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青賽提前出局 國足輸掉現在還要失去未來?

2016-10-20 14:05:09|來源:廣州日報|編輯:劉蒙召

  1997屆中國國青隊在亞青賽小組賽兩戰出局,自2005年荷蘭世青賽之後,國青隊已連續6屆比賽未能從亞青賽突圍。1997屆國青隊號稱是中國足球史上最多“留洋”球員的一屆,也被認為是近年來最有天賦的一屆,但他們依然未能逃脫前輩們的命運。另一方面,國足目前也在世預賽12強賽中步履維艱。1997屆國青隊是衝擊2020年東京奧運會的主力軍,也是中國隊衝擊2022年卡塔爾世界盃的重要力量,當他們從亞青賽小組賽出局後,悲觀情緒籠罩著關心中國足球的人——我們已經輸掉了現在,更可怕的是難道已註定要輸掉將來?

  國青隊為選帥用人失誤“買單”

  如果張玉寧和單歡歡兩大中鋒沒有缺席,如果林良銘沒有受傷病困擾,如果能從組隊之初就正視這支球隊的防守問題,也許本屆國青隊能在亞青賽有更讓人滿意的表現。很可惜,比賽只看結果,沒有如果。

  1997屆球員是2020年東京奧運的適齡球員,中國足協很重視對這支球隊的選拔和組建,加上該年齡段的適齡註冊球員比前幾屆國青隊要多,讓人看到這支球隊一掃以往國字號球隊戰績慘淡陰霾的希望,但在選擇教練這一關鍵環節上,國青隊卻缺乏慎重長遠的考量。

  受卡馬喬和裏克林克等外教不適應中國足球當前水準導致失敗的教訓影響,前國腳李明作為中生代本土教練執教本屆國青隊。李明有俱樂部管理經驗,也曾“留學”荷蘭,但從他在這次亞青賽國青隊的選材和臨場指揮來看,作為教練的他依然有不足的地方。

  1997屆國青隊組建近兩年,其間踢過不少比賽,但主力陣容始終無法穩定下來,主要原因是張玉寧、林良銘等多名主力都在海外“留洋”,這導致國青隊多次集訓和比賽都無法徵召完整陣容。

  從本次亞青賽看,國青隊陣中那些沒有留洋的球員的表現反倒好于“海歸”球員。可以説這支隊伍並沒有集齊目前該年齡段實力最強或者説最合適的23名球員。這支國青隊本可以在亞青賽走得更遠,但因為選人用人上的失誤,最終只能再次吞下失敗的苦果。

  經濟利益綁架部分“留洋”球員

  本屆國青隊最大的特點就是留洋球員多。2011年,韋迪“掌舵”的中國足協啟動新一輪球員留洋潮,由大企業出資,球員分批出國,進入當地低級別俱樂部。此後,隨著足協高層更迭,這一留洋計劃逐漸被人淡忘,不少經紀公司開始自己運作球員“留洋”。

  “留洋”本是有效提高青少年足球水準的青訓模式,日、韓兩國球員已證明了這一點。但接收中國球員的歐洲俱樂部實力不強,很多甚至是業餘俱樂部,球員在當地的訓練水準不夠,也沒有參與足夠多的高水準比賽。

  近年來,球員“留洋”已有明顯的經濟利益動機。參加亞青賽的國青隊23人中,目前在海外踢球的有11人,大部分在葡萄牙俱樂部。有知情人士爆料,這麼多“留洋”球員入選國青隊,是經紀公司操作的結果,這些公司想借機推高這些球員的身價,再把他們賣給國內俱樂部。這些年輕球員雖然頂著“海歸”的名頭,卻很難通過在海外俱樂部效力提高自己的技戰術水準,有些甚至淪為經紀公司賺錢的“工具”。經紀公司只顧利益的運作,既綁架了“留洋”球員的職業前途,也綁架了中國足球的未來。

  年輕球員成長環境堪憂

  10月22日淩晨,國青隊還將面對亞青賽小組賽最後一個對手烏茲別克斯坦U-19隊,已經出局的國青隊只能為榮譽而戰了。亞青賽之後,本屆國青隊未來將成為1997屆國奧隊,肩負衝擊東京奧運會參賽資格的重任。未來3年是他們成長的關鍵期,但從中國足球的現狀來看,這批球員成長環境並不美好。

  這批球員需要高品質的訓練和比賽,但國內國外都缺少這樣的平臺。“留洋”本來是個不錯選擇,但他們卻要面對動機不純的經紀公司。國內已有的青少年足球比賽有中國足協組織的U系列比賽和俱樂部梯隊精英聯賽,但這些都是分階段的區域性賽會制比賽,比賽品質難以保證。

  寄望于各職業俱樂部下大力氣培養新人同樣不現實——在職業聯賽“金元化”的大背景下,除部分“小本經營”的俱樂部願意栽培新人,大部分年輕球員在“豪門俱樂部”都難有出頭之日。中國足球目前需要的是用心打造、正規完善的全國性青年聯賽和少年聯賽。在校園足球已普及到一定程度之後,按賽季進行的主客場制全國青少年聯賽才能起到進一步提高水準的作用。

  明年,全運會又將開始,這是另一個重要的青年足球比賽平臺,但僅有這個平臺還遠遠不夠。此外,在明年的全運會男足甲組比賽中,我們還可以看看究竟有多少1997年齡段的優秀球員沒能入選本屆亞青賽的國青隊大名單。

返回頂端