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4日,2025渭南百團戲曲聯賽頒獎暨優秀劇目展演開幕,圖為頒獎儀式後展演劇目《鍘美案》第三場《告狀》。渭南日報記者 牛綱 攝
“八百里秦川,秦風浩蕩,三千萬兒女,高唱秦腔。”這悠揚的旋律,如同歷史的迴響,穿越時空,訴説著秦東大地上的滄桑變遷。
10月4日,2025渭南百團戲曲聯賽頒獎儀式後,為期4天的優秀劇目展演在萬眾期待中拉開帷幕。本次展演精心策劃“本土名家領銜+跨區域院團特邀”演出陣容。10月4日至7日期間,每日均設國有與民營院團專場,並特邀青海、甘肅等地知名院團及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登臺,讓市民在“家門口”盡享兼具本土風味與高規格的藝術盛宴。
板胡響處,鑼鼓起時,一招一式盡顯戲曲之美,一顰一笑傳遞戲曲神韻,悲涼處哀婉淒涼,豪邁處慷慨激越。儘管秋雨綿綿,但台下依然人聲鼎沸,觀眾或撐傘而立,或披雨衣而坐,將偌大的廣場點綴成一片流動的五彩海洋。雨水敲擊傘面的聲音,與臺上高亢的秦腔相互應和,譜寫出一曲跨越古今的藝術交響。
本土秦韻 根深葉茂吐芳華
10月4日上午9時30分,細雨紛飛,渭南市秦腔票友協會群英秦腔劇團的演員早已在精心搭建的遮雨棚下準備就緒。《春江月》的悠揚唱腔在城區中心廣場上空回蕩,穿透雨幕,直抵觀眾心靈深處。台下觀眾或坐或立,在雨中靜靜聆聽,每到精彩處,掌聲、喝彩聲此起彼伏,與雨聲交織成特殊的和聲。
“這樣的天氣還能看到如此投入的演出,實在令人感動。”55歲的呂興軍撐著傘説,“我從小聽著秦腔長大,今天這場《春江月》的演出,演員的表演格外動情,也許正是因為雨水的洗禮,讓藝術更顯純粹。”
當日下午,華陰迷胡傳統劇《福壽圖》的演出同樣精彩。華陰市迷胡劇團的演員以細膩傳神的表演,將這部以弘揚愛老、敬老、孝老傳統美德為主題的劇目演繹得淋漓盡致。演員的唱腔在雨聲中更顯清越,每一個身段、每一個眼神都傳遞著藝術的溫度。
夜幕降臨,頒獎儀式後的《鍘美案》將演出推向高潮。渭南市秦腔劇團的一級演員黨美麗、史玉國等人以精湛的技藝,將這部經典劇目演繹得盪氣迴腸。臺上演員聲情並茂,台下觀眾如癡如醉,雨水仿佛成了這場藝術盛宴的特殊伴奏。
濃郁的鄉音,耳熟能詳的故事以及演員惟妙惟肖的表演讓現場觀眾大呼過癮,喝彩聲、鼓掌聲不斷,大家看得興高采烈,讚不絕口。“聽了秦腔,酒肉不香。”看臺上,老戲迷張紅娟高興地説,“只要在繁忙的勞作之餘,聽上一段秦腔,就能忘記一天的疲憊。”
梅花綻放 名家精品動人心
本次展演特邀的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為秋日的渭南帶來了別樣的藝術風采。
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楊升娟在《花亭相會》中的表演令人難忘。她的唱腔清越明亮,表演細膩傳神,即便在雨中也絲毫不減藝術感染力。每一個眼神、每一個身段都恰到好處,將人物內心世界展現得淋漓盡致。雨水順著舞臺邊緣流淌,她卻渾然不覺,完全沉浸在角色之中。觀眾撐著雨傘,卻無人顧及被雨水打濕的衣襟,完全沉浸在藝術的享受中。演出間隙,記者見到正在後臺補粧的楊升娟。“我們必須多下基層、進校園演出,從娃娃抓起,讓孩子們感受秦腔的魅力,喜歡上這門藝術。同時,老帶新、傳幫帶也至關重要,只有一代代人接力,秦腔才能永葆活力。”楊升娟表示。
“能在這樣的天氣裏看到楊老師的表演,是一種難得的緣分。”戲迷白智文感慨道,“她的表演有一種魔力,能讓人忘記週遭的一切,完全進入戲中的世界。”
西安易俗社社長、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惠敏莉帶來的《三滴血》同樣精彩紛呈。舞臺上的她舉手投足間盡顯大家風範,唱念做打無不精湛。雨水打濕了舞臺,她卻依然從容不迫,每一個步法都很穩,引得台下掌聲雷動。表演結束後,惠敏莉接受記者採訪時説:“‘雙節’期間,西北五省各大院團齊聚渭南,讓老百姓看好戲、過戲癮,享受文化盛宴。未來,我要把更多好作品送到大家面前,讓藝術真正走進群眾心中,讓群眾感受藝術的魅力。”
外省院團的傾情加盟,也為展演注入了多元的藝術活力。青海演藝集團帶來的秦腔《買酒》節奏歡快,一招一式韻味十足;甘肅省秦腔劇院的《伐子都》則以高難武戲見長,演員功底紮實,場面震撼。臺上光影輝映,演繹著人生的悲歡離合,訴説著忠孝節義的深刻內涵。台下氛圍熱烈,有的觀眾輕輕擊打拍子,有的則微張著嘴,低聲哼唱著戲曲的旋律,還有的拿起手機,捕捉著這瞬間的美好。
在秋雨綿綿的渭南,這些秦腔表演藝術家以最專業的素養和最飽滿的熱情,為觀眾獻上了一場場精彩絕倫的視聽盛宴。
非遺生輝 古藝新枝綻華彩
戲曲聲聲不僅回蕩在渭水河畔,也成功帶動了周邊非遺市集的人氣與活力。各具特色的展位上,蘊含著地方文化與古老技藝的産品琳琅滿目,與文化演出相映生輝。
在恒源蕎麥的展位前,蕎麥粉、饸饹等綠色深加工産品吸引了不少市民駐足諮詢。“我們主打健康理念,這次活動真是一個絕佳的平臺,讓我們借文化戲臺,聚足了人氣,也把地方特産送進了更多人的視野。”工作人員王增寬欣喜地表示,一場演出,帶火了一片市場。
同樣忙碌並滿懷喜悅的,還有渭南秦藝坊民俗文化傳承有限公司的經理楊曉紅。她的展臺上,虎頭服飾、虎頭帽、手工香包、布藝挂件等工藝品洋溢著濃郁的地域風情。“真沒想到這麼受歡迎!”她指著幾近售罄的展品説,“傳統手工藝一旦遇上大型活動,就能迅速找到知音,讓我看到了廣闊的市場前景。”
此次活動的意義已不僅僅是一場視聽演出,更演進為一個融合了觀演、體驗與消費的立體文化空間。它以最親切、最生動的方式將高雅藝術送到百姓身邊,同時也為我市非遺産品打開了明亮的展示窗口。
秋雨初歇,戲檯燈火漸次暗去。最後一聲秦腔消散在暮色中,觀眾卻仍駐足廣場,像是期待下一折戲的開場。4天的演出落下帷幕,但舞臺之外的傳承仍在繼續——老戲迷帶著孫兒哼唱新學的唱段,年輕演員在後臺向老師傅請教身段。秦腔的生命力,正蘊藏在這些平凡的日常裏……大家共同觀賞、共同唱和這場全民參與的戲曲盛宴,深切感受到傳統戲曲藝術在新時代的獨特魅力與活力。(渭南日報記者 趙倩茹 呂潔 王小敏)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