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奧乒乓球手刻苦訓練 盼裏約奪金
楊倩
原標題:殘奧乒乓球手刻苦訓練 渴望裏約奧運摘金圓夢
新華社濟南7月26日體育專電(記者蕭海川)幾臺製冷櫃機呼呼地噴吐著冷氣,殘疾人運動員楊倩的額頭上依然沁出豆大汗珠。她盯著乒乓球臺另一端的對手,想從表情、動作中探出先機,又時刻提防著自己殘缺的左臂成為失分短板。
“在倫敦殘奧會上,楊倩2:3輸給波蘭的帕爾蒂卡,拿到奧運亞軍。她的打法其實很先進,現在是憋著一股勁要在裏約摘金。”53歲的袁峰,是中國殘疾人乒乓球隊的教練員。從2000年起,他就帶領弟子們征戰奧運賽場。9月份開幕的裏約殘奧會,將是他的第五屆殘奧會。
袁峰告訴記者,中國殘疾人乒乓球隊有30名運動員獲得裏約殘奧會參賽資格,規模超過以往。目前共有7名殘奧會女子乒乓球站立組的隊員在濟南集訓。“她們都拿過世界冠軍,世界第一也在我們隊裏。”説起自己率領的女將們,袁峰的語氣中充滿了自豪。
但最初接手殘疾人乒乓球,袁峰遠沒有如今這般自信。“殘疾人體育事業開展得好不好,跟經濟發展有很大關係。”袁峰告訴記者,早些年出國參賽,發現歐美運動員的義肢更輕、更合體,成為賽場上看不見的優勢。殘疾人乒乓球的技戰術體系,更像是一張白紙,像交叉步等基本功都要重新練起。
備戰裏約殘奧會的集訓,在去年11月就已開始。每天上午的訓練以基本技術、多球技術為主,下午則是隊員之間的單球訓練。袁峰説,這樣的安排主要考慮到隊員們畢竟不是職業運動員,要在有限時間裏將訓練變成比賽、比賽當成訓練。
記者注意到,與殘奧隊員對壘的球手大多是健全人,陪練隊員主要來自山東師範大學乒乓球隊,袁峰的另一個身份就是山東師大體育學院副教授。集訓的訓練館就坐落在校園內,並在去年成為國家殘疾人體育訓練基地。山東師大也成為少數承擔國家體育科研任務的地方高校。
“這麼多年帶殘疾人運動員,抓好心理訓練非常重要。與大學生一樣吃穿住行實現真正的殘健融合,對雙方都大有裨益。”袁峰説,殘疾人團隊向健全人團隊學習技術打法,健全人團隊學習殘疾人的意志品質。他表示,當前國內殘疾人乒乓球技術在世界範圍內處於領先水準,有能力在奧運舞臺上一展風采。
來自四川的王睿,在汶川大地震中失去了右腿。乒乓球讓她逐步走出陰霾,重新發現人生的目標與樂趣。“健全人隊友腿腳好,跟他們打回合就要多一些,挺有幫助的。”這位23歲的“川妹子”説,半年多的集訓,教練、學校都給了她很多幫助,自己將力拼奪金道路上的每一位對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