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韓PK魯能成反面教材 國足想贏要用好"大殺器"

2016-08-26 15:04:07|來源:搜狐|編輯:劉蒙召

  圖片默認標題

  先是亞冠賽場,在1/4決賽階段四家中韓俱樂部捉對廝殺;接著中韓兩國國家隊也將在世預賽12強戰小組賽首輪直面對話。中韓足球在短短22天內要進行五場對決。在已經結束的亞冠八強戰首回合比賽中,上海上港主場與全北現代0-0交了平局,山東魯能在客場則是1-3不敵FC首爾,可以説中韓足球的第一回合對話中國足球落得下風,這也給了即將在9月1日作客首爾與韓國國家隊交手的國足提了一個醒。

  由於中國國家隊是客場作戰,因此山東魯能同FC首爾的比賽或許更有借鑒性,但無論是結果還是過程,顯然我們不想高洪波率領的隊伍和山東魯能一樣。聽聽球迷説什麼,或許不完全對,但至少是一種觀點和聲音。有人説,魯能隊已經給國家隊打了個樣板,和韓國的球隊打對攻結果就一個---死得很難看!有人説,在魯能踢球的本土球員能力較差,防守業餘,兩個邊衛尤甚,足球意識比韓國球員差一大截。還有人説,和韓國球員一比較,我們必須承認,咱們技不如人,腳下功夫、傳切配合和攻防速度都差對手一大截,我們的球員在場上踢得缺乏信心,這個沒得救!

  以往國足和日本隊交鋒時,我們説對手學巴西那麼多年,腳下技術真是比我們強一大截啊。和韓國隊過招時,我們説人家真能跑,比賽最後幾十分鐘真是拖垮我們了。可是經過發展,我們突然意識到中國足球從技術層面,最基本的停球、傳切這些基本功同韓國球員相比中國本土球員也不行;從體能分配角度來看,和日本球員來説中國球員也不會科學的去運用它。一言以蔽之,中國足球的落後是全方位的。

  近些年來,中國足球並非一點進步沒有,只是進步的幅度與其他競爭對手相比慢了一些,而我們原本底子和基礎就比韓日這些東亞對手差,所以才會出現碰到對手我們總是落得下風的狀況。不過2010年2月,高洪波率領的中國隊還是曾經以3-0的比分擊敗過韓國隊破了32年國際A級比賽中不勝對手的尷尬紀錄。那場比賽給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就是每一位球員在場上都很拼,當時高洪波徵召的球員張琳芃當時只是第5次代表國足出戰,為球隊進球的鄧卓翔和于海國家隊出戰場次也都剛剛達到兩位數。套用一句挺俗的話:力拼不一定會贏,但不拼一定會輸。無論對山東魯能還是中國國家隊都受用。

  我們發現,當上海上港上週末聯賽和石家莊永昌比賽時,全北現代隊的主帥崔康熙便親臨現場刺探軍情。當上海上港與全北現代對壘時,韓國國家隊的主帥施蒂利克又出現在看臺上。可見韓國方面無論俱樂部還是國家隊對“情報”收集方面的重視,當然你也可以解讀為他們並沒有因為多年來中國足球孱弱就不重視對手。

  從技戰術角度去看,中國隊客戰韓國隊首先要做好防守,像山東魯能對陣FC首爾時那樣用眼神去防守一定不行,德揚和樸主永的進球看似是對手最後一擊把握能力強,但殊不知我們的防守環節做得實在太糟糕,第一個球樸主永在魯能腹地傳球時身邊完全沒有防守球員去干擾,讓對手舒舒服服的起球,這在現代足球中就是自殺行為。樸主永接趙璨鎬的中路直塞球情況也類似。對於出球運動員毫無干擾和破壞,將寶押在中衛和門將身上基本都會死得很難看。

  做好防守只是第一步,想要不持續承受巨大壓力,有效的防守反擊是必須的,而2010年當時高家軍最終能夠3-0擊敗對手,也和開局不久之後(第4分鐘)便取得進球有一定關係,比分的變化總是會讓雙方球員的心理出現變化。至於得分手段,定位球是大殺器。且不説魯能隊依靠蒙蒂略利用直接任意球破門為球隊保留了一絲晉級希望,就是放眼國際足壇,這也是許多球隊“爆冷”的最有效得分方式。即使在中超聯賽當中也不例外,其中江蘇蘇寧隊目前他們通過定位球得分已經有18次,幾乎佔了總進球數的一半,而他們的主帥正是前FC首爾的崔龍洙。可見,我們不僅要利用定位球破門,同樣也要謹防對手利用這一方式來攻破我們的城池。足球,本身玩得就是限制和反限制,誰能發揮出自身特點誰贏球的機會就大。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