裏約奧運麻煩不斷 解讀體壇“紙牌屋”
新華社裏約熱內盧8月3日體育專電(記者 馬向菲、高鵬):歷史上恐怕從沒有一屆奧運會在開幕前兩天還有大批運動員排隊在打官司,眼巴巴地等著參賽資格。奧運會主辦方國際奧會(IOC)也罕見地沒有專注于開幕式,而是忙著和另一著名體育組織“打嘴仗”。裏約奧運會只能用這幾個字來形容:
亂
因為世界反興奮劑機構(WADA)的一份報告稱國際體壇巨擘俄羅斯國內興奮劑氾濫,背後甚至有政府勢力在操控,導致100多名已經獲得奧運會參賽資格的俄羅斯運動員遭到禁賽,田徑和舉重甚至“全軍覆沒”。
很多運動員覺得沒招誰沒惹誰就失去了辛苦奮鬥來的參賽資格,倍感不服。於是國際體育仲裁法庭(CAS)的案頭一下多出幾十份上訴書,這些都必須在兩天之內給出答案。CAS的仲裁員們忙得不可開交,無論裁決數量還是速度都創造歷史紀錄。
IOC也在加班加點審核其餘200多名運動員的參賽資格,還得考慮那些喊冤的運動員要求是否合理,能否網開一面。與此同時,真真假假的消息不斷傳來。游泳名將莫羅佐夫和洛賓採夫一會兒聽到他們的參賽資格被恢復,一會兒又有國際泳聯出面否認,最後皮球踢到IOC腳下,IOC也説不出什麼時間才能給個答案。
打
看到奧運會被攪得亂哄哄,IOC主席巴赫怒了。在裏約,巴赫無論在新聞發佈會還是IOC全會時都不忘批評WADA,指責他們早就應該抓住線索調查,卻偏要拖到奧運會臨近才做這件事,結果弄得雞飛狗跳。還有IOC委員批評WADA這樣做完全是為了“出風頭”,置IOC于不顧。
WADA馬上反擊説,只有取得確鑿證據後才能展開調查,“我們一拿到俄羅斯興奮劑事件證據後就立刻開始行動了”。如果要問為什麼WADA遲遲無法找到證據,只能怨前莫斯科和索契興奮劑檢測實驗室主任羅琴科夫沒有早點爆料。
WADA所提到的證據來自今年5月羅琴科夫在美國接受採訪時扔出的重磅炸彈,指稱俄羅斯的興奮劑是“政府行為”。俄方否認了羅琴科夫的指控,稱他的行為“簡直就是投敵者的中傷”,是“討好新主人”,但在全面禁賽威脅面前,又轉而表示將全面配合調查。
事實上,俄羅斯興奮劑事件要追溯到2014年德國ARD電視臺播出的紀錄片,片中稱經由“深喉”爆料,俄羅斯田徑興奮劑氾濫。之後,前WADA主席龐德組織調查小組開始調查。2015年11月公佈的調查結果指稱俄羅斯的興奮劑問題不限于田徑,但又沒有發現政府操控的真憑實據。WADA説:“龐德多次找羅琴科夫了解情況,可後者從來沒有提過政府操控興奮劑檢查的事情。”
根
與IOC“打仗”的WADA主要工作是制定國際通行反興奮劑規則,協調和監督全世界各國(地區)、國際單項體育聯合會甚至國際奧會的反興奮劑工作。17年前,IOC正是WADA創立者,最初還是它的全資贊助人,現在IOC還為WADA提供一半的資金,WADA主席裏迪還是IOC副主席、資深委員。這些年WADA獲得越來越多國際單項體育聯合會和政府的支持,羽翼豐滿,儼然成為又一頂級國際體育組織,有了和IOC叫板的底氣。
一直以來,雙方的合作還算和諧。但7月18日WADA拿出的“獨立個人報告”成為他們“開仗”的導火索。報告稱俄羅斯體壇的興奮劑問題是“政府行為”,建議IOC禁止俄羅斯代表團全員參加裏約奧運會。包括美國反興奮劑機構在內的多個反興奮劑組織頻頻施壓要求全面禁賽,西方媒體也推波助瀾,一顆巨大的燙手山芋扔到IOC面前:禁還是不禁?
全面禁賽,裏約奧運會就殘缺不全;不禁賽,又有悖IOC一貫堅持對興奮劑零容忍的立場。各種糾結之下,IOC執委會艱難地決定不全面禁賽,並讓各國際單項體育聯合會決定是否禁賽該項目的俄羅斯選手,結果遭到諸多批評。
奧運會是IOC最大的招牌和産品,受到這樣的“侵犯”,怨不得主席巴赫滿腹怨氣。
歸根到底,這是一個體壇話語權的問題。長期以來,國際奧會在綜合體育這塊是説一不二的老大,但是,最近WADA合縱連橫,和西方政府某種意義上形成了一致行動,這也使得IOC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和挑戰。
在國際體育圈,一直有著“體育的歸體育,政府的歸政府”的傳統,使得體育組織相對獨立。但最近這些年有些苗頭不對,包括之前炒得沸沸颺颺的國際足聯腐敗案,美國聯邦調查局甚至直接出面。政治對國際體育的滲透越來越深,這或多或少地引起了體育界、尤其是目前掌握實權的體育界大佬們的不滿。
難怪巴赫在裏約意味深長地説:“國際奧會呼籲建立一個更強有力的反興奮劑體系,職責更加明確,透明度更高,獨立性更強,各方行動協同一致。”
WADA不透明?不獨立?那麼它靠向了誰,又導致了和誰的行動不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