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三點借鑒 中國足球如何當歐洲盃看客

2016-06-08 13:54:27|來源:新華社|編輯:張津銘

圖片默認標題

  法國歐錦賽已經進入倒計時。中國足球之於歐錦賽是個“看客”。然而,看熱鬧和看門道又有天壤之別。在技戰術發展、球星發掘和市場開發上,中國足球不應該錯過這歷時一個月的生動課堂。

  技戰術發展的前沿潮流

  如果説巴黎時裝周代表了服裝業的最新潮流,那麼歐錦賽就代表了世界足球技戰術發展的最前沿。西班牙的傳控流正是從2008年歐錦賽上崛起,統治國際足壇三屆大賽。

  中國足球雖然基礎不佳,但這不能成為不鑽研技戰術發展的藉口。中國足球相關從業者,應當從歐錦賽中汲取營養,洞悉世界技戰術的最新潮流。

  51場比賽,場場都可能成為技戰術的經典案例。強強對話固然是最好的教材,但歐錦賽在擴軍後,一些絕對實力並不突出的球隊也實現突圍,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歐錦賽上一些以弱敵強的比賽,更是值得馬上要迎來世預賽十二強賽的中國足球深入研究。

  超新星的選秀大會

  歐錦賽也是各路豪門球探聚集的選秀大會。冬季轉會中,中超聯賽的引援力度冠絕世界,夏季轉會來臨,中超列強們不應錯過這個近距離觀察歐洲一流超新星的機會。

  過去,受制于經驗和關係網絡等原因,中超聯賽各俱樂部引進球星往往是在所謂“二級市場”上。也就是説,球星的潛力已經得到了充分的開發和挖掘,在經紀人手中待價而沽。

  隨著中超聯賽的發展,各個俱樂部越來越重視自身球探體系的建設。歐錦賽這樣的高水準大賽,就是歐洲新星的“一級市場”,中超的俱樂部們不應該缺席。

  特別是進入2016年,相繼超過50個國家和地區開始轉播中超聯賽,中超的國際影響力越來越大,一個國際化的中超有條件成為新星成長的平臺。因此,各個俱樂部在歐錦賽中發掘個把潛力新星,在中超的平臺上進行培養之後走向世界,並不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

  市場開發的新高度

  中國足協已經決定申辦2023年亞洲盃,我們雖然不乏北京奧運會、廣州亞運會等大型綜合性賽事的承辦經驗,但在足球大型賽事方面經驗並不豐富。

  因此,我們應當從已經舉辦超過半個世紀的歐錦賽中汲取經驗。而隨著辦賽理念的更新,隨著體育産業進入高速成長期,理應讓亞洲盃為城市和人民創造更多的經濟價值。

  在這方面,擁有小世界盃之稱的歐錦賽,在市場開發方面足以充當導師。據報道,雖然受困于歐洲經濟的疲軟,但2012年歐錦賽的總收益仍然超過13億歐元。歐錦賽在電視轉播權銷售、門票銷售、商品售賣等方面,都值得希望成為2023年亞洲盃東道主的中國學習。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