐華外交官與戶縣農民畫畫家張青義合影
據介紹,鄠邑區作為中國西北地區首個版權試點區縣,正以 “數字化保護、産業化開發、國際化傳播” 的協同模式,不斷挖掘民間文藝的深層潛力。通過為每一件作品賦予電子 “身份證”,既從源頭維護了創作者的智力成果,讓他們的心血得到應有的尊重與認可,也讓創作者能在作品的開發與傳播中獲得實實在在的收益,進而激發更多人投身民間文藝創作的熱情。
當每一件民間藝術品都得到尊重與保護,文化的種子便能在更廣闊的世界土壤中生根發芽。此次外交官鄠邑行以民間文藝為窗口,生動展現了科技賦能傳承、版權連接世界,也讓人們真切感受到,版權讓生活更美好,版權讓世界更溫暖。(文 李華陽)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