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潤良田繪新景——陜西著力推進灌區現代化建設
2025-11-21 09:11:23來源:陜西日報編輯:高崗責編:王菲

省交口抽渭灌區渠首樞紐(資料照片)。受訪單位供圖

  11月14日,在眉縣湯峪鎮郝口坡村,工人忙著對支渠的閥門井進行檢修維護。

  不遠處的獼猴桃園裏,果農張恩智在給自家的獼猴桃樹翻地上肥。

  “我家今年種了6畝獼猴桃,上半年多虧了省石頭河水庫灌溉中心的用水保障,獼猴桃産量穩定,賣了10萬多元。”張恩智説。

  張恩智的獼猴桃園屬於砂土地,土層薄,以前用傳統方式灌溉,土壤保墑效果不好。

  得益於省石頭河水庫灌區開展的現代化灌溉設施改造項目,張恩智的果園新建了噴灌系統。

  “噴灌水量大、水壓足,水分能精準輸送到作物根系,可隨時對獼猴桃樹進行補墑,不僅保障了果子生長需要,還方便省事。”張恩智説。

  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噴灌畝均水費30元,而使用機井灌溉等方式,一畝地水費需要近60元。

  11月13日,記者走進眉縣橫渠鎮的石頭河萬畝獼猴桃節水灌溉示範園,只見一根根黑色的膠皮管沿獼猴桃樹根部鋪設,如同為每棵樹安裝了“吸管”。需要灌溉時,果農只需打開閥門,水霧便從管上的小孔均勻噴出。

  近年來,省石頭河水庫灌區大規模推廣滴灌、微噴灌系統,農戶可根據墑情“按需供水”,極大提高了灌溉效率和精準度。

  為提高用水透明度,灌區明確用水定額和標準,落實灌溉水權分配到戶,目前已覆蓋2.1萬戶,覆蓋率在98%以上。

  同時,灌區全面推行分類計價和超定額累進加價制度,累計兌現節水獎勵和精準補貼20余萬元,灌區畝均水費較改革前降低了21%。

  用水成本的下降和灌溉效率的提升,讓農戶嘗到了實實在在的甜頭,進一步激發了農戶參與節水灌溉的積極性。

  在農業灌溉領域,智慧化的灌溉管理模式正逐漸成為提升水資源利用效率和降低人力成本的關鍵手段。

  “以前,我們管水工作量大,要巡渠、安排澆地,還要挨家挨戶核對水費。現在好了,農戶澆完地,通過手機就能輕鬆實現水量、水費的自動結算。”11月13日,省交口抽渭灌區南幹渠12斗大李村北西組管水員李曉進説。

  省交口抽渭灌溉中心自主研發的“交口抽渭灌區農業灌溉管理平臺”及手機App計量計費軟體,不僅提高了管水效率,還減少了人力成本,讓管水工作變得更加輕鬆、高效。

  近年來,省交口抽渭灌區通過實施大型灌區現代化改造,更新改造了30座泵站,襯砌了344公里骨幹渠道,改造提升了126座量水堰和89處自動閘門,將輸水損失率從28%降至15%以下,渠道輸水能力大幅提升。

  今年上半年,陜西持續乾旱,對夏糧生産造成不利影響。灌區現代化灌溉設備的應用和節水灌溉技術的推廣,在關鍵時刻發揮了重要作用。

  省交口抽渭灌區提前做好旱情發展預判和抗旱工作預案,充分挖掘現有水利工程設施調蓄能力和供水潛力,及時優化灌溉方案,指導農戶科學灌溉。今年,灌區夏糧畝産達600公斤,較2024年實現增産。

  大中型灌區是糧食安全的“壓艙石”。近年來,陜西狠抓大中型灌區現代化建設與改造工作,夯實糧食穩産、增産的水利基石。

  11月12日,在省涇惠渠灌區高陵灌溉管理站,工作人員王新徵在檢查渠道的視頻監控點和感測器。

  “冬灌就要開始了,要確保各級渠道、機電設備正常運轉。”王新徵説。

  近年來,省涇惠渠灌區以智慧灌區平臺為核心,著力構建現代化灌區,通過遍佈渠係的148處視頻監控點和各類感測器,可實時掌握水量、水位、渠道狀況等。

  “中心會根據這些數據,對用水進行調度。以前冬灌,我們得靠經驗,現在有了這些設備,哪需要用水一目了然,調度起來更加精準、科學。”省涇惠渠灌溉管理中心信息中心副主任田王軍説。

  在灌溉季,省涇惠渠灌區嚴格按照“水權集中、統一調配、安全引水、優化高效”的原則,依據平臺數據進行水情協商、會商,分析研判灌溉形勢。他們通過建立河、庫、渠聯合調度模型,科學採用輪灌、續灌和集中灌溉等模式,動態優化調度方案,極大提升了水資源配置效率。

  “智慧調度有效減少了輸配水過程中的‘跑冒滴漏’,實現了從‘經驗調水’到‘數據調水’的轉變。”省涇惠渠灌溉中心灌溉管理處處長楊新利説。

  三秦大地上,一個個現代化灌區憑藉其延綿交錯的渠係,將滋潤田疇的水精準輸送,澆灌出豐收的希望。“十四五”以來,陜西灌區現代化改造累計投資42.11億元,新增、恢復和改善灌溉面積585萬畝,為保障全省糧食安全提供了關鍵支撐。(陜西日報記者 徐穎)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