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水湯湯潤秦東 —— 渭南城市蝶變記
2025-10-27 11:10:02來源:陜西日報編輯:王菲責編:王菲

 

渭水湯湯潤秦東 —— 渭南城市蝶變記

渭南城區遠眺。 彭一鵬攝

 

渭水湯湯潤秦東 —— 渭南城市蝶變記

 

渭南市民在城區南湖公園晨跑。 彭一鵬攝

 

渭水湯湯潤秦東 —— 渭南城市蝶變記

老舊小區改造工程,一大批老舊小區面貌煥然一新。 黨驍攝

 

渭水湯湯潤秦東 —— 渭南城市蝶變記

渭南市城區朝陽公園內,市民正在晨練。 彭一鵬攝

 

渭水湯湯潤秦東 —— 渭南城市蝶變記

渭南市臨渭區杜橋街道渭清社區開展“粽葉飄香迎端午 幸福和諧鄰裡情”主題活動。 黨驍攝

  秋日的晨光穿透梧桐枝葉,在渭南市臨渭區三賢路與勝利大街交叉口的“口袋公園”灑下斑駁光影。72歲的周德榮迎著晨風舒展腰身。“以前要坐兩站公交去金水公園鍛鍊,現在小區門口就有公園,這日子舒坦!”周德榮眼角漾開的笑紋裏,藏著這座城市幾十年變遷的生動注腳。

  5月23日,渭南市被授予“全國文明城市”稱號,這份沉甸甸的榮譽,既是渭南十年創文的圓滿句點,更是踐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理念,向“品質之城”跨越的新起點。回溯渭南城市年輪,1995年無疑是關鍵節點:撤銷渭南地區、設立地級渭南市時,當時城區還圍著沋河打轉,地域狹小、設施簡陋,城南到城北的主幹道僅以“一馬路”至“五馬路”命名。老一輩人提起那時的渭南,總説“就是個大堡子”。

  三十載日新月異,時光為渭南勾勒出全新的模樣。如今俯瞰這片土地,曾經狹窄擁擠的街巷,已化作縱橫交錯的寬闊大道;曾經裸露斑駁的土地,已織就連片成網的生態綠毯;曾經設施匱乏的“大堡子”,已升級為管網密布的宜居空間,居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便捷的醫療、教育等服務……

  這一切巨變,始於渭南對“宜居、韌性、智慧”城市目標的執著追求,源於對“補短板”的堅定決心,讓基礎設施從短缺走向完善;源於對“強弱項”的持續發力,讓城市功能從單一走向多元;源於對“惠民生”的初心堅守,讓發展成果從普惠走向精準,這正是對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精神最生動的實踐。

  硬體築基——

  從“短缺窘迫”到“功能完備”,織密民生幸福網

  渭水湯湯,奔流不息。渭南市區兩座橫跨沋河的新橋,成為連接城市記憶與現代生活的紐帶。

  “我們在修建朝陽大街沋河橋過程中,將原先拆掉的石墩、石像等重新佈置,就是要留住渭南人的記憶。”渭南城區危橋及周邊配套提升改造項目現場負責人秦洋勇指著新建的橋梁介紹。

  這座寬45米的雙向8車道上承式子母拱橋,既保留傳統拱橋形韻,又彰顯現代自由精神,與老街景區渾然一體。

  不遠處,曾經讓市民頭疼的南塘五岔路口正在經歷華麗蝶變。華山大街東段改線後引入朝陽大街,與打通後的新民路形成十字交叉,歷史形成的交通“腸梗阻”被徹底疏通。

  這項改造工程,成為渭南城市空間重構的縮影——通過路網優化、功能升級與精細化管理,將傳統交通瓶頸轉化為現代化樞紐。

  城市的骨架,靠硬體撐起;市民的幸福感,從基礎設施裏來。時光倒回十年前,渭南還面臨著種種困境:老城區道路狹窄,每逢暴雨,沋河沿岸小區常被淹;多數老舊小區沒有電梯,老人買菜要爬五六層樓;供水不穩定時,居民得半夜起來接水洗澡……這些民生“痛點”,正是渭南城市建設的“發力點”。

  2012年以來,渭南市堅持“東擴、南控、西融、北跨、中強”總體發展思路,2024年城鎮化率達到52.35%,較2012年增長9.35%;城市建成區面積擴展至68.42平方公里,增長22.92平方公里。

  基礎設施的“補鏈強鏈”,讓城市骨架愈發堅實——抽黃供水北灣調蓄池、渭南北水廠等工程建成投用,新增供水管網141.23公里,公共供水普及率從81%提升至99%。

  “以前半夜攢水洗澡是常事,現在打開水龍頭就有清水,踏實!”市民劉芳的感慨道出無數渭南人的心聲。

  供熱方面,2019年以來渭南建成80.5公里供熱管網,集中供熱面積達1262萬平方米,實現“從零到全覆蓋”的跨越;交通方面,近十年新增城區道路130公里,路網密度達6.22公里/平方公里。

  老舊小區改造是這場革新的“民生答卷”。在渭南市農技中心家屬院,居民淩德俊按下新裝電梯的按鈕,十幾秒後便平穩抵達6樓。“以前爬樓喘得慌,現在買菜、看病再也不用麻煩孩子了。”

  2019年至2024年,渭南市累計實施城鎮老舊小區改造項目1544個,惠及居民約34萬人。

  海綿城市建設則是渭南提高城市安全韌性的重要舉措。“自2022年渭南入選系統化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示範市以來,有序推進138個海綿項目,通過建設杜化路排水主幹管、東風大街排水主幹管等骨幹性排水工程,城市管網功能實現突破性提升,城市內澇得到有效緩解。”渭南市住建局二級調研員吳發榮説。

  在杜化路北段雨污管網改造現場,內徑3.8米的巨型管道橫臥地下,這是渭南城區目前最大的排水管道。“以前管徑小,暴雨天雨水排不出去,現在這‘超級管道’就像城市的‘主動脈’。”施工負責人陳傑説。

  車雷公園是海綿城市建設的典型代表。“透水混凝土路面能快速吸水,植草溝攔截雨水徑流,調蓄設施收集的雨水還能灌溉植被。”項目負責人王林介紹。

  更令人欣喜的是“遍地開花”的“口袋公園”。樂天大街旁的“口袋公園”,曾是堆滿垃圾的荒地,如今綠樹成蔭、石凳錯落。退休教師劉淑琴常來此鍛鍊身體:“以前想找個遛彎的地方難,現在出門就是公園,熱鬧又溫馨。”

  截至目前,渭南市打造更新綜合性城市公園32個,新建“口袋公園”和街頭綠地160余個,“推窗見綠、出門入園”的願景成為市民觸手可及的日常。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渭南市每年重點辦好十件民生實事,開展“六整治、六提升”行動,背街小巷、老舊小區舊貌換新顏,“五館一中心”成為城市文化新地標,廣大群眾有了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管理提效——

  從“剛性管制”到“柔性服務”,守住城市煙火氣

  如果説硬體是城市的“骨架”,那麼管理就是城市的“血脈”,為整座城市注入生機與活力。近年來,渭南秉持“精細化管理、人性化服務”理念,跳出“管制思維”,用“服務思維”破解治理難題,讓城市既有秩序之美,更有煙火之暖。

  傍晚的濱河大道便民市場,攤主余孟元戴著“城管志願者”紅袖章,忙著幫鄰居挪攤位、理蔬菜。“十年前我流動擺攤,最怕城管檢查。”余孟元説。2020年,臨渭區城管局在這裡設立便民市場,余孟元成了首批入駐攤主。“城管部門不僅劃了固定攤位,還配了垃圾桶,後來又邀我當志願者,現在我每月能掙四五千元,終於覺得自己是城市的一分子了!”

  這樣的“柔性治理”在渭南處處可見。清晨的沋西瓜果蔬菜綜合批發市場,作為新設立的便民疏導點,吸引了二三百名流動攤販集中經營。2024年,臨渭區城管局發現曙光蔬菜批發市場周邊的“馬路市場”影響交通,便聯合多部門調研,最終將新疏導點設在污水處理廠西側的空院裏。

  “新址不僅空間更開闊,能滿足現有攤販的經營需求,還遠離主幹道,避免了車輛佔道帶來的風險。”臨渭區城市管理執法局人民轄區負責人李剛介紹,他們採取“淩晨1時至早上8時定點值守+8時後機動巡查”模式,保障疏導點有序運行。

  從單純執法到服務優先,渭南通過四大機制創新推動管理方式轉變,深化“強轉樹”行動和“721”工作法,將“管理即服務”理念融入日常執法。在富平縣,該縣城管局實行包容審慎監管,以服務和勸導為主,為弱勢群體設立便民市場、服務點9個。

  臨渭區推廣“門前五包、十戶一長”自治機制,打造包括倉程路、東風大街在內12條示範街,構建“日常檢查+重點監管+鄰裡互督”閉環管理模式。商戶王磊説:“以前城管來就説‘不能擺’,現在坐下來一起想辦法,這樣的治理讓人很舒心!”

  在城市治理過程中,渭南市堅持放手發動群眾、緊緊依靠群眾,引導廣大市民投身基層治理。“城管説事室”的設立,讓治理從“單向管理”變成“雙向互動”。

  家住金水公園附近的張瑞,曾受廣場舞噪聲困擾:“晚上十點還吵,孩子寫不了作業。我試著向社區‘城管説事室’反映,網格長鄧峰當天就來協調,沒過幾天就把問題解決了。”“把工作搬到社區,離群眾近了,問題解決得也更快了。”臨渭區城管局杜橋執法大隊樂天網格長鄧峰説。

  智慧化手段的運用讓城市治理效率再升級。在渭南市城市應急指揮信息中心,“大氣污染治理信息化平臺”大螢幕實時顯示著230個在建工地、675輛渣土車和5283家涉油煙餐飲門店的監控畫面,工作人員手指輕點,就能將預警信息派發給轄區城管隊員。“科技讓治理更精準,既守住了‘藍天白雲’,也減少了對商戶的干擾。”渭南市城市應急指揮信息中心主任問建勇説。

  治理的溫度,正藏在浸潤民生的細微之處:在全省率先同步啟用首批9家醫保便民服務驛站,讓醫保辦理“就近可及”;新增停車位7391個、充電樁2759個,破解群眾“停車難”“充電煩”的日常困擾;推動全市54家醫療機構納入全省檢查檢驗結果互認範圍,減輕就醫負擔……這些貼著民心的微舉措,把民生福祉落到群眾看得見、摸得著的日常裏。

  渭南始終圍繞提升城市治理水準持續發力,將新時代“楓橋經驗”融入基層治理:2024年,渭南排查矛盾糾紛35773件,化解率達98.58%。主城區臨渭區紮實推進城市黨建工作,推行“黨建聚鄰、服務暖鄰”機制,229家駐區單位與社區共建,“鄰裡集市”“愛心義剪”等活動讓居民感受到社區如家的溫暖。

  文明鑄魂——

  從“外在規範”到“內在自覺”,涵養城市精氣神

  城市的魅力在於其整潔有序的“面子”,更在於其相容並蓄、充滿活力的“裏子”。對於渭南而言,“文明”不僅是全國文明城市的稱號,更是融入城市血脈的精氣神。

  夜幕下的渭南,梆子聲穿透夜色,水袖伴著戲腔輕揚。9月6日,由渭南市委宣傳部等四部門聯合主辦,渭南近年來規模最大、輻射最廣、參與度最高的藝術盛事——渭南百團戲曲聯賽在富平中華郡啟幕。這場覆蓋全市11個縣(市、區)、逾百家院團競藝的文化盛事,聚起了人氣,為城鄉增添了活力,更成為渭南貫徹落實文化強省建設的生動實踐。

  文化傳承是文明的“根脈所在”。渭南素有“戲曲之鄉”的美譽,是秦腔藝術的重要發源地。渭南還依託關中革命紀念館等紅色資源,年均開展8000余場次文化活動。

  大型秦腔現代戲《根據地》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再現革命先輩感人事跡;《渭華起義》《東渡!東渡!》等文藝精品,感召鼓舞秦東兒女沿著革命前輩的足跡勇毅前行……渭南用一場場文化盛宴讓紅色文化資源成為渭南文明城市創建的鮮明標識。

  渭南市文化和旅遊局負責人表示:“我們堅持以文化人、以文潤城,通過打造品牌活動、創排精品劇目、保護利用紅色資源,讓傳統文化煥發新活力,讓紅色基因融入城市血脈,為市民提供更豐富、更有品質的精神食糧,不斷提升城市的文明內涵和文化魅力。”

  志願服務是文明的“流動風景”。在臨渭區解放街道的學雷鋒志願活動現場,志願者李亞娥的剪刀翻飛,為居民修剪頭髮。“做志願服務7年了,每次看到老人滿意的笑容,就覺得值!”李亞娥説。

  如今的渭南,12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137個實踐所、2339個實踐站覆蓋城鄉,“臨渭小板凳議事會”讓居民坐在一起商量社區事,富平“懷德生日會”為老人送上溫暖祝福。70多萬名註冊志願者、6128支志願服務隊,意味著每6個渭南人中就有1位“文明使者”。

  文明監督是文明的“自我提升”。2024年3月,渭南啟動“我的城我守護”千人觀察團活動,1165名觀察員來自各行各業。他們走街串巷,監督不文明現象,收集群眾建議。

  “商鋪門口的垃圾要及時清理”“海綿城市項目夜間施工要控制噪聲”“小區充電樁不夠用”……文明觀察團團長連軍奎的筆記本上記滿了群眾訴求。

  “在推進過程中,包聯單位的黨員志願者發揮了帶頭作用,職能部門吸收了群眾和志願者的意見建議,同時我們依託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組織黨建帶動聯建、解決問題聯辦、研討整改聯抓、勸導調解聯治,解決了環境衛生、社區治理等問題3000多件。”連軍奎説。

  市民文明素養的提升,是文明城市最深厚的底蘊。渭南廣泛開展“爭做文明渭南人”主題實踐活動,通過市民文明課堂、社區道德講堂等載體,引導市民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養成文明習慣。如今,禮讓斑馬線、垃圾分類、文明用餐等已成為廣大市民的自覺行動,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質實現雙提升。

  “東秦新青年”新時代理論宣講團也成為傳播文明新風的重要力量。青年宣講員們深入社區、農村、企業、學校,用生動的語言、鮮活的形式宣講黨的創新理論、解讀惠民政策、講述渭南故事,推動黨的聲音“飛入尋常百姓家”,激發廣大市民共建美好家園的內生動力。

  道德模範是文明的“精神標杆”。截至目前,渭南已有50人榮登“中國好人榜”,126人榮登“陜西好人榜”,29人榮獲“陜西省道德模範”稱號。這些平凡人的善舉,像一束束光,照亮城市的每一個角落。

  城市形象的構建同樣離不開體育精神的滋養。2月25日,陜西聯合月亮泊足球俱樂部官宣:中甲新賽季,“西北狼”將繼續以渭南市體育中心體育場為主場!這支去年遞補衝甲的勁旅,經過多場次比賽的磨合,決定在渭河之畔繼續深耕。當“西北狼”的圖騰與渭南的城市肌理深度交融,一場關於體育、經濟與城市文明的蝶變正在渭水之濱悄然上演。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渭南將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精神,持續鞏固拓展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成果,以更高標準、更實舉措推動城市高品質發展,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渭南新篇章。

  看,渭水湯湯,滋養著這片土地;看,家園蝶變,承載著萬千期待。這裡的每一條道路、每一座公園、每一個微笑,都在訴説著一座城市的蝶變,也在見證著一群人的幸福……(陜西日報記者:陳宏江 任振東 任曉彤)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