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體育>>網球>>正文

中網十三年,成長看得見

2016-10-10 08:34:19|來源:人民日報|編輯:劉蒙召

  

女單冠軍拉德萬斯卡在頒獎儀式上,新華社記者 鞠煥宗攝

  10月9日晚,位於北京北五環附近的國家網球中心鑽石球場燈光璀璨,2016中國網球公開賽在這裡迎來了決戰時刻:在1.5萬多名現場觀眾的歡呼聲中,英國名將穆雷戰勝保加利亞選手迪米特洛夫,贏得了自己首個中網男單冠軍。在當日早些時候結束的女單決賽中,波蘭選手A·拉德萬斯卡戰勝英國選手孔塔,奪得冠軍。

  已經走到第十三個年頭的中網,留下了無數的精彩瞬間:塞爾維亞選手德約科維奇曾6次奪得男單冠軍,創下了賽會紀錄;西班牙選手納達爾曾在這個賽場重返世界第一;中國選手李娜曾在這裡舉行退役儀式,告別她奮鬥多年的賽場……伴隨著這些記憶,中網賽事本身的蛻變和成長同樣驚人。經過十餘年的發展,中網的硬體條件不斷升級、賽事組織服務日益優化,已具有相當的人氣。更重要的是,賽事逐漸凝聚起人們對網球運動的關注和認同,為國內網球文化的發展提供了土壤。

  參賽陣容:從缺少球星到星光熠熠

  雖然小威廉姆斯和德約科維奇因傷未能參加今年的中網,然而作為國內頂尖的網球盛宴,中網從來不缺乏亮點。穆雷成功地奪得男單冠軍,實現了突破。而孔塔、凱斯等新生代女球員在中網賽場上大放光彩,令人對未來的女子網壇有了更多期待。

  球員陣容往往是一項賽事美譽度最真實的反映。過去的中網由於在賽事時間方面的“先天不足”,很難邀請到明星球員。經過賽事組織者多年的努力,中網得到了越來越多的認可,賽事知名度、獎金額度、球場設施、球員服務等不斷提升,賽事也從昔日缺少大牌球星到如今堪稱星光熠熠,大小威廉姆斯、莎拉波娃、揚科維奇、德約科維奇、納達爾和伯蒂奇等眾多世界頂尖球員都曾在中網賽場揮拍。

  今年中網,納達爾堪稱“勞模”,他不但參加了男單比賽,還與同胞布斯塔搭檔參加了男雙比賽,並最終贏得男雙冠軍,他對中網的投入程度由此可見一斑。不過,令納達爾難忘的並非只有奪冠的經歷。今年,他特意提前來到北京適應場地,還忙裏偷閒爬了趟長城。“每次來中網,都會有美好的回憶。”納達爾説。

  事實上,中網主辦方一直在努力,從多方面入手,提升球員的參賽體驗。去年,德約科維奇三兄弟也在中網組委會的安排下游覽了長城。除了組織球員參加有中國特色的活動之外,組委會還會在球員下榻的賓館房間放置一些實用性很強的小禮物,比如存錢罐、噴霧和行李牌等。球員的具體訴求,比如食物裏不能含有穀物、只吃白水煮的雞胸肉等,組委會也都會予以滿足。

  賽事服務:從宏觀佈局到細節入手

  2004年,中網在北京南三環的光彩體育館拉開大幕,蹣跚地邁出了自己稚嫩的第一步。十餘年間,賽事的舉辦地點遷到了位於北五環附近的國家網球中心,具備了一流的硬體條件,賽事服務與賽事品質也不斷完善和提升。已經邁入第二個“十年”的中網正奔向收穫的季節。

  經過前幾年的打磨和積累,年輕的中網在2009年迎來了首次蛻變:女子項目升級為WTA(國際女子網球協會)僅次於大滿貫的皇冠明珠賽事,世界排名前50的球員必須參賽,使中網陣容空前豪華;男子賽事則升級為ATP(國際職業網球聯合會)500賽事,獎金額度再創新高。

  兩年之後,中網擁有了新的主賽場——能容納1.5萬人、具有可開闔屋頂的鑽石球場建成並投入使用,為賽事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硬體基礎。

  今年,中網更著眼于細節上的完善和品質上的提升。主辦方對鑽石球場進行了聲、光、電等方面的改造,希望打造出國內獨有的夜場賽事,讓球迷在觀賽過程中有全新的視覺體驗。鑽石球場下面的運動員休息室也得以翻新,不僅配備了舒適的沙發,還添了包括檯球桌、VR互動區、吧臺在內的休閒場所。同時,主辦方還邀請了專業團隊,為運動員設計營養配餐來保證他們的能量攝入,並開設了健身房,以滿足運動員的鍛鍊需求。

  “中網歷經十幾年的發展已經成為職業賽事中最優秀的比賽之一,每年都有進步和變化。”見證了中網變遷的中國網球公開賽賽事監督奧蘭迪表示,“今年中央球場越來越好看了,夜場的燈光秀也不錯,球員休息區得到了升級,球迷廣場也越發精緻和美觀,這些變化都利於增加球員和球迷對賽事的感情。”

  網球文化:從賽場內延伸到賽場外

  十餘年間,中網經歷了一次遷址和兩次升級,影響力與日俱增。據官方統計,2015年中網WTA、ATP賽事全球電視轉播總時長創紀錄地達到了7295小時,覆蓋了179個國家和地區。中網以3464萬的全球轉播收視總數,首次位列WTA全球賽事之首。

  一年一度的中網賽事培養出了眾多的國內球迷,讓國內網球運動的發展有了更多支撐。隨著深圳、香港、廣州、武漢和天津等地網球賽事的陸續落地,以中網為核心的“中國賽季”已初具聲勢。

  不過,縱觀那些歷史悠久、影響廣泛的大滿貫賽事,無論是法網紅土上表現出的張力,還是溫網草地上營造的愜意,無不深深烙上了文化的印記和當地民眾對體育精神的理解。作為一項以大滿貫為目標的賽事,13歲的中網依然年輕,在營造網球氛圍、培育網球文化方面需要做出更多嘗試。

  今年中網期間,主辦方特別安排了針對青少年球員的網球訓練營。20多名中國青少年網球選手不僅得到了瑞士名將辛吉斯的指點,還與這位大滿貫冠軍得主在場上過招。此外,為了讓球迷獲得更多的參與機會,今年中網準備了不少場外活動,比如小朋友們畫作的展示和愛心義賣、蓮花球場的現場塗鴉以及“我的主場,童真時刻”的特別評選等,在球迷中廣受好評。

  不過,文化的形成需要時間的沉澱。今年中網賽場,一些不和諧的音符依然存在,比如比賽開始後有觀眾來回走動等。可見,在普及和推廣網球文化方面,中網要做的還有很多。

  毋庸置疑,歷經10多年的發展,中網為國內頂級網球賽事樹立起一面旗幟,但這面旗幟飄揚的高度,取決於網球在中國的熱度,而這,或許是中網未來10年甚至20年的艱巨使命。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