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中稅務:完善擴展納稅信用修復機制
2025-09-30 10:46:33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吳明玲責編:王菲

  今年5月,西鄉華辰新型建材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孫女士在向銀行申請信用貸款時被告知,其納稅信用級別為D級,貸款申請無法通過。孫女士急忙求助稅務部門,得知原因是公司負責人名下另一家公司被評為D級,觸發關聯責任指標,致使本公司納稅信用從A級降為D級。

  “連續兩年都是A級納稅人,一次疏忽直接成了D級。”孫女士感慨道,“多虧通過納稅信用修復綠色通道,我們才快速將納稅信用級別修復到了B級,順利解決了眼前的貸款危機。”

  這樣的“信用重生”故事正在陜西漢中不斷上演。隨著納稅信用修復機制不斷完善,越來越多的企業通過及時糾錯,成功撕掉失信標簽,實現從“失信受限”到“守信受益”的轉變。

  “靠前服務”消解納稅人疑慮

  徵納互信是稅收工作的生命線,更是信用修復的前提。在國家稅務總局勉縣稅務局,一次看似平常的個人所得稅匯算輔導,卻意外觸發了納稅人對信息安全的擔憂。

  “需要我提供身份信息線上補稅,會不會是騙子?”納稅人廖先生接到稅務人員的輔導電話時,疑慮重重。這在電信詐騙高發時代的合理警惕,折射出公眾對信息安全的重視,也對稅務部門規範服務和身份核驗提出了更高要求。

  敏銳捕捉到潛在“信任危機”,勉縣稅務局沒有止步于簡單的電話解釋,而是主動轉變服務理念,打破常規思維,提出陪同廖先生前往公安部門進行現場身份核驗。在派出所的見證下,稅務人員依規出示證件、説明事由,將徵納雙方的互動置於公開透明的制度框架之下。這一“身份驗真”行動,既是對精細服務的精準落實,更是稅務部門運用法治思維、規範執法行為的生動實踐。

  “稅務部門這種主動和嚴謹的態度,讓我感受到了服務的溫度與部門的公信力。”疑慮煙消雲散,廖先生高效完成了匯算申報。這場特殊的服務升級,是稅務部門從“被動響應”向“主動靠前”轉變的縮影,將潛在的“信任危機”轉化為“安心辦稅”的信任支點,也為後續的信用管理工作奠定了堅實的互信基礎。

  “綠色通道”助力信用“重生”

  “憑藉修復後的納稅信用,我們不僅成功拿到1960萬元貸款,還簽下了好幾筆優質訂單。”城固縣振華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振華生物”)負責人李先生,道出了納稅信用修復對企業重生的關鍵作用。

  振華生物的前身為振華化工廠,曾憑藉核心甾體化合物提純技術在民營醫藥領域嶄露頭角。2018年,因決策失誤導致資金鏈斷裂,企業經營陷入困境,納稅信用一度跌至D級。2022年,企業破産重整獲批,但D級納稅信用像一道無形的坎,讓企業融資受限、市場拓展受阻。“去年一次重要招標,就因D級信用而眼睜睜看著訂單溜走。”該公司市場部韓經理至今仍感遺憾。

  “想要走出困境,首要任務就是修復納稅信用記錄。”在回歸經營正軌後,企業首先想到的就是這個問題。為鼓勵納稅人主動糾正失信行為,國家稅務總局城固縣稅務局組建“信用修復輔導”專班,對照信用修復指標詳解申報、繳稅、發票管理等環節要求,輔導企業建立了內部風險防控機制,糾正了失信行為。在企業提交申請後,稅務部門立即開啟“綠色通道”,經“初審+復核+終審”三級審核,僅用5個工作日,企業納稅信用便成功從D級修復至B級。

  “納稅信用提級後,企業一下子就氣血暢通了!”振華生物財務總監陳先生的感慨背後,是2024年近90%的營收增長。

  “量體裁衣”幫助企業獲信

  “真沒想到,一次資金週轉困難導致的欠稅,會讓企業陷入如此困境。”漢中市茂源汽車服務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茂源汽車”)負責人郭女士回想起被降為C級納稅人的經歷,仍心有餘悸。

  去年,受市場波動衝擊,茂源汽車業務減少,資金一時週轉困難,便想著先渡過經營難關,稅款後續再繳。這樣的想法很快帶來了切膚之痛,該公司因欠稅被降為C級納稅信用。這一評級,成了後續融資中的“攔路虎”。

  “信用降級後,銀行審批明顯更加謹慎了。”茂源汽車負責人郭女士坦言。企業陷入“經營困難—欠稅降級—融資更難”的惡性循環。

  沉痛的教訓讓茂源汽車意識到依法納稅、守護信用刻不容緩。該公司迅速籌措資金,依法補繳全部欠稅,主動尋求改變。國家稅務總局漢中經濟技術開發區稅務局及時介入,開啟“一對一”輔導模式,深度剖析欠稅成因,量身定制整改方案,在確認符合納稅信用修復條件後,輔導企業進行資料準備與申報,高效完成審核。最終,茂源汽車的納稅信用成功由C級修復至B級。

  修復後的B級信用成為打開融資之門的鑰匙,企業順利獲得銀行貸款支持,資金鏈困局迎刃而解,實現了由“失信”到“獲信”的蛻變。如今,茂源汽車建立了稅務申報復核制度,確保稅款準時足額繳納,更定下了“衝擊A級納稅信用”的新目標。

  據統計,今年以來,漢中市稅務部門持續加大納稅信用復評、補評和修復工作力度,已為10000余戶企業完成了納稅信用的修復與提升,成功幫助企業重塑良好信用形象。(文 王鑫劍)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