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出中國中亞農業合作新未來——看農科城楊淩如何深耕絲路沃土
2025-09-08 10:27:20來源:陜西日報編輯:王菲責編:王菲

  見證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認證中心有限責任公司哈薩克斯坦工作站揭牌,發佈新書《中國種子——我在哈薩克斯坦種小麥》俄文版,參加“絲綢之路小麥創新聯盟”國際學術研討會……

  今年夏天的中亞之行,對小麥育種專家、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教授張正茂來説,既充實又難忘。

  這是張正茂今年第四次踏上熟悉的黑土地。

  自2017年首次奔赴哈薩克斯坦參與建設中哈糧油作物生産科技示範園起,張正茂便與這片土地結下不解之緣。此後每年,他帶領團隊多次前往中亞地區,將中國先進的寬幅溝播技術帶到中亞,精心培育農藝性狀優良的小麥品種。

  作為發展現代農業的“國家隊”,楊淩示範區依託乾旱半乾旱農業技術優勢,積極與中亞國家開展農業合作,不僅豐富了中國和中亞國家人民群眾的餐桌,還向中亞國家展示了農業發展的更多可能,開闢出充滿希望的絲路沃土。

  中國方案紮根中亞田野

  走進張正茂的辦公室,辦公桌後方的中亞地圖格外醒目,星星點點的標記清晰記錄著他的足跡。

  每到過一處,張正茂都會在地圖上圈出來。“看,這十幾個圓圈都是我在哈薩克斯坦工作過的地方。”9月5日,剛從哈薩克斯坦回國不久,張正茂又開始籌備下一次中亞之行。

  這張地圖記錄了張正茂的科研旅程,也見證著陜西農業科技“走出去”的堅實步伐。

  哈薩克斯坦是全球主要糧食出口國之一,那裏土壤肥沃、光熱資源充足,是小麥種植的理想之地。然而,哈薩克斯坦小麥存在抗病性與抗倒伏性不足的短板,而中國在小麥育種和栽培技術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

  “中哈雙方在農業領域優勢互補,合作是順勢而為、水到渠成。”張正茂説。

  為了培育出更“服”哈薩克斯坦水土的“金種子”,張正茂團隊聯合甘肅、新疆等地的育種力量,創新採用異地穿梭育種法——讓種子在中國不同生態區“旅行”,歷經多種環境考驗,優中選優。

  目前,張正茂團隊已為哈薩克斯坦“量身定制”120多個優質小麥品係。這些“中國種子”較當地品種最高增産60%。

  汗水澆灌,終見碩果。喜訊,從地圖上的一個個標記點不斷傳來。

  “前不久,我們在烏茲別克斯坦撒馬爾罕首次試種的新品種迎來豐收!”張正茂興奮地分享著跨國合作的喜悅。

  剛過去的8月,張正茂的行程非常充實——在撒馬爾罕參加“絲綢之路小麥創新聯盟”國際學術研討會,與世界各國農業專家深入交流;將最新培育的小麥品種和配套種植技術方案帶到撒馬爾罕,開展更大規模試種與示範。

  穿過古老的絲綢之路,中國農業科技的“合作版圖”不斷擴大,為高品質共建“一帶一路”注入豐收希望。

  跨境鏈條暢通“雙循環”

  “中國種子”在中亞田野的蓬勃生機,正有力驅動著更深層次的産業協同與貿易暢通。

  在吉爾吉斯斯坦楚河州,剛剛建成的上合組織農業基地中吉蘋果示範園吸引了當地農戶前來參觀。

  “示範園使用的是我國優質矮砧密植蘋果種苗和管理技術,這裡的農場主對我們的蘋果種植技術和滴灌設備非常感興趣。”9月5日,回憶起前段時間的吉爾吉斯斯坦之行,王志皋深有感觸。

  作為楊淩國合供應鏈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志皋親歷了多個海外農業科技示範園的從無到有。

  這些年,楊淩示範區在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等國家建設了14個海外農業科技示範園,完成了110多個優良農作物品種的對比試驗和高效栽培技術示範。

  示範推廣的過程,也是民心相通的旅程。

  “海外農業科技示範園讓當地農場主直觀了解了我們推廣的良種和先進農機裝備。他們對我們的信任度大大提升。”王志皋介紹,今年上半年,來自中亞國家的農機裝備訂單持續增長。

  目前,楊淩示範區已與瑞士、哈薩克斯坦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企業建立了穩定的合作關係,農業國際合作不斷向縱深拓展。

  走出去、引進來,“雙向奔赴”的成果接連涌現。

  哈薩克斯坦的食用油、吉爾吉斯斯坦的手工藝品……在楊淩綜合保稅區,開業不到一年的上合生活館跨境商品體驗中心商品琳琅滿目、人氣頗旺。

  “結合對中亞等海外市場的深度調研,我們今年進一步豐富了出口品類。”楊淩國合上合生活館品牌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黃寧介紹,尤其是為中亞市場定制的電飯煲、吐司機等小家電,銷量很不錯。

  在海外農業科技示範園等一系列農業交流合作平臺的帶動下,2024年楊淩示範區進出口總值達13.42億元,連續6年平均增長20%以上。

  青年人才築起“絲路橋梁”

  走在楊淩街頭,阿依穆常被市民攔下問路,用簡單的中文回應後,對方才恍然大悟:“哎呀,還以為是咱陜西女娃!”

  棕色的長髮、明亮深邃的雙眸,説起話來,哈薩克斯坦姑娘阿依穆臉上總挂著爽朗的笑容。

  中國—中亞西安峰會召開前夕,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與哈薩克斯坦賽福林農業技術研究大學簽訂“食品科學與工程”碩士合作辦學協議。去年3月,阿依穆和她的3位同學成為首批學員。

  “沒來之前,總覺得中國很遙遠。”初到中國時,阿依穆心裏有些忐忑。

  如今,阿依穆早已融入這裡的生活,餃子、涼皮、油潑面成為她離不開的美食。

  青年寄託著中國同中亞交流合作的美好未來。

  第二屆中國—中亞峰會在阿依穆的家鄉舉行。她一直關注著峰會的相關新聞。

  “峰會期間,中國—中亞旱區農業‘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籌)在我的學校揭牌,而且聯合實驗室的主要研究方向中就有食品加工和安全,和我的專業方向正好一致。”畢業後,阿依穆計劃回國加入聯合實驗室,將在中國學到的技術運用到家鄉的發展中。

  像阿依穆這樣的留學生,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有500余人。

  依託上合組織農業基地和絲綢之路農業教育科技創新聯盟等涉農人才培養平臺,楊淩示範區與中亞國家交流合作的青春紐帶愈發緊密。

  “我們已經舉辦了120多期農業技術援外培訓、專項培訓。數千名青年來到農科城學習,又帶著‘中國經驗’活躍在全球農業領域,為國際農業技術互鑒搭建溝通橋梁。”楊淩示範區黨工委外辦主任、上合組織農業基地工作辦公室常務副主任馬靜説。

  乘著中國—中亞合作的東風,如今,越來越多的外籍青年深度參與中國與世界的互動、互通,將陜西視作第二故鄉,將中國視為實現人生價值的重要舞臺。(陜西日報記者 付玉瑋 通訊員 萬英俊 郭媛媛)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