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體育>>體育>>正文

魏紀中:發展體育産業是中國邁向體育強國必經路

2016-09-20 09:28:41|來源:新華社|編輯:張津銘

  魏紀中:發展體育産業是中國邁向體育強國必經路

  魏紀中先生

  新華社北京9月19日體育專電(記者劉欣林德韌)奧林匹克運動專家、國際排聯終身名譽主席魏紀中19日在京表示,中國在從體育大國向體育強國轉變的過程中,日益興盛的體育産業是一條必經之路。

  在懶熊體育“2016中國體育産業集市”論壇上,80歲高齡的魏紀中向與會者分享了自己50餘年的體育從業經驗。他説,體育産業可以顯著提升中國體育的國際影響力,姚明就是其中的成功案例。

  中國在2014年出臺《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産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魏紀中表示,體育事業發展前景大好,都得益於國家政策利好,也源於體育事業的整體發展,而基礎在於人民的體育觀念增強。

  魏紀中認為,體育消費的主要群體來自於中等收入階層。“在全世界來看,儘管經濟有所波動,儘管週期性經濟危機可能發生,但是根據全國和全世界統計數據來看,中等收入階層的增長,從來沒有改變。體育消費,要針對他們的需求。”

  “而大眾體育的基礎在學校,”魏紀中説,不要忽視學校體育這片廣闊的空間。青年人追求時尚,對體育用品的購買力巨大。

  魏紀中表示,在體育消費中,體育器材的價值還沒被充分開發。“經過專項體育聯合會認證的體育器材和體育産品,價值將大大增加,而中國的廠商經常忽視這一方面,”他説。

  針對體育場館利用率不足的問題,魏紀中認為應將體育訓練、培訓相結合。“體育培訓的意義在於讓人産生興趣,而體育培訓的鞏固則需通過比賽來完成,”魏紀中説。他認為,大眾體育要想發展起來,必須組織完善的群眾性比賽。

  魏紀中表示,諸多行業涌入體育産業的確帶來了全新的思路,但他同時提醒,要將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完美融合,而不是經濟效益的最大化。

  目前的體育産業大多發生在足球、籃球等熱門項目,或跑步、健身等社會關注度高的領域。對此,魏紀中在會後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並不是所有體育項目都可以市場化,有些必須得到政府的扶持。

  “需要説明一點,從高水準競技角度來講,專業化和職業化並不是同一條路,專業化道路是政府的,職業化要靠社會,有市場的項目必然就會有一部分市場化。例如足球和籃球的一部分可以職業化,但校園足球就不能職業化,”魏紀中説。

  魏紀中認為中國體育産業可行的經營和盈利模式到目前為止還難有定論,他説:“定論不是靠推論,而是要經過實踐的檢驗。因此,體育産業需要根據中國國情和市場發展程度找到適合的模式。”

  “其實西方的體育産業也在調整。舉個例子,國際足聯世界盃要增加隊伍,那就必然要改變賽事的運營模式,”魏紀中説。他表示,中國的體育産業只能從歷史的角度借鑒過去西方的發展模式,並尋找有中國特色的發展之路。(完)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