頑強拼搏、決不放棄,女排精神永不過時
北京時間19日上午,在裏約奧運會女排半決賽中,中國女排迎戰荷蘭女排並以3比1戰勝對手挺進決賽。這是中國女排時隔12年再次打進奧運會決賽。
這是一場驚心動魄的比賽,關鍵比分一直都是犬牙交錯,中國女排激戰四盤險勝荷蘭,整場比賽只贏了對手四分。異常激烈的賽事,也吸引到超高的關注度,有數據顯示,在比賽進行時所有打開的電視中,有一半在收看女排比賽。比賽結束後,線上線下的輿情更是升騰至沸點,“女排精神”再度感動中國。這種場景似曾相識——一場遠在巴西的比賽,似乎帶領國人完成了一次美麗的穿越,這一刻,我們仿佛回到1981年11月16日,那一天,中國女排以7戰全勝的成績首奪世界冠軍。當時的中國人在經歷短暫的停滯後,剎那間沸騰了。
女排的勝利為何如此令人激動?中國女排在本屆奧運會的歷程,猶如一部勵志大片,儘管大結局還未上演,但跌宕起伏的劇情,早已讓人哭過了笑過了。作為中國體育的一面旗幟,此前被寄予厚望的中國女排,小組賽輸了三場,只以第四名身份艱難出線。然而,在幾乎無人看好的情況下,中國女排先是成功逆襲衛冕冠軍、東道主巴西隊,接著又戰勝“苦主”荷蘭隊,時隔12年重返奧運決賽。光明的前途,曲折的道路,如此引人入勝的賽事,教人怎能不激動。
再有就是,女排頑強拼搏、決不放棄的精神,以及連續取勝的戰果,大大緩解了廣大體育迷心中的“委屈”。本屆奧運會上,中國男籃五戰全負,女籃一勝四負,都是早早結束了征程,中國女排已成為三大球類項目中的獨苗。這種情況下,中國女排連續勝利闖進決賽,在起到了凝聚人心積極效果的同時,自然會引發萬眾關注、群情激奮。
中國女排挺進了決賽,勝利帶給國人無限的喜悅和激動,也讓“女排精神”再度成為熱詞。“女排精神”是上世紀80年代中國女排奪得五連冠後的經驗總結,其基本內涵可概括為:無私奉獻、團結協作、艱苦創業、自強不息。女排精神是中國女排的歷史遺産,很好地詮釋了中華體育精神。這種精神也超越了體育範疇走向各行各業,在改革開放剛剛起步的時代,鼓舞著百廢待興的中國拼搏奮鬥、砥礪前行。
然而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崛起,同時作為競技體育強國的地位不斷穩固,“女排精神”在一些場合受到冷落,甚至出現了還要不要重提“女排精神”的討論。“女排精神”遇冷,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經過多年的努力,中國健兒奪取了無數冠軍,見多識廣的國人對金牌日趨看淡,中國女排不再一支獨放,“女排精神”的關注度自然會有所下降。另外,“女排精神”一度被片面理解為結果論、唯金牌論——贏球是“女排精神”,輸球似乎就是缺乏精神。這種機械、功利的認識,既是對“女排精神”的誤解,也對“女排精神”造成了傷害。
本屆奧運會上,中國代表團在部分傳統優勢項目上的表現遠遜於往屆,這更讓人們意識到,在競技體育場上,沒有一場勝利是唾手可得的,沒有一個冠軍是不經歷風雨的。中國女排再次令國人激動,是因為在經歷繁華之後,這場勝利讓我們看到了中國“女排精神”的最新演繹版本。這種精彩演繹讓我們明白,中國“女排精神”永遠也不會過時,因為它代表著“更快、更高、更強”的奧林匹克運動精神在中國的生動實踐。
渴望勝利、敢於勝利,並且有能力、有智慧找到通往勝利的道路,中國健兒的奮力拼搏、勇往直前,不斷豐富著中華體育精神的內涵,國際奧林匹克運動也將從中大受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