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俱樂部生存之道 除了錢什麼更重要?

2016-10-18 11:22:03|來源:新華社|編輯:張津銘

  新華社北京10月17日新媒體專電 題:足球俱樂部的生存之道:除了錢,更重要的是啥

  新華社記者公兵、王浩宇

  15日,青島中能從中甲降級!有人哭,也有人笑——同日,保定容大和麗江飛虎進入中乙決賽,這意味著它們將升入明年的中甲聯賽。

  記得青島中能還在中超聯賽時,一度排名前六,但是後來每況愈下,2013年從中超降級。降級初始,中能還想著儘快回到中超,但是2014賽季最終排名第五,無緣重返中超,2015賽季排名第七,離衝超越來越遠,2016賽季更是一落千丈,再度降級。

  1993年成立的中能俱樂部三年內兩度降級的教訓是什麼?中甲新軍應當從中汲取怎樣的經驗?記者的觀點是:無論有錢沒錢,有人沒人,職業俱樂部一定要有清晰的定位,要充分了解職業聯賽的殘酷性,要有長遠的規劃,才能獲得持續性發展。

  就聯賽本身而言,升降級制度無疑是良性的,既保證了必要的競爭,給不同級別的聯賽注入新鮮血液,又再一次證明了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道理。有實力、有財力,往往能上,但也不儘然,比如今年的中甲,多傢俱樂部投入巨大,但進入衝超序列的也只有權健、智誠和黃海三家。對於那些資金並不充沛的中小俱樂部,該怎樣打造自己的特色、在足球“江湖”裏前行?

  2014年可謂是中國體育的一個分水嶺,國家利好政策如國務院46號文件出臺,足球改革處於前期調研和醞釀階段。這一方面給足球俱樂部、從業者帶來了更多希望,增加了這個行業的熱度,但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準入門檻。尤其是《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在2015年出臺後,各方涌入足球行業的積極性大為提高,燒錢之舉頻頻,最明顯的結果就是國內球員身價暴漲,標王價碼不斷翻新,甚至逼近億元。

  

  國腳身價水漲船高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包括中能這樣的屬於私企性質、財力並不十分雄厚的俱樂部在這場資本競爭中不堪重負,只能轉移發展重心,比如延續培養青少年人才、大力發展校園足球的思路,一方面為俱樂部選拔人才,另一方面從長遠角度著眼包括培訓等板塊在內的足球産業。

  目前該俱樂部U11-U19年齡段梯隊建制完備,校園足球合作學校已達120多所,累計培訓學員達十多萬人次,王子銘、王秀福、鐘義浩等年輕新秀就來自中能青訓。不過,就職業足球而言,青少年與成年球員畢竟是兩個層面,缺乏足夠的財力支撐,沒有足夠優秀的球員,再加上管理等方面的原因,中能降級並不十分令人意外。

  電影《天下無賊》中,演員葛優説的一句話令人感觸頗深:“21世紀什麼最貴?人才!”這句“至理名言”適用於包括足球在內的各行各業。記者認為中能兩度降級反映的深層次問題,還是中國足球人才嚴重匱乏。

  為什麼缺乏人才?與此前中國足球急功近利、缺乏完善的青訓體系有莫大的關係,這方面的言論已經很多,不再贅述。而正是缺乏人才,才導致了不少俱樂部花大價錢買外援、購內援,經營成本尤其是人力成本飆升,這給俱樂部尤其是中小俱樂部帶來了很大壓力。你不可能要求所有俱樂部都像廣州恒大那樣一擲萬金,這就決定了中小俱樂部必須要有自己的玩法。

  在這一點上,年初升上中超的延邊富德堪稱典範。俱樂部總經理于長龍主張,像延邊這樣的小俱樂部就應該注重特色:“第一,做好基礎,我的夢想是在延邊建一個足球産業園。第二,人才要培養好,現在足球所缺的人才是全方位的,比如高級經理人才,高級管理人才,高級經紀人,還有教練、運動員等,我一直期待中國能出現一個高級培訓機構,能為中國足球培養更多的人才。”

  正是基於這一思路,延邊在大力培養自己的球員,其外援身價加在一起可能還不如其他俱樂部一個隊員。于長龍説:“我們只引對的,不引貴的,外援要適合我們俱樂部的打法。中超隊伍裏,其實不少國內隊員身價要比國外優秀隊員身價還要高。可能未來幾年這種現象會越來越猛,因為我知道,93、94、95、96年出生的運動員,未來幾年裏將是中超的主力軍,這裡面像武磊(上海上港球員,91年出生)這一代球員那麼優秀的不是很多,不過我們延邊在93到96年齡段,起碼有六七名(不錯的球員),雖然他們沒有武磊那麼強,但是打中超還是可以的。”

  延邊本賽季的投入大概在兩億左右,這肯定與一些富豪俱樂部十億左右的投入相去甚遠,但是有著清晰定位和發展思路的延邊硬是在中超站住了腳。這其實可以給許多俱樂部未來的發展帶來啟示。

  有錢投入足球一定是好事,但錢不是萬能的,長期來看,首先要解決從無序到有序、從不合理到合理的問題。同時應當利用資本搭建的平臺滲透到青訓領域。此外,只有越來越多的俱樂部找到自己的定位、方向,打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整個聯賽才會更加健康,俱樂部的未來發展才會更加有可持續性。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