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荔乞巧節:讓傳統文化煥發新活力
2025-08-25 09:04:28來源:三秦都市報編輯:王菲責編:王菲

大荔乞巧節:讓傳統文化煥發新活力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50825085627_227_356

乞巧節中的“比巧芽”活動。(大荔縣文化館提供 資料圖片)

  農曆七月初七,是我國民間傳統的“七夕”節,也叫“乞巧節”“女兒節”等。源於牛郎織女的美麗傳説。在渭南市大荔縣,有過“乞巧節”的習俗。

  突出“巧”的大荔乞巧節

  “巧伢伢,乞巧來,桃兒罷,棗兒吃,年年有個七月七。尺子量,剪子鉸,看誰活兒做得好……”這是大荔縣流傳很久的“乞巧歌”中的一段。村裏凡是上了年紀的婆婆們,都會哼唱幾句。

  20世紀60年代以前,大荔縣許多村都有著農曆七月七過乞巧節的習俗。大荔縣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心副主任林宏霞説,那時村裏的“乞巧節”就像過年一樣熱鬧。各村都會搭起彩色的“乞巧棚”,彩棚貼有五色彩紙剪成的仙樓、牛郎織女等。然後進行裝扮巧姑、耍七姑娘、比巧芽、磨碗乞巧、祭祀月神等活動。

  “裝扮巧姑”一般是由村裏德高望重的老婆婆,用鬥(舊時糧食容器)和簸箕以及水瓢和谷稈製作“巧姑”(織女形象),搭配頭飾與服裝。裝扮好的巧姑像被村裏的婦女抬著,由鑼鼓隊迎進乞巧棚,獻上糖點瓜果、巧菜美食等物品祭拜巧姑,進行鑼鼓、社火等表演。

  “比巧芽”則是從農曆六月下旬開始,村裏各家各戶的婦女浸泡大麥、小麥等七種穀物,每日換水培育綠苗,名為“巧芽”,在長成的巧芽周圍纏幾道紅絲線,到節日那天置放在織女像前來比巧,巧芽高的就得到“巧姑娘”的讚譽。

  活動的高潮部分在“耍七姑娘”環節,在“乞巧棚”的織女像前,村裏未出閣的姑娘們進行織布、紡線、納鞋底、剪紙、彈琴、唱歌、背詩、穿七彩線、寫毛筆字等獻巧演示。棚外,成群的男青年敲著鑼鼓吶喊助威。此時,誰家的姑娘心靈手巧,就會得到很高的讚譽。

  “大荔乞巧節,是一個突出‘巧’的習俗表現,是當地婦女通過‘比巧芽’和‘耍七姑娘’的織布、刺繡、寫字、剪紙等質樸的方式,表達了對勤勞、智慧的追求,也寄託了對美好的愛情與婚姻的嚮往。”林宏霞説。

  傳統節日煥發新的生命力

  非遺保護工作開展以來,在大荔縣文旅局、大荔縣文化館以及有關部門的支持下,2003年大荔“乞巧節”活動在大荔縣許莊鎮西大壕村恢復。2013年大荔乞巧節獲批陜西省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項目,現有省級傳承人1人,市級傳承人3人,2015年大荔縣文化館設立乞巧節傳習所。

  近年來,大荔通過非遺保護、習俗活化、藝術融合三重路徑,實現了傳統節日的當代傳承與創新。乞巧節裏具有當地特色的傳統習俗活動被完整地保留下來。

  與此同時,增加了展巧、賽巧等助興內容,婦女們除了傳承傳統的乞巧活動外,還增加剪紙、刺繡、墩繡、民間紡織、皮影表演、木偶表演以及與之有關的詩聯、書法、繪畫現場表演等,讓傳統文化煥發新的生命力。

  今年的大荔乞巧節將於8月28日下午在大荔縣東府廣場舉行,這是首次將大荔乞巧節由鄉村“搬進”城市。大荔縣文化館副館長王晨表示,傳承和弘揚“乞巧節”傳統節日民俗文化,就是要讓非遺融入現代生活,通過提供充滿趣味和文化氛圍的沉浸式體驗等活動,培育具有影響力的地域文化品牌,增強群眾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營造和諧社會氛圍,推動地域經濟發展。

  此次的大荔“乞巧”非遺民俗文化活動將依託“三秦四季·浪漫七夕”陜西省2025年新鄉村巧娘才藝展示暨第三季非遺購物月活動,屆時將進行大荔乞巧民俗文化展示、非遺項目及産品展示展銷、非遺攝影和“七夕”元素剪紙作品展、“鵲橋會—緣定終生”新婚宣誓、非遺文藝節目展演、傳統紡織現場體驗、同朝皮影戲展演等活動,全方位、多角度讓廣大群眾樂享傳統節日的魅力。

  三秦都市報記者 張軍建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